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勾吴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10/2 15:56:39  文章录入:OK  责任编辑:吴卫东
 

考古队启动了苏州老城区的古城墙考古工作,有三处城墙正待详细解剖。遥远的春秋古都,今天的天堂苏州,两座城市究竟有何关联,如何承袭,考古终将给出科学的答案。

从天鼋图腾的家族南来,到奔跑呼啸的吴人出现,从周章第一次认祖归宗,到寿梦构建吴人的国家,从挂剑君子到雄邦霸主,从兵家至圣到江海涛神,从肇建吴都到柏举之战,从跨江越海到黄池会盟。

地处江南的吴国,用自己的血性豪迈、刚烈勇武、孜孜以求,完成了一个国家从弱小卑微到强盛称霸、再到倾覆亡国的兴衰过程,浓墨重彩。

而对于吴文化的精彩演绎而言,勾吴王国只是一个开始。

在中国后世的文化史上,“吴”将成为一个色彩鲜明、个性突出的浓缩代码,一个三千年未改的文化符号,世世代代地传承,举足轻重。遥远的勾吴王国,仍然和我们血脉相连。

----------------------------------

《大众日报》2011年8月2日第11版,作者:《探索·发现》栏目组,原题:《回望勾吴 融入华夏》

一件青铜器鼎出土于战国初期的中山国国王墓葬,中山国位于河北省中部,距离吴国千里之遥,却在吴国灭亡一百多年后,还要把吴亡的历史原因铭刻在青铜鼎上,可见吴国的灭亡对整个中原的震撼力。

铭文一针见血地分析了吴亡的深层次原因:“大而耗”,“富而骄”,“众而嚣”。那么,吴国的“大而耗”,“耗”在什么地方?“富而骄”,又“骄”在哪里?“众而嚣”,“嚣”在何处?吴国究竟做了什么,让它成为历史引以为鉴的一面镜子呢?

“大而耗”

在华夏大地上,有一项同万里长城相媲美的古代伟大工程,这就是京杭大运河。作为中国惟一的南北水上交通要道,京杭大运河贯穿了包括黄河、长江、淮河在内的五大水系,其价值无可替代,至今仍在发挥着巨大作用。然而历史上,是谁,又是在哪里挖下大运河的第一锹土的呢?

《左传·哀公九年》记载:“秋,吴城邗沟,通江淮。”《左传》中的“哀公九年”也就是公元前486年,这一年,吴王夫差命人打通从长江到淮河的人工水路,全长180多公里。今天位于扬州的一块古邗沟碑还在不时地提醒后人,这条人工水路的悠久历史。当年吴国的水师战船沿着这条人工开凿的河道,从长江到淮河,从淮河再到黄河,向北、向北、再向北,完成夫差称霸的野心。

历史虽然没有明确记载下吴国人究竟动用了多少人力,耗费了多少金钱,才修成了这条180多公里长的人工河。但可以想象,在那个以人力畜力为主的时代,开启这样一个工程,无论如何都称得上是“大而耗”。然而,也正是这场“大而耗”的工程,造就了中国历史上南北水系的第一次贯通。

“富而骄”

夫差时代,淮河流域已经在吴国的势力范围之内,除此之外,安徽省的南部、江西省的北部乃至浙江省的北部地区都在以各种形式向吴都进贡纳赋。此时的吴国,版图疆域已经和齐国、晋国不相上下,过多的财富在过短的时间内集中到了这个国家,对于夫差而言,已经到了可以称霸的时候。鲁国不幸地成为第一个让夫差展示其“富而骄”的对象。

鲁国在吴国的北面,国都位于今天的山东曲阜。鲁国是周公的封国,在春秋诸侯国中,其国君的身份、地位、血统都很高。但在公元前488年,也就是邗沟工程的两年前,鲁国的国君鲁哀公的日子肯定不好过,因为他要接待的贵客,是一个来自“蛮夷”之国、不讲“周礼”的鲁莽君王。《左传》记载说:“吴来徵百牢。”

