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的7月23日(农历癸巳年六月十六日)上午,是日天气晴朗,万里无云,艳阳高照,我因为宝鸡市渭滨区人民政府编写“一村一册”丛书外出调查资料,与我的团队冯东耀、陈湖两人,乘坐由该项工作的具体实施者、宝鸡市渭滨区博物馆馆长郝明科先生的私家车,前往涉及村之一的神农镇大散关村调查相关资料。
到了目的地后,当我与我的三位同仁,在观音山自然村观音堂庙内摘录资料、摘抄碑文、丈量石刻、拜谒神祗,经过近3个小时的忙碌,此项工作结束的时候,我走在临公路的大殿外,碰到一位耄耋老 妪,出自于礼貌我走上前,我问老妪道:“老人家,我知道,历史上在观音堂(即明代洪武永乐年间宝鸡县县丞吴彝所创修的中兴寺)内有大、二、三大王庙,现在不知还有没有?老妪不假思索立即就回答:“就在最南面的一间内。”这时候,站在旁边的寺庙负责人颜振杰老会长更是很清楚的告诉我:“大王庙内,祭祀的是南宋抗金名将吴玠、吴璘兄弟和他们的契弟张荣(一作张龙;另外还有人说是凤翔人杨从仪;其实以上三人的级别是不够的,真实的人物就是南宋的太尉杨政)。”这时候,也许是亲情与血缘最直接的关系,我走到买卖香烛的摊位前,购买了香表,急忙赴庙内,向正襟危坐的两位先祖和先祖的契弟烧香,我按照清朝的大礼向祖先叩拜,当叩到第九个头的时候,突然间,栽在简易供台上一对近30厘米高的红蜡烛倒在了供台上,庙内严严实实的,可谓密不通风,这个时候又不刮风,我当时感觉到是很奇怪的,百思不能其解,随着同仁们的呼唤,我惴惴不安的走了出来。直到上车,同仁老友冯东耀一席话,顿时令我茅塞顿开,恍然大悟。原来我的先祖传代33世孙,虽然子孙繁盛,分支很多,但是故里与分布在各地的纪念性的庙宇内,却没有他的血缘关系的后人供奉香火,可谓血食中断,故而我的前来与祖先的瞬间接触,算得上是心有灵犀。只有传宗的嫡传子孙,走到祖先的圣像前面,才有如此的感应,我的到来,在某些程度上来说,令化人为神的先祖有所觉察,这是祖先与来孙的最直接的亲情接触,也是祖先长久时间无人供奉香火,受到几个世纪的冷清后,对我的这个不孝来孙的惩罚,或许这是冥冥之中,我与先祖在时光隧道中的历史性相遇,令我百感交集,思绪万千,泪如雨下,感慨良多。我是个感情很丰富的人,因为我知道,遇到这样的奇遇,实际上也是事出有因的。因为5日后,也就是农历的六月廿一日是先祖的祭日。这也是我在出生36年来,从“人”字概念中,懂得了祖先与人类传承中的最真挚感情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