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至德 传承文化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时昕  文章来源:世纪人物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8/8 21:52:09  文章录入:吴卫东  责任编辑:gohwu
 

    祭祀典礼,是吴地人民铭记泰伯三让天下、勇于开拓、从俗化俗、建立句吴的至德精神,赞颂泰伯开创的吴文化万古流芳,永泽吴邦的一个情感平台,也是崇尚和美、和平、和谐的一种精神寄托。

    何为至德精神?如何理解至德文化?世界至德宗亲总会永远名誉会长、执行常务副主席吴希民在其《至德论》的著作中概括提出了“谦让开拓”四个字,并认为,至德精神是至德文化的核心,谦让开拓是至德精神的精髓。他解释,“谦让”,就是谦和礼让;“开拓”,即是开发拓展。

    书中阐述,至德精神作为东方文化的代表,引领着当代伟大时代文明的前进方向,体现了我国社会精神生活中的一定历史时代的客观要求及其发展趋势,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精神文明的诞生,对社会发展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是和平发展的永恒主题,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中共中央候补委员冷溶同志认为将至德精神总结为谦让开拓,并且作为东方文化代表参加世界文明的竞争,是一项开拓性的工作。他说,文明或文化是可以兼容的,可以共同存在于一个载体之中,它是一个国家整体素质的表现,可以渗透到方方面面中去,可以让整个国家各阶层的人所接受,又能规范人们的行动。

    中国侨联文联主席张清智高度评价了至德文化对于解决人类社会最后归宿的观念形态的重要意义。结合对于“谦让”和“开拓”的理解,他认为,谦让,是满足人的精神欲望,开拓,是满足人的物质欲望。只有满足了人的本质中的两大欲望,便达到了精神和物质的能量守恒。他说,谦让是东方文化,开拓是西方文化,把这两者揉在一起,也就是在谦让中进行开拓,便解决了东方文化在社会发展中停滞的矛盾,在开拓中谦让,便解决了西方文化在社会发展中恶的抢的社会形态。这两者的有机结合,就是东西方文化融合的最恰当、最准确、最精彩、最完美、最科学的浓缩与定位。

    世界各地至德宗亲会也正是做着融合东西方文化的努力。为了进一步推进谦让开拓的至德精神,遍及世界各地的至德人从自发走向自觉,成立了全球性的、具有广泛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机构——世界至德宗亲总会。

    1973年8月,三藩市举行全美恳亲大会暨美国至德三德公所成立一百周年纪念活动时,香港至德总会组织代表团前往祝贺。会间,各地至德宗长倡议成立世界至德总会,并提议在香港召开第一届恳亲大会。1974年10月29日,世界各地至德宗亲近千人,在九龙半岛酒店二楼举行祭祖仪式,随即召开世界至德宗亲第一届恳亲大会,推吴多泰担任大会主席。

    1976年3月1日,世界至德宗亲总会筹备会议召开,推举吴多泰为筹委会主席,成立小组负责研究会修正工作。吴多泰主席自撰世界至德会歌,征求意见。

    1976年3月1日,第五次筹委会会议,通过接纳美国至德三德总公所秘书长周敦铭来函建议,会徽设计由七环改为十二环,因吴、周、蔡、翁、曹、辛、柯、洪、方、龚、汪、江为十二姓,同属至德宗亲,应用十二环代表,遂确定会徽标志。

    1976年7月16日,香港公司注册处批准注册,发出许可证,注册号码为48432号。至此,世界至德宗亲总会在香港正式宣告成立。

    2008年12月,世界至德宗亲总会第十七届恳亲大会开幕典礼在铜锣湾百乐门宴会厅举行,世界各地至德宗亲欢聚香江,弘扬祖德,场面喜庆热闹。世界至德宗亲总会首席永远荣誉会长、蝉联第十六届董事会主席兼第十七届恳亲大会主席蔡冠深致词表示,香港世界至德同仁在过往两年间,踊跃參加了多个海外和內地的恳亲活动,包括率领代表团参加马来西亚第一届世界吴氏宗亲恳亲大会、菲律宾让德堂吴氏宗亲总会100周年庆典、无锡吴氏宗亲拜祖大典、安徽世界蔡氏立姓3050 年大典、組团往江西九江祭祖等等,並参与了多项助学敬老活动。展望来年,蔡冠深期望世界各地的宗亲宗长继续紧密联系,组织各项联谊活动,发扬至德精神,团結一致,服务社群,为总会事务以及建设和谐稳定的社会作出贡献。

    时至今日,世界至德宗亲总会已成立三十多年,其分支机构遍布世界各地。吴希民认为,至德学说形成理论体系则是刚刚起步,还有大量工作需要去做。一方面,学说要不断完善、不断探索、充实和提高,使之成为成熟的理论体系;另一方面,要用至德学说来指导我们的实践,并且在实践中去再认识,并用实践的结果来检验。要把至德学说与中国改革开放,和平崛起的理念结合起来,积极宣传,并利用网络、报纸、杂志来介绍至德学说,弘扬至德精神;同时也要利用学校、研究所、国际论坛来宣传至德精神。他透露,正在筹办的至德大学就是产企学研结合的教育阵地,将把各地的至德研究中外结合、古今结合,开展活动,使至德学说既扎实又生动活泼地有机发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