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考古四大发现 叩开夜郎古国神秘大门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gohwu  文章来源:北青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12/11 20:40:28  文章录入:吴卫东  责任编辑:gohwu
 
  近半个多世纪以来,“夜郎自大”的成语虽耳熟能详,但对于古夜郎文明仍存在谜团,至今找不到答案。今年初,被评为2005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的贵州威宁中水遗址似乎对寻找古夜郎提供了一些信息。中水遗址的发现被考古专家认为是探讨夜郎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这也意味着中国的考古学家已经叩响了夜郎国的大门。 夜郎谜团之文化 贵州中水遗址被认为是夜郎文化的主要源头   2004年10月至2005年1月,贵州省考古所联合四川大学考古系等单位组成庞大队伍对中水古文化遗址进行第一期大规模考古发掘,历时100多天,对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中水的数种不同时期文化类型遗存,进行了发掘。在那次发掘中,共发现了100多个商周时期的祭祀坑,是我国云贵高原首次发现商周时期山顶祭祀遗址。考古人员在少数祭祀坑内发现了人骨遗骸,还出土了一组完整的、可复原并具有鲜明地域特征的陶器,大量的石器、骨器、玉石器和青铜器等文化遗物。专家认为,这次发掘,也使得贵州被认为是夜郎文化的主要源头。 夜郎谜团之民俗 夜郎时期的民族曾非常爱美   贵州省考古研究所的副研究员张合荣,中水遗址的挖掘领队。他向记者介绍,他们在2000年的时候就曾对距离威宁中水约100公里、处于同一纬度的赫章县可乐战国秦汉时期墓葬进行过发掘,那次共发掘墓葬111座。 张合荣告诉记者,他在清理过程中发现,墓葬的埋葬方式非常独特,有用铜斧套头、套脚、罩面等不同方式。同时还出土陶、铜、铁、玉、骨等不同质地随葬品500余件,以青铜器为最多、最有特色,青铜器中又主要是兵器和装饰器。 同时被发现的装饰器不仅种类多,数量也较多,均出土于生前佩带部位,铜手镯、铜铃铛等都是成组出现,有的铜带钩还嵌错有金银花纹,形体大,装饰功能强。张合荣认为,从这些出土物可以看出,夜郎民族是一个非常爱美的民族。 不仅葬俗特殊,考古工作者们还发现所有墓坑并不规则,根据墓坑的形制,可分三种。墓葬之间有较复杂的打破关系,表明墓地埋葬死者的时间较长。张合荣说,从墓葬埋葬方式和出土器物看,它受到中原文化、巴蜀文化和滇文化等的强烈影响,但反映出的文化面貌独特,如“套头葬”还未见于其他地区。 可乐墓地是贵州实施夜郎考古计划以来第一次发掘的夜郎时期民族古墓,专家认为它的发现“对揭示夜郎民族的社会结构、生活习俗、宗教信仰、文化交流等方面,都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实物资料”。 夜郎谜团之通路 汉代夜郎地区重要通道被绘出   2005年4月,贵州省考古工作者在对当地的一个水电站淹没区进行文物考古调查时,发现了贞丰小河口、镇宁田脚脚遗址。该遗址位于北盘江两岸。 小河口等遗址的发现是贵州省第一次在北盘江岸边发现并发掘的秦汉时期古文化遗址。长期以来,贵州省史学界、民族学界的多数学者均认为文献所载“夜郎者,临牂牁江,江广百余步,足可行船………”的“牂牁江”即是北盘江,但苦于一直没有找到相关考古材料的支撑。 这次考古发掘和随后调查发现的十余处史前至汉代遗址一下将北盘江两岸的古代文化遗存丰富起来。张合荣曾在一篇文章中论及,在汉代,对夜郎地区的交往和开发中,从川东经赤水河南下经乌江进入黔中腹地的清镇、平坝和安顺一带后,再渡过北盘江到达黔西南的兴仁、兴义一带或更远,这是当时的一条重要通道,汉代遗存中表现出的文化共同性特别明显。 夜郎谜团之生活 渔猎是当时主要生产生活方式   现在在北盘江江岸发现的大量遗址,将贵州南北地区的汉文化遗存紧紧联系起来,在小河口等遗址出土物中,张合荣注意到数量最多的是作为战争需要的武器和攫取生活来源的渔猎工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