吳稼秋編輯廣東大埔《吳氏浩源公族譜》倫文敘序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吴李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11/8 9:15:23  文章录入:吴李才  责任编辑:吴卫东
 

    吴李才按:本文对吴稼秋和伦文叙的简历和本族谱选录作出指引,有图片资料共34张,现介绍给吴氏宗亲与读者阅读参考。  

图1、吴稼秋(1898—?)照片,第59页之2  

(编者注:按微缩版页数及自编顺序号,下同)  

图2、吳稼秋撰“谱序”,第6页之2   

本文主要选录自美国家谱网(FamilySearch)中,仅留存的一本1966版广东省大埔县《吴氏浩源公族谱》,怀念这位编辑者吴稼秋将军(图1)。他以商人经理身份,从事机要及购置军需品工作,支持前线抗日救国;他在教育战线上为人师表,宣传真理;他爱中国爱家乡爱宗亲的光辉事迹,永远留在著名的将军县—大埔县人民的记忆里。特别是在1966年中国大陆与香港彼此对立封闭状态,信息交流不通的条件下,吴稼秋在香港历时三年,当他78岁时,完成了编辑《吴氏浩源公族谱》1966版的心愿,并亲自写“谱序”(图2),这实在是难能可贵的。这本吴氏族谱很有广东地方特色,他的真诚与毅力,体现了“刻苦、勤劳,面对困难不畏缩,勇往直前,有文化,有智慧,肯拼搏的精神,这就是客家人吴稼秋行走天下的精神!他的事迹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  

在本族谱中,发现有伦文叙撰于弘治十六年“吴氏族谱序”(简称为“伦文叙序”),这对于研究广东吴氏谱牒文化是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为在广东、香港特区、海外华侨的心目中,这位广东状元才子及其故事有良好的印象和亲切感,我们也永远怀念他。  

一、吴稼秋(1898—?) 简历:名超,家名瞻云,字行。少将,生于1898年,洲瑞镇(编者注:是广东梅州市大埔县辖镇,著名侨乡之一。)蒹葭村人。17岁考入金山中学。卒业后,任培兰公学(编者注:现叫培兰学校,公学是指贵族学校,强调品学兼优,秩序井然,树立自然的价值观)教员、校长,大麻中学教员;后往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任美仑三育(编者注:据说是以育人為本,藉灵、智、体三育的精神)学校校长兼《苏岛日报》特约记者。值孙中山在广州召开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实行国共合作,稼秋为文鼓吹革命,被居留地政府勒令出境。回国后,出任大埔县国民党党部监委兼县督学。后赴汉口服务于第四军。旋复往马来亚,嗣后归国,先后任职于南京凤阳关属下之正阳税局、湖北财政厅、铁道部津浦路管理局、兴化县政府。民国二十七年(1938),长江天险马当失陷,稼秋奉命调武汉卫戍司令部任部队经理。未几,陈诚向最高当局引荐,稼秋得被拔擢,调第四战区广州服务。迭承最高当局三次面授机宜,发运军需品抵广州后,径发密电报告南方情形,为当局所器重。民国二十九年(1940)冬,稼秋奉命兼第四战区(柳州)、第七战区(韶关)两经理职。日本投降后,调任衢州绥靖公署少将督察。后因厌倦军政生涯,遂辞职经商于港穗间。1949年,吴稼秋移居香港,直至逝世。1966年,他编辑了《吴氏浩源公族谱》。其后人收录交由香港亦园诗社出品有《稼秋遗稿》一书(共74页),由张维翰题书名,加利福尼亚大学藏书。大埔文苑诗云:  

洲瑞赋  

    宝地首赤水,滋念红军远征悠;南征北战李加勉①,淞沪抗日吴稼秋②;  

    泥涂诗人爱文物,木薯县长③怜民愁;游击长雁过,灵岩山下显朱楼。   

摘自大埔网注:①李加勉,1901年10月12生,洲瑞镇赤水人,前国立广东大学(今中大)文学院中国语文系毕业,经历陆海空第二院院长、代文昌县长、侨务委员会专员、南洋研究所组长、东北行营少将等。②吴稼秋,字超,名稼秋。少将,简历略。③木薯县长指刘禹轮,(1904—1986)洲瑞镇蒹葭村人。国立中山大学毕业,曾任校大埔中学校长三年,出任丰顺县县长。抗战胜利后,调任广东省农林厅副厅长、厅长,兼任华侨大学教授。1949年,禹轮到台湾后,先后任大湖农业学校主任、后龙中学及苗栗高级商业学校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