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慈坞村寻根记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w8884876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10/23 14:00:19  文章录入:w8884876  责任编辑:gohwu
 

    下慈坞村是与建德接壤的边界村,早年属建德县殿后庄的村坊。以村座落于慈峰山脚下,四面环山而得名。现在乡镇拆并后,属黄店镇,与镇政府驻地直线距离14公里,是一个典型的山区村。村口一头通上游的邓家,可到新安江,一头通向芝堰水库,经渡船到芝堰、通兰溪。从交通的角度来看,邓家村把路浇筑到村口,极大地方便了到建德的出行。全村现有农户177户,在册人口580人,下辖下慈坞、尖后山、十二曲3个自然村。兰溪西部最高峰—尖坞山是建德与兰溪的界山,主峰坐落于境内,其海拔高度为 977.3米。社峰吴姓与慈峰吴姓同是由湖(州)迁睦(淳安)始祖后裔,且是同胞兄弟,因此此行也是我的吴氏的“寻根之旅”。

    9时左右,我们即到了下慈坞村中,村书记吴彩良、老会计吴国祥早在家中等候,并热情招待了我们一行人,趁大家座谈聊天之际,我亦单独行动,找来了慈峰新老家谱,开始自己的寻根之旅。历史有时竟有那么多的相似之处,在慈峰谱上记载着许多祖地云峰、社峰吴氏相同的人与事和重大的历史事件,三者互相佐证,补充,还原本族源流的“庐山真面貌”。使此次寻根之旅获得较大成功,了解个中缘由:其一,“村以峰名”,祖地亦称云峰,是淳安著名进士村,社峰吴因迁徙地为社峰,亦称社峰吴;慈峰因迁徙地为慈峰亦称慈峰吴。其二:“积善人家,必有余庆”,宗族堂名是一个姓氏支派的特殊标识,通过它能显示姓氏源流的地缘关系并注重堂名的思想文化内涵,其来源多数都寓有某些含义或典故。社峰吴堂名是“积庆堂”,其题额为云峰宗亲吴希哲①所题,慈峰吴氏堂名为“余庆堂”,考其典故来自易经,这是解释《周易》中坤卦的语句原文,“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为我们说明。自古以来,凡是厚实、积善的人家,其后代往往会发达。纵然没有大的发展,也能够平安过日,不至于招惹一些凶灾。包含深刻思想内涵,教育吴氏后代如何做人的根本。其三,是堪舆风水选址的典范,浙江许多地区传统村落的选址十分重视风水,认为风水好坏关系到村落及宗族的兴衰,“卜其兆宅者,卜其地之美恶也,地之美者,则神灵安,子孙昌盛,若培植其根而枝叶茂”。

    关于阳宅的选择,《阳宅集成》中口诀云:“阳宅须教择地形,背山面水称人心,山有来龙昂秀发,水须围抱作环形。明堂宽大斯为福,水口收藏积万金。关煞二方无障碍,光明正大旺门庭”。负阴抱阳,背山面水,这是风水观念中村落选址的基本原则和格局。其目的是追求理想的生存环境。可以概括为枕山,环水,面屏的“四神砂”结构模式。即后有高大的山体(玄武)作依峙和挡护,可挡寒冷的偏北风;东西两翼{左青龙右白虎}要有合适的山岭作护卫,成扶手状;中间地形开阔、平坦,以获得较多的阳光,为了便于生产生活,前方近有河流流淌,远有低山朝拱,象征朱雀翔舞;且四周草丰材茂,构成东北西三面有山护卫,来达到挡风聚气的目的,南面相对宽敝开阔的半开放的生态地形环境,被“形家所称最胜之宅兆”。祖地云峰曾是“东西两浙罕有匹俦”的淳安“进士村”的故址,“其地山环水抱,五里归垣,因见有五色云护高峰,故名”。在千岛湖形成前,这里随处可见矗立的石牌坊、旗杆石和巳论为民居的“官厅”,从它的数量之多和用水磨砖建造的官厅之高大,依稀可以想象昔日的豪华;村东北约四五十米高的马鞍形大道被命名为“下鞍岭”,据说凡是骑马经过云村的大小官员,均须在此下马步行。由此可见当年云峰地位之显赫。

