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氏大统宗谱”编纂中关于吴兢的讨论(附QQ群论)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吴朝刚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10/10 11:50:30  文章录入:吴卫东  责任编辑:吴卫东
 

四川-成都-朝刚(3461353)  10:32:27

《“吴氏大统宗谱”编纂中的讨论》
    麋豹撰序于公元154年,吴芮卒于公元前202年,两者相距356年,吴汉卒于公元44年。当吴汉叱咤风云之时,离麋豹实际生年约60年。麋豹在谱序上写道:“余按谱牒,由泰伯、仲雍四传而周章,受封显姓,以吴承姬。15传而季札,复以逊国封于延陵,自后为王、为公、为侯、为相、为将帅、为郡牧者不啻数百人。”
    与会讨论者一致认为,今吴姓为王者唯吴芮一人。吴如胜所纂谱系,吴汉归属于季札征生系。麋豹是据吴如胜世谱而撰序。吴汉是吴如胜曾祖,年代相距不会过久,有较高可信度。历史考证是以出现最早史料就最接近于当代实际。今在没有比麋豹序更早材料出现前,应该根据麋豹的史料为准,这是对吴芮、吴汉世系正确归属的有力依据。
    而在唐代初,同名的吴兢有5个。著名史学家吴兢,只可能一个人。其余的吴兢,可以看作为相互攀附的结果。所以要确定吴宣祖源的归属,必定先要查清不同吴兢的身世,并作一番考证研究,才可作出正确结论。今根据唐代“林宝”所著《元和姓纂》一书记载,吴兢系吴祐之后,吴兢的官职与正史记载同。祐之父恢,祐之子凤,都是正史上有记载的人物。而夫差系中虽有祐,但其父及其子之名都不同。再征生系中的吴兢,其父是吴世伟,唐太宗驸马。此吴兢是吴氏宗谱第三次纂修者。所以,只有重道系的吴兢,才是真正史学家,即泰伯63世孙吴兢。因此,吴宣的世系,应该归属于重道系下,即泰伯69世孙无疑。

四川-成都-朝刚(3461353)  10:36:10
引用一下“吴氏大统宗谱”编纂中的讨论,供各位宗亲参考
江苏-沭阳-润碧(370091593)  10:36:26
记述的都是史上名人,平民肯定也有传人啊
四川-成都-朝刚(3461353)  10:37:39
所谓30年河东,不会几百年都不出名人,默默无闻吧
江苏-沭阳-润碧(370091593)  10:38:14
比如所说的唐代,史上有名的吴兢就有五人,怎么可能只有一个吴兢才是传世人呢?
另四个吴兢的后人当然和许多史上无名的本家照样有后裔繁衍
四川-成都-朝刚(3461353)  10:40:07
在古代如果你家境不好,要想繁衍壮大,确实很难
江苏-沭阳-润碧(370091593)  10:40:33
总是纠缠在史书上寥寥可数的几个名人,去寻求所谓世系,缘木求鱼
四川-成都-朝刚(3461353)  10:41:50
三妻四妾子孙过百,比起那些多带几个孩子都养不活的,肯定有优势
江苏-沭阳-润碧(370091593)  10:42:50
优势归优势,但绝不可能是一脉所传
只要查一下近六七百年来的本家各系宗谱就一目了然了
江苏-沭阳-润碧(370091593)  10:44:22
任何一个姓氏,名垂青史的屈指可数
我一再说:平民修谱是北宋开始的
江苏-沭阳-润碧(370091593)  10:45:22
此前平民修谱涉嫌谋反
江苏-沭阳-润碧(370091593)  10:46:35
恐怕现在想查到真正在北宋之前的宗谱原版,好象是不可能的
江苏-沭阳-润碧(370091593)  10:47:49
上海大流氓杜月笙为章太炎摆平了一件事,章为之修谱,追溯到唐的杜某某
可信度有多高?

四川-成都-朝刚(3461353)  10:49:27
光耀门庭、攀附权贵思想太严重
江西-鹰潭-国华(190138098)  10:56:08
统计了一下,我村汝魁房目前传到第45世,在第40代有男丁71人,而目前健在的都是其中五人的后代,其余66人或无子,或有子无孙,传数世而绝
四川-成都-朝刚(3461353)  10:57:16
难道本家之内无过继的吗?
江西-鹰潭-国华(190138098)  10:58:08
由此再往前,则更为集中,由此可知,能有稳定后代繁衍的几率,随着时间的推移,变的越来越小
江西-鹰潭-国华(190138098)  10:59:15
有过继,我指的是本生,考虑过继的话,人数上会多一些
江西-鹰潭-国华(190138098)  11:01:58
如一千年的话,概率只有千分比,换言之,唐末每一千个吴姓男子,只有两三个到现在还有直系后代
四川-成都-朝刚(3461353)  11:03:36
你这个结论以点概面了
江西-鹰潭-国华(190138098)  11:03:44
其实这些有数学模型的,可以套公式计算
江西-鹰潭-国华(190138098)  11:06:23
是,因为目前没有相关的系统著作,所以只能以偏概全,但各支无非是数字大小的差异,趋势是一定的
四川-成都-朝刚(3461353)  11:24:19
长沙王吴芮就是你说的情况,而闽粤始祖吴宣便是反例

江西-鹰潭-国华(190138098) 2013/10/10 11:30:57
再按我的比例推,这60万男子中,就应该有大约一千人左右,目前还有直系后代在繁衍
江西-鹰潭-国华(190138098) 2013/10/10 11:32:29
当然,以上数据都非严格数字,纯属本人推算,只作为模式计算用
江西-鹰潭-国华(190138098) 2013/10/10 11:34:38
闽粤宣公支系人数异常庞大,值得去辨异,但这个话题比较敏感,很多人无法接受
四川-成都-朝刚(3461353) 2013/10/10 11:35:01
人口数量和生产力水平有很大关系。
人口超过粮食的生产极限,必定爆发战争减少人口。
吴氏人口亦不能例外。
四川-成都-朝刚(3461353) 2013/10/10 11:36:37
战争对中原人口影响极大。
宣公处于当时偏僻的地方,故影响很小
江西-鹰潭-国华(190138098) 2013/10/10 11:37:37
对啊,我的计算方法就是以此为先决条件的,在固定生产资料的前提下,随着时间的推移,虽然总人数变动不大,但人口的分支却发生了巨大变化
江西-鹰潭-国华(190138098) 2013/10/10 11:39:45
人口的发展不会是1-1,1-1,的模式,而更倾向于1-2,1-0,很显然二者不一样
四川-成都-朝刚(3461353) 2013/10/10 11:41:20
这也遵循自然淘汰法则,越说越远了

江西-鹰潭-国华(190138098) 2013/10/10 11:45:04
是啊,所以我认为对于普通的农耕家族而言,最大原因导致大量人没有后代的,正是由于族内竟争,而非外部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