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泰伯三弟季历的史迹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1/31 14:43:59  文章录入:OK  责任编辑:OK
 

 

古公亶父自邠地迁于岐山之下,看到这里土地肥沃,于是卜居于此。周人迁居周地以后,与姜姓婚嫁杂居。周人自此便逐渐成为一个比较发达的农业部族。周人自不窋居邠,至公叔祖类,传说有十一世,除公刘外,全无史迹可寻。古公亶父又称大王,说明周人已渐具国家的规模。在吴泰伯的三弟季历为王时期,国力有一定发展,但是比之商王朝,仍属小邦。

古公亶父自邠迁于岐山,奠定了周王业的基础,王季历时,周对殷臣服。这时的吴泰伯与二弟仲雍,己在江南地区以义行而集聚了千百户人家,自成一邦

《竹书纪年》记武乙三十四年“周公季历来朝。王赐地三十县,玉十玦,马十匹。”

三十五年,“周公季历伐西落鬼戎,俘二十翟 ( 狄 ) 王。”这时季历已见于史册

《竹书纪年》又称大丁 ( 文丁 ) 四年“周公季历伐余无之戎,克之,命为牧师。”牧师即后来的方伯,为一方诸侯之长。王季历伐西落鬼戎应是接受殷王之命。

《易·未济》:“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赏于大国”;鬼方是一个强大的部落联盟,所以季历初伐鬼方时还有震恐之心,经过三年的艰苦斗争,最后取得胜利,因而受到大国殷王的赏赐,命为牧师。

周易的蒙卦之中说到:九四,贞吉,悔亡;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赏于大国。“震用伐鬼方”与既济卦“高宗伐鬼方”说的不是同一个历史事件。这里说的是周公季历伐鬼戎。“三年有赏于大国”是说季历受到了殷王的奖赏。“高宗伐鬼方”是殷自己的事情,平定鬼方后事已完成,故说“既济”。而季历“伐鬼方”是为殷做事,只得到了一个“赏”,就灭商大计来说尚没有完成,故设在《未济》卦中。

季历为了与殷王朝搞好关系,又娶殷女为妻。《诗·大雅·大明》曰:“挚仲氏任,自彼殷商,来嫁于周。”挚仲氏是殷之臣属方国,任姓。殷周在政治上结合起来。

陕西扶风周原发现文王时期的周人甲骨,文字简略,刻划纤细,其中有一条“彝文武帝乙”之辞。《说文》云:“彝,宗庙常器也。”彝,为祭祀之意。这是周作为殷王朝的臣属方国,去祭祀殷人祖先。文丁和帝乙的时代,殷周关系有时是友好的。

《孟子·公孙丑上》曰:“文王以百里。”文王时期,周还是一个方圆百里的小国,所以周初人还自称“小邦周。”  春秋时人还说“商周之不敌。”  周初的文化,包括文字在内,皆效法殷人,周原出土的甲骨文字也与殷墟基本无异。当初,周只是臣服于殷商王朝的小国。 

之后,吴泰伯的侄子周文王积聚力量,周人迅速地发展起来。  周人王季历称王,文王继位也称王。他们对内称王,对外也已经开始称王,并做反商的准备。《大雅·文王》:“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史记·周本纪》载:“西伯阴行善,诸侯皆来决平”

周人的强大,引起殷人疑忌。《晋书·束皙传》引《竹书纪年》曰:“文丁杀季历”,《史记·周本纪》说,“纣囚西伯于羑里”,西伯即文王。

至武王时,周仍对殷臣服。周人三代受屈辱,其甚者威逼至死,但仍须夙夜不懈,以服事殷。殷大周小,周人必须隐忍待时。周易中有言:时之用,大矣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