    社峰八世祖吴智,其仲子文仪,博学宏文,深於伊洛之学,,宋宝佑间,仕孝昌尹阶宣议郎至政缘。与许白云相善,访道於金华,路经社峰,乐山水之秀,遂迁居焉,为后人创建了最宜住风水根基。成为堪舆风水建村的典范,为许多专家学者所推崇。七世祖义公长子之子曰宁者,自淮西復赘於小溪之洪氏,嗜学游庠授徒为乐不干禄仕,后於德祐(1275)间设帐於建邑新岭之西,见慈峰地形可宅遂卜居焉,是为慈峰始迁之祖,其选址原则同云峰、社峰有异曲同工之妙。下慈坞村背靠兰溪西部最高峰—尖坞山,尖坞山是建德与兰溪的界山,主峰坐落于境内,其海拔高度为 977.3米,山势雄奇秀出,有飞流急湍,奇峰怪石,山上相传有葛洪炼丹遗址。面对山下为芝堰水库,碧波千顷,为浙中难得的又一避暑旅游净土之地。左有(青龙)芝水源流支流绕村而过,遵循“山起西北,水归东南,为天地之势也”,“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的风水原则。右有(白虎)婺严古铎道傍村而行。

    全村房屋座北朝南,散落在东西长1500米小山沟山坡地上。慈峰家谱载《慈峰桥记》:建邑治之南,有里名慈峰者,山环水绕,土地平曠,屋舍俨然,有良田桑竹之属,男耕女织,足供自给,里口两岸相对中隔一溪,白叟黄童怡然自乐,俨若桃花源之仙境。慈峰先人为下慈坞后裔创造了一个宜住美丽小村庒。其四,厘清了本族吴氏后裔的迁徙源流。在慈峰家谱上记载了由辛未科进士吏部都给事中前刑科给事督饷直浙仁行希哲撰写的《慈峰吴氏源流序》,族属:泰伯始祖也,凡吴姓皆得而宗之,惟谱系明白源流,有据始可徵焉。吾家自泰伯迄於元三公巳七十一世,其后或避世,或宦游,居江陵者元濬公,居诸暨者少卦公,与夫晋陵彪公,休宁伊公、苏州兆辰公,湖州顼公等。虽散处不一,其居湖者即本宗派。至五代周显德间党公自湖迁睦,届九百八十余年矣,自石村迁蕩云者琏公,迁杜塘者玨公,迁十九都回溪雁峰文信公,迁长乐乡琊瑯文明公,迁淮西义公,其孙宁公迁建德慈峰,迁兰溪社峰智公,迁仁寿乡师贤公,迁吴兴前邱寿宁公,继谏村邵桂子公,石村宗义公,掦村斯螟公,继方渡市者允吉公,迁兰溪湖山道远公,迁寿昌十八桥三弟公,如上坑、济岭、田里、上涯埠、中村居诸支派均属吾族锡光堂下子孙,其他吴姓虽多,非本族也。给本次寻根写下了园满句号。

    注:吴希哲(公元1631年前后在世),字睿卿,明淳安云峰人。崇祯四年进士,有文武才。曾任广东惠州司理,以功擢升刑科给事,转吏科都给事中,陈情终养以归。年七十二卒。著有《云起堂集》十六卷,《春秋明微》二十四卷,《删评二十一史》及《连年方略》、《明允录》等。

    在返程的渡船上,遥望碧波万倾的库水,不仅使人感叹:月移星斗,沧海桑田,世事变幻,留存史实,于后代评说,是件很有意义的事。

 

1207301724fb4c76c2f37e7df4.jpg

4756007_989183.jpg

gallery_1333590710180.jpg

IMG_4133.JPG

IMG_4135.JPG

IMG_2345.JPG

IMG_2350.JPG

IMG_2354.JPG

IMG_2356.JPG

IMG_2357.JPG

IMG_2358.JPG

IMG_2360.JPG

IMG_2361.JPG

IMG_2363.JPG

IMG_2367.JPG

IMG_2369.JPG

IMG_2370.JPG

IMG_2371.JPG

IMG_2372.JPG

IMG_2373.JPG

IMG_2375.JPG

IMG_2378.JPG

IMG_2379.JPG

<

于2013年10月14日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