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煜煜:深沪延陵吴氏源流探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吴煜煜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3/27 8:30:19  文章录入:吴煜煜  责任编辑:gohwu
 

 

一、追宗溯源

    史载黄帝生于寿丘,长于姬水,故以姬为姓,吴姓出自姬衍,肇基太王,来自西歧,上溯受姓始祖泰伯公,历时已逾3200年,泰伯公原为周太王古公亶父长子,为让位给三弟季历以及昌(周文王)乃率二弟仲雍引退,藉采药为由,避居荆蛮(今江苏无锡一带)其谦德风仪,高风亮节,感动当地民众,拥戴而建立吴国。后世子孙,遂以国为姓,此为吴姓之源流。


   泰伯公因终身不娶无子。弟仲雍之长子季简承接泰伯嗣支、故仲雍为吴姓传代始祖。传至第十八世孙寿梦、吴国大而兴、寿梦生有四子、长诸樊,次余祭,三余昧、四季札。因四子中季札最贤,寿梦欲以国授季札,季札固辞,隐居延陵,后封之为延陵王,号延陵季子,为延陵肇基始祖。
季札公衍传的子孙为“延陵衍派” 称延陵为郡望。诸樊、余祭、余昧衍传的子孙为“渤海衍派”,称渤海为郡望。因吴国古为渤海之地。其他分支尚有“濮阳”“陈留”“吴兴”“武昌”等为郡望。
    从泰伯肇基,传至二十一世,二十五世,至公元前495年,夫差继承王位,吴国异常强大,泰伯世家一脉相承,绵亘不断,谦让美德和开拓进取精神,给后人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后因夫差刚愎自用,一味孤行,导致国破家亡。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践亡吴,威振天下的赫赫吴国从此陨落。

二、迀徙入闽

    岁月嬗递,蹉跎沧桑,缘让位、封国、封地、避仇、拓荒及强迁诸多原因,吴族后裔几千年来,北徙南迁,飘洋过海,生息衍传,其子孙遍及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和海国异邦。现己成为中华吴氏大望族。吴氏子孙南迁甚早,散居于长江流域等省,入闽开基始祖众多,据有关历史资料记载:至今为止发现最早以氏族入闽的姓氏群体为吴氏。自周末以及秦汉三千多年以来,支系的入闽年代亦不一,吴氏入闽比之永嘉入闽的诸姓氏有过更加悠久的历史。
    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践24年)越灭吴之时,吴氏先民为逃避战争祸患,由吴国迁徙入闽,西汉后期已聚族六千多户,人口三万众,成为闽地的泱泱大族。南朝陈至德三年(585)建安内史已由吴惠觉出任,唐贞元以前(前805至785)吴氏族人在晋江、南安一带广为繁衍。唐著名诗人韩偓赋诗《秋郊闲望有感》就有“枫叶微红近有霜,碧云秋色满吴乡”。《南安寓居》就有“天近函关屯紫气,水通吴甸浸晴霞” 的诗句,说明了唐朝晋江、南安一带已有地名“吴乡”及田地叫“吴甸”。
    唐贞元八年(792)晋江人欧阳詹登进士及第、出仕之前从小就与里人吴播等人互为良师益友、说明唐德宗间吴氏族人已聚居晋江,且已擅长诗文、与贤达为伍。五代之前晋江磁灶已居住有吴氏族人,从事制陶烧窟工艺,在下灶的后壁山古窟的遗址中,所发掘的圆柱托座上,刻有“吴”字铭文。可充分说明吴氏入闽的历史。

三、择居深沪

    深沪地处闽省东南海隅, 自古山高林密水深, 物产富庶, 水上交通便捷。 史前已有人类结芦聚居, 吴氏聚族而居历史甚早,越灭吴之时,吴氏先民为逃避战争祸患,由吴国迁徙入闽,以水路入闽者众多, 他们秉承先辈开拓进取之精神, 结草为庐或舟楫为家, 刀耕火种或狩猎渔耕, 早己成为深沪湾一带的原始族群。

