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拖拉机第一人吴永固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吴茂学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10/5 23:53:19  文章录入:吴大成  责任编辑:gohwu
 

 

19496月中旬,中国人民解放军正以破竹之势向西北挺进,全中国的解放已经露出胜利的曙光。而此时甘肃临夏城里却突然间全城戒严,原来是号称“西北王”的马步芳的82军正在临夏城里疯狂抓兵,准备负隅顽抗。这一天,在韩家集云亭中学上学的6名学生恰巧来到临夏城里照毕业照片,被困在了城里。他们不愿助纣为虐,躲进了一间破教室内。夜深人静的时候,他们机智地避开哨兵,翻出城墙。可是家乡也在抓兵,他们有家不敢回。当兵也要当个好兵。一个月后。几位同学结伴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独立第二军。这几名热血青年当中,就有年仅19岁的吴永固。

吴永固,甘肃和政县人,中共党员,技师职称。l931年,吴永固出生在甘肃和政县一户贫苦家庭。他的父亲憨厚朴实,没有多少文化。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出人头地,父亲卖掉了家中仅有的4亩地,供儿子上完了初中,并希望儿子能够考取功名。但他没有想到,儿子无心仕途,成为了一名解放军战士。195011月,吴永固所在的独二军奉命整编,与陕北独立一师二团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独立第一师。在部队里,吴永固当过连部文书、宣传队长、营部政治书记、文化教员,参加过宁夏同心高崖子剿匪。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部队奉命入朝,血气方刚的吴永固写下血书,请求首批入朝作战。可是,就在部队开拔的前夜,部队首长以教员难配为由,命令他留下来,继续当文化教员。未能参加朝鲜战争,时至今日,老人仍心存遗憾。

    1952年,吴永固所在的部队计划组建坦克师,由于有点文化底子,他和其他80名战士被部队抽调到天津杜家坎坦克学校学习坦克教练,以便以后教授坦克兵。正在赶赴天津的途中,他们又接到新的命令要求赶往宁夏灵武。转道的原因是因为当年2月,毛泽东主席发布命令:“批准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军区独立一师转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农业建设第一师,将光荣的祖国经济建设任务赋予你们”。就这样,吴永固和其他的战士一起被送入“西北军政委员会灵武机械化学校”学习,接受农业机械驾驶操作、机械修理、土壤肥料、植物栽培等方面的知识培训。随后.他又转入中央农林部直属芦台农场学习。在那里,他和其他来自全国各地的600多名学员接受了来自苏联、加拿大、美国、匈牙利等外国专家的实践培训。就在这一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随后的3年时间里,他先后6次接受外国专家的培训。l956年在河南郑州参加培训时,授课的波兰专家亚西诺夫斯基非常欣赏吴永固的才华和悟性,和吴永固成了好朋友。后来,这位专家提出带吴永固去越南讲课,但是上级没有批准。后来,这位波兰专家从国外给吴永固寄来了几本外文资料,文革中,这些资料差点成为吴永固“反党”的证据。

    1955年,为了早日实现全省的农业机械化,甘肃省农林厅计划在全省设立4个国营机器拖拉机站(宁夏永宁、甘肃庆阳、永昌焦家庄、甘肃敦煌)。因为敦煌是重要产棉区,所以敦煌被批准首先建站。而这一年,甘肃省开始贯彻国务院“关于农一师彻底转业,取消部队番号,实行工资制”的决定,农一师的三个团分别被建成独立核算的军垦农场。由于前一年中央政府将宁夏省建制撤销,与甘肃省合并为甘肃省,所以,此时远在宁夏工作的吴永固因作风优良、技术过硬、素质全面而接受了组织的挑选,就地转业,被甘肃省农林厅任命为去敦煌建站的机耕队长。

    19562月,从没有去过敦煌的吴永固带着妻子刘惠琴和一张新买的地图.押运着3辆波兰产乌尔索斯型拖拉机、1辆捷克产热特—25K”型拖拉机以及圆盘钯、V型镇压器等农机具赶赴敦煌。谁料积雪封山,装货的火车行至乌梢岭时,便搁浅在了离武威不远的地方。因为当时担心拖拉机被人损坏拆解,他就和妻子白天晚上都睡在拖拉机的驾驶室里,照看着三节装货的车皮。就这样,一个月后.冰雪消融的时候,他俩才雇车将拖拉机拉至敦煌。

