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仲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10/5 11:16:15  文章录入:OK  责任编辑:OK
 

古公亶父,姓姬,名亶,居于豳( 发音为Bīn 在现今的陕西省彬县与旬邑县一带)。“亶(发音与“胆”相同)”后加一个“父”字,表示尊敬,并不是名叫“亶父”,“古公”也是尊称。其后裔周武王姬发建立周朝时,追谥他为“周太王”。据推算,他是轩辕黄帝的第15世孙、周祖后稷的第12世孙,在周人发展史上是一个上承后稷、公刘之伟业,下启文王武王之盛世的关键人物。

《史记·周本纪》载:古公有长子曰太伯,次子曰虞仲(仲雍)。太姜生少子季历,季历娶太任,皆贤妇人,生姬昌,有圣瑞。

从以上记载可见,太伯与仲雍似乎并非是太姜所生,小儿子季历才是太姜所生。人们只是说太姜是古公亶父有贞顺女德的正妃。据称,在中国的四周并奉中国为宗主国的君主,其妻室不称之为皇后,而是称之为正妃。既然太姜是正妃,而泰伯又是长子且非太姜所生,那么泰伯仲雍应该是古公亶父在娶太姜之前所生之子。不过,按史书记载,泰伯是有王位继承权的,只有合法婚姻所生男嗣才有王位继承的资格,可见泰伯仲雍的生母是古公亶父原先的嫡妃。

古公说:“我的后代当有成大事者,大概就是姬昌吧?”长子太伯和次子虞仲知道古公想立季历,以便将来能传位于姬昌,所以两人便逃亡到了荆蛮,(按当地风俗)身刺花纹,剪短头发,而让位给季历。

随泰伯到达荆蛮的仲雍,又称虞仲、吴仲、孰哉。仲雍又称“虞仲”,不仅常熟地方志上有,而且许多的古籍上都有记载,如《史记·微子篇》曰:“虞仲、夷逸,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据汉代班固认为,孔子在这里所说的虞仲就是仲雍)。

众所周知,仲雍姓姬,“虞”不会是仲雍的姓。据古籍载,仲雍的曾孙有一个叫虞仲,《史记·吴太伯世家》载明吴之世次为:泰伯嗣位于仲雍,仲雍生季简,季简生叔达,叔达生周章。周章的弟弟被武王封国于周之北夏墟——虞(今山西省运城县附近),故称“虞仲”。仲雍的曾孙叫虞仲,仲雍本人为什么也称虞仲呢?距今七百多年前的南宋著名文人范成大曾思索过这个问题,并在他的巨著《吴郡志》中作过考释,他的意见是:仲雍是周章弟虞仲的始祖,而虞仲被武王封国于虞,后代人把虞仲的封国“虞”的名称冠于他的始祖仲雍之前,所以仲雍又称虞仲。这个考释,庶几解决了仲雍何以又称“虞仲”的疑案,可以说找到了解释这个问题的一种颇为妥善的办法。

范成大的考释原文:

虞仲,《史记》:“武王封周章弟虞仲于周之北夏墟,是为虞仲”。《史记正义》引《周本纪》云:“古公有长子曰太伯,次曰虞仲”。《左传》云:“太伯、虞仲,文王之昭”。按,周章弟亦称虞,当时周章弟名仲,初封于虞,号曰虞仲。然太伯弟仲雍,又称虞仲者,当时周章弟封于虞,仲雍是其始祖,后代人以国配仲,故又号始祖为虞仲。(见《吴郡志》卷四十八《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