四、 岑前吴氏

    有史可证的是有宋之前就定居深沪的“岑前吴氏” , “ 深沪” 之地名原为原住民土著用石筑成的“深水石沪” 捕鱼设置而得名。横卧沿海的丘陵小山丘称为“海岑” 故深沪湾內的古地名有“岑兜”“西岑” “岑前”“ 岑下” 之称。石沪上的小山丘称为“沪岑”吴氏先民卜居“沪岑”之上, 住在面对茫茫大海那一边的称为“岑前” , 住在面对内洋渔港那一边的称为“岑下” 。族群因以深沪古地望作为称谓, 故称为“深沪岑前吴氏”郡望为延陵。
    延陵深沪岑前吴氏为深沪最早肇居的姓氏族群。有宋之前先祖己肇基深沪,北宋建隆三年(962)岑前吴氏就建有始祖墓于深沪古雷山顶,历代均有茸,1982年进行大整修,宋元间已建有东垵吴厝祠堂(祖厝),明成化七年辛卯(1471) 扩建, 由九世宗长廷贵主祭进主入祠, 清乾隆二十四年由孟房煜东、仲房煜文、季房濬从等倡首重修,1992冬由锡獅宗长任內重建。古迹至今犹存。
    岁月悠悠,世代湮远,历经风雨变幻,几经朝代更迭,有宋之前岑前吴氏始祖的先世名讳,来历渊源,何年何地来沪肇基,谱牒匮缺,史料寻觅艰难。“有宋岑前吴氏世祖坟” 坟中埋葬的是那位岑前吴氏的列祖列宗?至今尚不清楚。(由晋江市文管会于公元1993年树碑加于保护, 2007年6月由晋江市政府列为重要文物保护)。“有宋岑前吴氏世祖坟” 前面侧边建有吴昇、吴妙、吴颜三兄弟的坟墓, 岑前吴氏的传世祖到目前为止只能追溯到昇妙颜三兄弟这一代。
    【岑前吴氏孟房绍经堂序】云:“延陵历代之盛甲于天下,而沪江吴氏系昇公、妙公、颜公昆季之肇始,旧迹丕基,人文蔚起。建大宗缉谱牒,祀祖考明世系,号代光壹族” 。
    明代、清代遗存的岑前吴氏谱牒, 在谱序或支图中,大都亦载有“祖自光州固始入闽”“ 昇、妙、颜三兄弟为传世之祖”,“长昇公传孟房,次妙公传仲房,三颜公传季房” 等內容。但衍传昇、妙、颜三公之父辈、世祖名讳却毫无资料,而岑前吴氏是否 “祖自光州固始入闽” ?亦无从稽考,明崇祯年间,岑前季房吴质举在《本宗祖志》中曰:“吴氏世传自光州固始迁邑之说,世代湮远,无从考究” 在残旧家乘中偶而发现有“派分螺阳或支分黄龙”等字句笔者经过多年的考究,均没有可再寻找的蛛丝马迹或与异妙颜三公连上关系的线索。(注:“祖自光州固始入闽”之说,是元明清时代,泉郡各姓氏宗族谱中均有的字句,存在着攀附挂靠的疑虑之处,诸多谱牒学者仍在考究之中,本文不再探讨赘附)。
    循流溯源,自昇公出者以升公为一世祖,妙公出者以妙公为一世祖,自颜公出者以颜公为一世祖,分孟仲季俾后世子孙各知所自,而亲疏於以召别也,至星散己久末尽收录,又待后之采辑者” 。
    对于昇、妙、颜三公的容貌德行之描述,目前除妙公尚缺之外,升公、颜公均有如下简短传略,《一世祖升公传》曰“闻之故老曰公幼聪慧,读书过目陬成诵,告往而知来,问一而知十,下笔而成章,人深奇之,谓兴吴氏者必此子也,不意青云末就,辟毂而去,闻者莫不叹惜,生卒莫考。葬在古擂山与胞弟妙公颜公仝圹,穴内坐癸向丁兼子午兼癸丁,碑镌有宋岑前吴氏世祖坟,历年祭扫右砂旁一碑系祖坟旧碑也” 。《一世祖颜公传》曰“颜公状貌雄伟,举趾端方,交流不苟,然诺必信,事亲孝,治家严,至於族党闾里之不克自给者,藉先人余资分散账恤,绝无几微见,其德色天鉴,其德锡以大年而备膺诸福”。
    深沪岑前吴氏跟着历史前进, 也随着世代的沧桑,早己成为滨海望族,而且代有簪缨,名人辈出,如明代江都县令吴之奇, 清代咫园吴氏三杰等。岑前吴氏族大枝繁。孟房曾支分安海等地,孟房【绍经堂家谱】【沪江岑前吴氏孟房分支安海鎮石埕街宗谱】均有详细记载,仲房曾支分金井福全,南安田中、托坂,再分台湾金门,【仲房子默公派下乾隆谱】亦有详细记载,季房曾支分龙岩、漳洲、金井石圳、龙湖南吴等地,季房之各分支家乘,保留最为完整。清康熙岑前季房【温陵晋邑沪江西垵吴氏家谱】, 清光绪十年(1884)岁次甲申荔月,编纂的岑前季房分支金井石圳【圳山吴氏家谱】, 清宣统三年(1911)岁次辛亥桂月,由蔡恒茂修辑的岑前季房【晋邑沪江后山沟头吴氏家谱】。
    岑下季房分基龙岩【珊厚公派下】宗谱,【岑前季房温陵晋邑沪江后山吴氏二房分派】家谱, 民国壬辰年(公元1932年)出版, 吴增鉴定、吴鸣凤总纂之【延陵吴氏通谱】《吴氏宗支图第十四章—晋江深沪孟仲季三房世系图》及《附后晋江岱阳家乘世系图》记载十分详细。
    康熙四十四年(1705 )乙酉梅月【沪江东垵岑前吴氏自叙家乘】曰:溯之昇、妙、颜三公为一世祖,于下昭穆字行四十代级;“志兴国汉,齐永昌廷,绍子卿伯,濬煜隽文,光祥泽世,庆宣锡允,肇孙硕克,希仲成章,明昭有周,式序在位”,今己衍传至二十一世世字辈至二十七世硕字辈。人口己超伍仟之众。
    岑前吴氏在深沪生息衍传,历史悠久,人丁兴旺。在各个历史朝代中,族人为逃避天灾人祸的磨难,或在太平盛世为拓展商务,乘着梯航万国的舟楫之便,移居世界各地,及播迁中国各省各市各地;山东牛庄、浙江宁波、广东潮汕、香港、台湾、金门,日本、菲律滨等地均有岑前吴氏分支后裔。子孙遍布海内外,成为海内外诸多吴氏宗亲寻根的祖籍地。

