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泰伯三让王位,首创了人类的至德无上。中国人民出于对“吴”的敬仰,又塑造出一个“吴刚”,把他送上了月球,寄希望吴氏精神永远在天地日月中运行。至公元2010年,世界组织又把一个现代吴人的名字送上了与日月同轨的星系。是年7月26日,国际小行星中心发布公报,通知国际社会,第17606号小行星永久命名为“吴孟超星”。 吴孟超,福建省闽清县人,1922年8月31日生。童年时随母徙居马来西亚,在父亲服务的橡胶园里长大。或许是上天早就按排了他是到人间来拿手术刀的吧,少年时期二只手就被割胶刀磨出了厚茧,刀法在他的手里把玩得灵环流转。 1937年,在马国读初中的吴孟超得知日本制造卢沟桥事变,继而南京大屠杀。这事激起了所有旅居在外的华人愤慨,他立下志愿,要回老家参与救国。1939年,吴孟超抱着回国参军报效祖国的想法,辗转来到云南昆明,后来在老同学的牵引下,他来到同济大学设在昆明的附属医院开始学习,这是他踏进医学生涯的第一步。1943年,正式考上同济大学医学院,当时的同济医学院即很重视解剖学习,在那一段时间里,他掌握了一套很扎实的解剖学知识。1946年在医学院通过考试以后,他和他的杭州同学吴佩煜从昆明到了上海,继续在同济大学完成他的学业。 吴孟超1956年开始攻肝脏手术,1958年向医学禁区肝胆外科进军。1959年创造出我国第一具结构完整的人体肝脏血管模型。1960年推出外科临床“五叶四段”肝脏解剖理论,此论据成为日后肝脏手术的技术保障。 1960年在长海医院首创我国第一例肝外科手术成功案例,该案例标志着我国在肝胆外科史上的转折点。 1975年为一例患巨大肝海绵状血管瘤者进行了手术切除,由于肿瘤体大63×48.5×40厘米,重达18公斤,在拿掉第六条肋骨后才把这个巨型瘤体从腹腔拿出来。患者11天后就能下床,一个半月后出院。这个肿瘤的重量至今仍然保持着世界纪录。就是在这次手术中吴孟超发明了捆扎治疗血管瘤的新方法,从那时起到现在,医院一直采用这个方法为肝海绵状血管瘤施行手术。 1978年,他撰写的《肝外科新成果——正常人肝脏解剖的研究》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 1979年9月,美、苏、英、法等60多个国家的2000多位著名外科专家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第28届国际外科学术会议,吴孟超随团参加了这次会议,当他念出“1960年1月至1977年12月手术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181例,成功率91.2%,死亡率8.8%,术后5年生存率16%,6例已生存10年以上……”这一组数据时,台下立刻骚动起来,此前会议中显示国外手术数字最高的是18例,而且成功率未能达至90%。就是在这次大会上,吴孟超被选为国际外科学会会员,国际医学界肯定了中国的肝脏外科学。多数肝癌外科治疗的理论和技术原创在中国的事实,使中国的肝胆外科事业跻身于世界,推动了国内外肝脏外科的发展。 吴孟超从医60多年,创立了独具特色的肝脏外科关键理论和技术,建立了中国肝脏外科的学科体系。组建了国际上规模最大的肝脏外科专业研究所,研制了细胞融合和双特异性单抗修饰两种肿瘤疫苗,发明了携带抗癌基因的增殖性病毒载体等。发表学术论文800余篇,培养出250多名肝胆外科优秀人才。 郎中的心是父母心,这是中国民间一直流传着的话,吴孟超在这方面完全依循着这一民谚在展现自己,他常对学生们说:“医生没有挑选病人的权利,只有为他们解除病痛的义务。技术和研究成果是病人给的,必须回报于人民”。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人的一生在做他愿意做、喜爱做的事情,是很愉快的。看到一个个肝癌病人被救治,我感悟了生命的可贵、责任的崇高、人生的意义。如果有一天我真的倒下,就让我倒在手术室里,那将是我一生最大的幸福!”多么纯朴的语言,他把自己的一生投放在救死的精神境界之中。 2011年8月31日,在上海第二军医大学举行的吴孟超院士从医68周年暨90华诞座谈会这天,他还走进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手术室,进行了从医68年来的第14280台手术。 在网上视频《妙手仁医——吴孟超》中,吴孟超谈到:“荣誉算什么,个人算什么,医生本来就是要为病人服务”。一朝一代最大的荣誉,莫过于建立了一个新朝的帝位。拿下了八百年周朝的文武皇帝,也只能荣耀八百年。泰伯让王至德,才是数千年中国道德体系永恒的真理。吴孟超在仁德与国体思想上完全承继了吴泰伯的优良品质。 吴孟超的誉名,可以填满几张A4纸。而真正能给后代人留下来有用的东西,是他那些发明和创造,是他那一身高尚的品德。14000多条临近死亡的生命,在他的手术刀下得到了新生,这一组数符,将与第17606号吴孟超行星永远在天际间闪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