19564月,原敦煌巴扎庙(现丝路宾馆)附近,甘肃国营敦煌农业机器拖拉机站正式成立。吴永固是省上任命的站长,一同还有省派建站的张世俊、王佑贤、周志发等驾驶员。敦煌县政府也为此配备了其他行政人员,任命刘根才为党支部书记.刘柱贤为副站长,刘安基管伙食,朱学信为统计(省派),闫国栋为会计。

由于敦煌是首次引进拖拉机,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人们感到新鲜、好奇,参观拖拉机、看新农机具的人很多,拖拉机站常常被人囤的水泄不通。那时.拖拉机发动时声音震耳欲聋,听到声响.好多人便跑来看热闹。在1953年之前,敦煌全县一直采用两面翻土的老犁,翻土4寸左右,播种依旧使用的是旧式耧车。l955年,敦煌才开始推广7寸步犁,依旧用骡马做动力。“二牛抬杠”的历史在敦煌已延续了几百年,人们早巳习惯了畜力拉犁。此时,许多人都心存疑问:这个“喝油的铁牛”能拉犁吗?

    8月份,由县委书记黄仕福亲自主持,张复生县长及县委、县政府等有关单位部门领导参加,在党河乡杜家墩村召开“全县机耕观摩大会”。县委号召各单位、乡镇代表观摩,城里的居民和周围的许多农民也闻讯而至。面对全县l000多名干部、群众,吴永固向大家做了机器性能介绍和观摩要求,并向大家讲解了机械化耕作的诸多好处。当时,乡上的干部不懂地形,选择的是一块比较难犁的三角田。为了不影响机耕效果,吴永固认真指挥,拖拉机手圆满完成了任务。当天的观摩活动非常成功,人们欢呼雀跃。少先队员还给吴永固和拖拉机驾驶员献上了红领巾。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吴永固带领机站的4台拖拉机不停地在各乡忙活.为农村复耕、播种。仅1956年,4台拖拉机完成机耕面积35万亩。

    开拖拉机是个苦差事,噪音大不说,颠簸更厉害。每开一小时就得换班。后来,尽管拖拉机手多了,但吴永固还是没能闲下来。因为拖拉机在使用过程中时不时出点毛病,而吴永固是机修专家,所以他必须人跟车走,有时甚至中午也回不了家。大女儿出生的那天,他还在农田里忙碌。稍有闲暇的空档,他就在地埂上给农民介绍机械耕地的好处,宣传农业机械的优越性。当时,拖拉机的低劳动强度、高效率,很受农民欢迎,许多老百姓接受着这一事实。但是也有些农民不敢用拖拉机犁地,因为拖拉机的机耕深度达到了23公分,而在他们根深蒂固的观念中,“把阴土翻上来不好”,也担心“拖拉机轱辘把地压瓷实了,庄稼不长了”。后来他们发现拖拉机耕地较深,杂草没了,病虫少了,再加上吴永固的一遍遍解释,他们的顾虑打消了。

    吴永固的业务特别精练。有时,远远地听若拖拉机发出的声音,他就判断出故障出在哪里。就凭这一点,那些驾驶员非常佩服:你真神啊,那么远,你咋就知道车出了毛病了呢?敦煌离省城路途遥远,如果机器有了故障,只能靠自己想办法解决。那时,“热特—25K”型拖拉机的小伞型轴承经常出现问题,而且该种轴承十分奇缺,很难买到。有一次。他出差经过河北河间时,遇到了一位热处理老工人,依据老人的传授和描述,吴永固配制和实验了这套古代秘传的热处理工艺,并成功制造出了这种轴承,保证了机车的出动。1961年,因为机车长期使用,多辆拖拉机的水箱堵漏严重,只能送到玉门石油局或者青海石油局大修厂检修,可是有时东西送过去后两三个月都没人理会。眼看春播在即,在困难的逼迫下,吴永固摸索着学会了锡焊,后来又学会了电焊、气焊,终于解决了工作中的燃眉之急,也节省了大量资金。1956年的时候,省上调给四台宽行棉花播种机,因为行距太宽(60mm),不适应敦煌窄行密植的需要。为了不让农机具长期搁置,吴永固根据经验。对机器进行了改造,使播种机发挥了效用。