“牢”在这里是一个数量词,专指用来接待礼仪的猪、牛、羊牲畜的头数,“吴来徵百牢”就是指吴国人要求用猪、牛、羊各一百头的级别来接待他们的君王夫差。可是周礼典章上对诸侯等级有严格详尽的规定:公爵九牢,侯爵、伯爵七牢,子爵、男爵五牢。吴王夫差只是子爵级,按照礼制,他只能享受到“五牢”的待遇。

但吴王夫差的手下就像一个闯到庙堂之上造反的绿林蛮汉一样,对鲁国人说:“不,你们必须以一百牢的规格来接待我们的大王。”结果,鲁国只得听从。

夫差在这里要争的,是一种在强大军事实力基础上面对中原文化的挑战。因此,当后来孔子的得意门生子贡来责问夫差时,夫差故意用野蛮人的口吻回答说:“你们中原人不是一直说我们吴人是蛮夷吗?那就不要跟我说礼教。”

此话一出,吴人近600年追慕中原文明的辛苦从此付诸东流,也将“富而骄”的吴国推到全体中原人的对立面上。

“众而嚣”

在英国大不列颠博物馆,有一对上个世纪20年代在中国河南省辉县出土的春秋青铜壶,考古学家称之为“禺邗王壶”。“禺邗王壶”虽然通篇只有19个字的铭文,却是一件贿赂的证据,铭文的大概意思是,一个叫赵孟的晋国大夫在黄池参加会盟,他收受了吴王送给他的青铜,铸造了这件器物。正是这件贿赂的证物,使《史记》中一段久远的记录,从此得到考古的印证。

河南省封丘县——2500年前,被称为黄池。《史记》记载,公元前482年的夏天,也就是向鲁国征百牢的6年后,吴王夫差在这里主持由吴国、晋国、鲁国和周王室的成员以及一些诸侯小国参加的“黄池会盟。”据《史记·吴泰伯世家》记载“吴王北会诸侯于黄池,欲霸中国以全周室。”

对春秋时期的各诸侯强国来说,所谓“全周室”,不过是“霸中国”的一个借口。现在来自南方的“蛮夷”之国吴国,也要来“全周室”,这就非同小可了。吴国的“众而嚣”,是这次会盟的特点。

夫差可能是太着急了,以致制造了这起也许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留有实物证据的贿赂事件。毕竟,这是六百年来,吴国人第一次与中原传统势力产生位次争夺,可惜也是最后一次。

勾吴亡

但就在夫差刚刚争夺到第一个歃血的权力时,吴国国内却传来令人震惊的消息,那就是越军攻破了吴都。夫差一手导演的黄池会盟转瞬之间变得毫无意义。夫差人生目标的最后一步再也没有跨出去。

公元前482年,当夫差带着军队从黄池匆忙回到吴国时,越国的军队已经将吴都洗劫一空,吴国元气大伤。《史记·吴泰伯世家》记载说:“吴国在这场战争中失去了太子,而夫差连年征战,将士们都很疲惫,于是吴国只能向越国进贡丰厚的财物,才能获得太平。”

从公元前496年登上王位,直到公元前482年黄池会盟,短短14年时间,夫差两次大规模挖掘邗沟,主动出兵次数超过7次,平均每两年一次,已经耗尽了吴国的人力和财力。不仅如此,黄池会盟后,放眼四周,吴国甚至都找不到一个盟友。

从寿梦到夫差的最后六代吴王,几乎每一代都纠结在皇室血统与“蛮夷”形象这对无法化解的矛盾中,他们为之忿忿不平,继而励精图治,却因此越陷越深。最有可能完成家族使命的夫差最终断送了这个家族。

九年之后的公元前473年11月27日,盛极一时的吴国被攻破,有着600多年辉煌历史的勾吴王国也走到了终点。

今天在湖北省博物馆里,越王勾践剑和吴王夫差铍相隔仅有数米,介绍时也总是被当做一对孪生兄弟。这两柄来自公元前六世纪的冷兵器珍品,在他们主人死后2500年,终于可以平静地同室相处了。无法平静的,是2500年后的每一位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