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er]吳仿周先生暨德配趙孺人合傳[/center]
古皖北郭外,有棟宇盤囷【1】族聚而居者曰吳姓,其傑出而造福桑梓,與儀式母教者,曰仿周先生暨趙孺人焉。先生長餘且二倍,居複距廿裏外,其嘉言嘉行莫由而知。民國乙丑年(西元一九二五年)餘假館劉紀廟,適先生文孫【2】曰益三者,學於餘。課暇盛稱二老行,餘既心焉銘之。丙子季秋,益三又以續纂家乘奉二老行略以進曰:“先祖始攻舉子業,試輒前茅,惟其性古傲,不欲以帖括【3】詞章與世馳逐,因率族之子弟館而教焉。裏之人服其直也,凡雀角輒爭請正,至則委婉曉喻,冰炭罔不釋,人鹹乙太丘【4】尊之。屋前爲東西孔道,阻於石塘河稍,行人病【5】涉,先祖爲醵資【6】築廣興橋,行旅大便。載在邑乘【7】。善教育,鈍者課耕,秀者課讀,督男女而教之。勤儉不稍稍倦。於家訓,一庭內外,莫不因材器使,各有所成。祖慈趙孺人尤能一切秉先祖志,以績紡主內教,而修己待人,敬愛有加。凡先祖得安閫外【8】,而家聲由以丕振【9】者,胥惟祖慈內助之賢焉。凡此之行,未可忍其淹沒,因奉之先生,倘亦以爲足傳乎?”餘曰:“嗟呼善哉,是惡【10】可不爲傳之乎哉。夫士之敦品力行,固不必達而在上,爲足型世而傳後,其若爾先祖者,既型於家族,而澤及鄉里,誠亦一鄉之善士巳。至若爾祖慈之足爲母式,則尤巾幗之鳳毛麟角。餘雖不文,是惡可不爲傳之乎哉。”既以是告益三,又以前之心銘者,就行略聊爲傳之,且風【11】世之爲士女者用作楷模雲。
世晚梁味青拜撰
注釋:【1】棟宇盤囷:意即屋宇相連。 【2】文孫:對他人孫子的美稱。 【3】帖括:八股文。
【4】太丘:高山。 【5】病:不滿。 【6】醵(jù)資:湊錢;集資。 【7】邑乘:縣訁志 。
【8】閫外:家門以外。 【9】丕振:大振。 【10】惡(wū):怎麽。 【11】風:同“諷”;勸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