    命运之河并非风平浪静。l959年,反右倾运动风吹敦煌。反右简报对吴永固进行了点名批评,有人揭发他“对大跃进不满”“反三面红旗”。原来,在1958年的时候,省上给敦煌县分配了一台康拜因收割机,由火车运抵至安西县峡东货场。由于汽车马力不够,拖不动收割机这个“庞然大物”,所以,拖运任务由拖拉机站完成。峡东站货场离敦煌有180公里,而康拜囚收割机的额定时速仅为每小时12公里。吴永固很有实践经验,他估算了办手续和提车所耗费的时间外,召开会议安排任务,派张俊祥机车组去拖运收割机。他说:“这是国家给敦煌的第一台收割机,拖运一定要小心。给你们三天时间把收割机拖回来,机器要完整无缺,一个螺钉都不能少。”第三天晚l2点,康拜因收割机安全拖到敦煌城里。就是因为他的讲话,一顶“大帽子”凭空飞来。有人揭发问题说“拉康拜因收割机时给了三天时间,两天半回来都不行。这充分说明吴永固一切主张慢慢来,是‘少慢差费’,和毛主席提出的‘多快好省’指示是背道而驰的”。在这场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中,思想改造站在首要位置。吴永固的这些“问题”,让他多次被批斗。值得补充的是,后来单位又拖运过六台收割机,本着快去怏回,结果收割机全部损坏。其中一台就因为车速过快,没到敦煌县城,机器就散架了,扔在路旁,被过路人拆成了铁架子。不过,这已是后话了,那时,吴永固已经调往其它单位了。

    1960年,为了服务农民方便,敦煌县在全县设了三个拖拉机站(一站在三公里半,二站在吕家堡,三站在杨家桥柴家堡子),吴永固又被任命为第三拖拉机站站长,负责杨家桥、郭家堡、五墩、三危片区的机耕。之后不久,吴永固又被调到国营敦煌玉门关农场当机务科长。一年之后,国营教煌玉门关农场撇消,他又回到了敦煌拖拉机站,负责机修机务。

    1956年到l969年之间,教煌农业机器拖拉机站的实力也在不断发展壮大,最多时人员发展到了300人左右,拖拉机的数照也发展到近l00台,成为建设新敦煌的一支重要力量。而在此期间,吴永固从机耕队长到站长,从机务科长再到站长,他的命运一直和拖拉机交织

在一起。他先后37次受到省、地、县的表彰奖励,并出席了甘肃省第二次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作为先进工作者代表,他在大会上做了俄将在农机战线永远奋斗的发言。

    1970年,敦煌农业机器拖拉机站改建为敦煌农机修造厂,吴永固担任机修车间指导员兼拖拉机大修拆装检验员。这一年。吴永固除了按时完成正常的工作外,还完成了酒泉军分区下达的军工任务。他不但研制出了雷汞的配制,并且制成了雷管壳冲压器和雷詹压装器,还初步研制出了手榴弹发射枪。在军分区正式生产中,他还研制出了复进簧套管及复进簧杆检验仪。后来。这些产品在军分区军工生产展览会展出,受到好评。在力车配件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吴永固用土方法生产出了大批力车配件,制造出了手动压力机和50牙嵌式冲床。1971年的时候,单位农机具十分紧张,他和黄乃章等同志合作,为单位自制了一台“铁牛—55”型拖拉机。其实,制造拖拉机对吴永固来说并不是第一次。早在1958年,为了向国庆献礼,驻扎在敦煌七里镇的中央石油部运输公司以“热特—25K”拖拉机为模型,开始研制拖拉机。十多名高级工程师在攻关过程中,遇到了技术难题。于是,他们向敦煌县委求援,要求派一位懂拖拉机构造的专家共同参与研发。考虑再三,县委派出了精通拖拉机业务的吴永固。几个月的共同攻关,第一台样棚终于制造出来。吴永固亲自驾驶着拖拉机,向人民日报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多家新闻媒体记者做了展示。

    1972年,敦煌县恢复“农业机械化管理局”。吴永固成为该局的一名专职培训教员。早从58年开始,吴永固就开始陆陆续续兼职或专职的为敦煌以及驻敦部队培训了近5000人的拖拉机驾驶人员(不包括校外和应季培训数)。他培训出的拖拉机手还被省上抽调充实了其它兄弟县市。如果加上后来的应季培训人数,由他培训的拖拉机手接近万人。为了应对培训,吴永固自己编写了近30万字的讲义,自己绘制了教学挂图l40多张。为不同时期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方便。

    1986年,吴永固从教煌农机局离休。如今,在党河风情线和滨河路上,我们时常可以见到这位可亲可敬的老人,两鬟霜雪,精神墅铄。谁也不会想到,他会是建国以来敦煌拖拉机第一人。偶而有一辆拖拉机从身边驶过,他会盯着远去的拖拉机沉思良久。也许,他又回忆起了昔日那段非同寻常的岁月。

 

 

                                                        投稿人: 吴茂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