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民间谱谍研究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吴煜煜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3/27 8:54:13  文章录入:吴煜煜  责任编辑:吴煜煜
 

台湾民间谱谍研究——社会的一股清流

台湾当局近年来在推动本土文化之潮流,其中暗含着某种政治目的的及诉求,因而形成了一些曲解社会文化史实,影响族群融合的现象。在功利思想弥漫、个人主义抬头的当今社会,家庭伦理不扬,道德不彰,数典忘祖的不良现象时有存在,给社会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台湾民间为弘扬中华文化之传统,使民众明了各姓氏源流与家庭的血缘关系,维系家庭伦理观念,了解先民在台开发奋斗之历程,不忘中华民族之根。各县市民间以及文化活动中心及高等院校经常举办民俗文化,及姓氏源流,谱牒展览,进而带动族谱的编修,搜集、典藏与研究,已形成当前社会的一股清流。

不久之前,台湾云林技术学院图书馆特邀“万万斋”在校展出其珍藏族谱,展出之姓氏族谱,包括纸本近六百种及光碟资料库藏逾万种,其中最有特色的是清朝的台湾手抄本族谱,例如:台北县芦州李氏族谱的虎岫李氏大二房在台私谱世系,线装抄本五册;台北艋甲卢氏世系家谱,卢氏宗图抄本挂轴等;日寇占据台湾时编修的黄民族谱、西河林氏族谱、张氏廖氏族谱等铅印本;史学家罗香林教授珍藏的木刻、手抄各姓氏珍本几十种;曹雪芹、秦少游、沈葆祯等名人的家谱手抄本等丰富的谱牒资料,期望能有助学生期间接受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缅怀先辈荜路蓝褛与艰苦进去之历程,感念民族发展不易,以和衷共济之胸怀,唤起民众对文史资料之重视,推动谱牒研究之风气。

据台湾陈氏大宗祠德兴堂的族谱记载,陈氏大宗祠主祭祀圣祖舜帝重华公,陈氏姓源出自妫姓虞帝之后,帝舜为黄帝八世孙,以大孝著称,历传凡一百五十余世,后裔得姓除妫纳五姓,姚、虞、陈、胡、田外尚有袁、王、孙、陆等二十几个姓氏,因而组成至孝笃亲舜裔的宗亲团体。位于台北市建成区宁夏路二十号的陈氏大宗祠大殿,亦称“舜帝殿”,舜帝二十四世孙胡公满封于陈,称陈侯,卒谥胡,古曰陈胡公,为陈氏开山得姓始祖,陈胡公四十公世孙、舜帝八十一世孙陈实,为东汉的太丘长,至陈宣公太建元年,追封颍川侯,被尊为颍川始祖。舜帝九十三世孙陈元光,宋封广济王,明封开漳圣王,舜帝九十五世孙陈邑暨德配夫人等神位。陈氏族谱特别指出二点重要内容是: (一)陈姓的颍川为郡望的颍字,经常被误写颖字,因为颍川为陈氏的发祥地,也就是“颍水之乡”的“颍”,希望能谨此记住祖宗的源流。(二)台湾现今的“总统”府原为陈姓宗祠之地,清咸丰十年举人陈维英掌教宜兰“仰山”及艋甲“学海“两书院之余,每念台湾本岛缺少陈氏宗祠,祭拜无所,谱牒不修,恐有数典忘祖之虞,乃在其大龙峒老师府,奉祀陈氏先祖之神位,光绪十八年族人捐钱出力,鸠工于旧台北城内之文武街之东邻兴建陈氏大宗祠“德兴堂”,中日甲午战争台湾割让日本,台北文武街陈氏大宗祠被拆除,强行征用为武德殿及建造总督,嗣经陈氏族人不断抗争,日本统治者始同意以现址作为交换,于民国元年重建新祠,历时两年方告落成。以上两点充分体现陈氏族人“万派眉源,千枝一本”,弘扬中华民族炎黄子孙尊宗敬祖,饮水思源,不畏强权的传统美德。

诸如陈氏族谱之详细记载,其追溯远古源流及建祠历史等资料的各个姓氏各有其精彩及特色外,有的宗支分房细系之为情况更为详尽。中华民族之根深叶茂,蚍蜉撼树谈何容易?台湾人就是中国人。历史及社会文化史实是不能随意曲解的,台湾民间的谱牒研究已成为净化民心、匡扶世道的一股清流,其现实及历史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参考文献:台湾“国防部”《革命军》月刑;台德兴堂陈氏族谱。

(本文原载于《晋江谱谍研究》、《谱谍研究台湾》)《峙海拾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