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市通城县吴氏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吴志刚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11/5 7:56:04  文章录入:吴志刚  责任编辑:吴卫东
 

通城县

1通城县地图




 

2通城县简介

通城县名源于通城镇,简称隽。

地理位置

通城县位于湖北省东南部。西邻湖南省岳阳、临湘两县(市),南邻湖南省平江县,东南邻江西省修水县。地处幕阜山北麓,为丘陵起伏的盆地,东、西、南三面环山,北面平坦开阔高度由南向北递减境内河流有隽水(陆水上游)。西汉下隽县地。唐元和五年(公元810年)置通城镇。1949年属大冶专区。1952年属孝感专区。1965年后属咸宁专区、地区。1998年属咸宁市。    

历史沿革

周朝属楚国,秦朝属南郡。汉朝,汉高祖六年(公元201)置下隽县;汉武帝时属长沙国;建武十三年改长沙国为长沙郡,下隽县隶之。三国,属吴国,为周瑜封邑。南齐,东昏侯永元元年(公元499年),改下隽县为上隽县,设锡山市(今隽水镇)。梁朝,大同五年(公元539年)废上隽县,分立乐化县、下隽县,隶属上隽郡。隋朝,开皇十二年(公元592年),乐化、下隽并入蒲圻县,属荆州夏郡。唐朝,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分蒲圻南境置唐年县(今通城、崇阳境),隶属鄂州。宪宗元和二年(公元807年),改锡山市为镇。元和五年(公元810年)更名为通城镇。五代,杨行密(公元902-903年),改唐年县为宗阳县,南唐又改宗阳县为唐年县。北宋,宋太祖开宝八年(公元975年),改为崇阳县,属鄂州。宋神宗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分崇阳县南上隽、乐化、天宝3乡置通城县。此为通城设县之始。元朝,属武昌路明朝,属武昌府。清朝,属武昌府。中华民国,属江汉道,民国21年后,属湖北省第一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4910月,属大冶专员公署 。195811月,通城、崇阳合县。19601月,属武汉市。196012月,恢复通城县,属孝感专员公署。19658月,属咸宁专员公署199812月,咸宁地区撤销,设立地级咸宁市,通城县属咸宁市。

行政区划

20051231日,通城县辖9个镇:隽水镇、石南、北港、五里、马港、关刀、麦市、塘湖、沙堆2个乡:四庄、大坪乡。通城县人民政府驻隽水镇。面积1141平方千米,人口40.53万。

3通城县吴氏分布图及播迁

 

宋元时期吴姓迁通城

根据同治《通城县志》义井条载:唐吴述道七世同烟,同饮此井故名。其时即有吴姓望族居通(城),但无其它记载。

现居通城吴姓均是宋元时期迁徙的,大部分来自湖南平江,小部分来自江西和安徽。迁通城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逃  难

北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三月十五日十世吴革殉难后,吴宗受祸,家迁湖南平江后,尚不得安宁,当年吴革三子吴阳,又携眷潜通城月半山(今五里镇陈谷村)和谷岭山深田垅(今叫谷龙山位于石南镇牌合村)。吴革长子吴荣之孙万七后也从平江崇林岭迁通城丁仙冲(今潭下乡丁仙村)不久又反居平江。

南宋高宗绍兴年间(1131年一1135)杨么发动洞庭湖地区农民起义。十二世吴彪,将族叔汝霖居陕西陇干城(今甘肃静宁县)请归,与叔祖吴璟募乡勇助岳飞破杨么,杀死杨助手刘忠取胜,功封吴彪为义兵宁蛮将军,汝霖为义兵演兵将军,吴璟为钤辖将军,后三人又均从岳飞北征,彪与汝霖阵亡。璟奉命使金国,金主爱其才勇,欲官宠之,璟辞逃至白沟河(今河北),金兵追及自尽。其子舁被杀。璟后追封赠金相公,乡人立庙祀之。吴氏因吴彪等从岳飞故在谷岭山上埂建岳公庙,以十五世福二为傩神。公元一一四一年岳飞被诬下狱死。杨么、刘忠余党复仇,吾族万六千丁口,死徙过半。

彪长子孟晦随族叔祖汝云从平江逃宁州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上源洞,后又返平江桑园,至公元一二二七年与十五世六六返迁通城千顷里(宋时通城政区分二十二里),居庚陂畈鼓楼坳谓于家(今双龙乡农林村)