五、延陵吴氏

    深沪吴氏除岑前一脉之外,尚有多个支派于不同时期肇居深沪, 诸如:湖格吴氏、科任吴氏、内坑吴氏、坑东吴氏、西吴吴氏、水头吴氏、东华吴氏、金井吴氏等。他们有的已溶合于岑前吴氏一脉之中,成为季房的一支系, 原昭穆字行也攺用岑前吴氏昭穆字行, 但也有的至今仍保留其宗支的昭穆字行, 一直延续至今。但因均为延陵季子派下,同岀一系,故统称为深沪延陵吴氏。
    湖格吴氏的昭穆字行“江梅开質心行一洽天廷金欲必,胜克岐阳祖泽肇端则锡福光明,永长得承绍恢宏志士炒匹显达,荣耀宗邦宁察俊秀振卿侯弼拔,萃超辟为国器保有珪璋世良实”。
    科任吴氏昭穆字行:慈孙孝子,燕翼诒谋,书香踵起,丕显公侯,家存诗礼,世立勋猷,魁登仁进,益文章华,国追念祖,春秋永耀,德业长留,宗大光厚。
    内坑吴氏昭穆字行:钦下广西, 怡启德碧, 经纶万端, 自当九亲, 敦睦协和, 邦家重庆, 五伦昭明。
    坑东吴氏昭穆字行:日月启丁仕, 进益文章华国, 追念祖宗, 大功厚德。西吴吴氏昭穆字行:应宗志学, 希心达天, 道尊业宏, 维万斯年, 英俊杰偉, 履谦复恒, 允恭克让, 勋绩永昌。水头吴氏昭穆字行:继维文章家帮吉昌永锡祚允祖德绵长垂万世以重光东华吴氏昭穆字行:鲁观仲显, 欽朝道士, 用则亦盛, 开元秉均。
    金井脉吴氏二次再增昭穆字行:兴己斯念,克振家声,怀我功德,万世文明,承先立业、守国品章, 隆泽永绍,千古忠贤。
    由于明朝倭寇犯境,福建沿海各姓氏族群纷纷逃离家园,清初“禁海”、“迁界”,老百姓被迫内迁,所有谱牒记载大都毁散殆尽,吴氏诸多宗支谱牒亦与其他姓氏一样,按当时仅存的小部分资料作为依据重新修撰,因而出现了攀附、拉配、挂靠、套排等缺乏慎重负责的错误现象,给宗支的源流及肇基始祖的来龙去脉的探讨研究带来颇大的难度,根据历史资料及典籍谱牒,对有记载的各个朝代吴氏入深沪主要的宗支,只能作简单的归纳与描述。

六、结语

    中国姓氏蕴涵着最深刻的文化内涵,把握住中华文化的脉搏,参天之木,必有其根,环山之水,必有其源。木之有根,方有本有叶。水之有源,方有泉有流。人之有祖,方有父有子。

    深沪延陵吴氏,叶大枝繁,源远流长,一贯秉承先祖谦恭仁和, 开拓进取之让德精神,继往开来, 将会不断地为时代,为社会和谐发展作出重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