彪次子仲晦从平江逃江西南昌县杨田大岳,返迁通城清水塘(今四庄乡清水塘村)

彪三子季晦携眷从平江逃通城上隽乡居深田垅,到十五世吴七十转迁黄筀冲(今隽水镇鼓鸣村)

()奉  命

南宋理宗宝庆三年(1227),湖南衡山、永州、湘阴、岳阳的土寇到处抡掠,经常出没在平江、巴陵、临湘、通城一带。十五世六二(彪公曾孙,世袭千长)奉为钤辖,来通城治猺,居深田垅,后徒茅坪上畈(今石南镇白米村),至明时后裔失姓与黎。六二胞兄三三,胞弟六四也从宦迁通,三三居庚陂油榨冲(今石南镇柏树村);六四落业辛安港(今关刀镇关刀村),本支不蕃。至清顺治七年(1650)基产因大差失于邓姓。文甫裔孙儒章,居台源洞(今关刀镇台源村),伯华裔孙文通,居五流段(今关刀镇五流村),文略住黄泥洞(今关刀镇黄泥村),俱附跳石门。

  六二来通不久,十四世族叔湮原迁通城修竹里(今麦市),后裔继迁鄢家垅(今隽水镇佘畈村)

()人  繁

南宋宁宗二年(1196),十四世吴釿,宋庆元丙辰进士,任池州石棣(今安徽贵池县)县令,后以户部郎休居,携次子凤迁通城深田垅转迁八叟跳石铺(今八仙畈晒谷石)。凤之子尚留安徽,到凤孙继六迁通城义井。二十一世友升又返安徽,至二十三世赐始第三次返通城。

南宋理宗淳佑二年(1242),十五世六九从江西南昌迁居通城下太里沙坪畈木塞陂流水段(今锦山乡锦山村木石碑)

   元世祖初,十五世福一字寿仙,号省元,宋副贡士,山东益都知县(今山东寿光县),历署济南知府,度宗时解组归里,与胞兄念九从平江马鞍山桑园迁通城黄泥洞,后迁辛安段河市桥(今关刀镇关刀村)。十六世千九迁易段、六甲(均为今潭下乡)。念九居黄泥洞,此洞南北是山,气候温和,俗有小阳之称,故取名小阳门。

 元武宗至大三年(1310)十五世宗胜与子受二从洪州(今南昌)靖安县车田村,迁通城石潭桥(今石南桥)

     元仁宗延佑元年(1314),十四世孟初(阁门祗侯)、仲初(云南镇清军府)、季初(候选青州捕粮。青州:今山东)三兄弟从平江紫江迁通城。孟初居南楼岭观头源(今麦市镇贯源村),以憧憬后代兴旺,故取南兴门;仲初居黄龙山上源石枧(今黄龙乡小坳村);季初居大水源开家坪(今麦市镇何段村)

()分  门

    吴姓迁通后,人丁蕃衍,到十五世时分为一支一门,依据始迁落业的居地取门名,共分十三门。四世汉璞的十代孙念九为小阳门,福一为河市门,凤为跳石门,三三为蒲圻门,六六为庚陂门,六九为沙坪门,万二为清水塘门,七十为黄篁门,九五为谷岭门,七五为月山门,宗胜为石桥门,以上十一门上溯尊汉璞为门公祖。汉璞之弟汉琳十代孙仕重为南兴门,冈为鄢垅门,上溯尊汉琳为门公祖。

赤壁(蒲圻)门十四世湮一因乱世时随父孟晦逃江西南昌,继迁赤壁(蒲圻)蓼坪铺,后又返平江,到十五世三三同弟六二到通城,传至二十世景寿迁湖南临湘黄泥洞红花园,到二十二世吴瑄又从临湘迁蒲圻蓼坪铺方家园。

清水塘门,十五世万二与蒲圻陆溪口廖姓为偶,初居蒲圻吴家船埠,后又迁南莲花塘石泉口。蒲圻、清水两门迁出后,因鄢垅、谷岭、小阳三门人丁不繁,到清初鄢垅与谷岭合并为鄢谷门,小阳并沙坪门,因此,通城范围内吴姓只留下九门。

 

    注释:

傩神:驱除瘟疫的神。

    猺:指土匪、强盗。

    贡士:曲州、县送京参加会试中试者为贡士,考选升国子监肄业的也叫贡士。

    镇清军府:州下设的地方管理机构。

    捕粮:州、县官署司收粮者。

(录自《通城吴姓》主编吴劲夫199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