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培田祠堂 记一篇日记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吴大成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1/28 13:15:07  文章录入:吴大成  责任编辑:gohwu
 

               

    有吴氏宗祠,里外有鼓石,有石神兽把守,有戏台。这形势一般是大姓村庄才有,而且是有过当官有过钱的族姓。还有而且,祠堂里面能有戏台的,八折与本族人重视后班子读书有关系。
    这不,右一转眼就望到了柱联,上书:善为至宝一生用,心作良田百世耕。善是人的至宝,对呀,这话传了几千年。现在还实用不实用,则要看地方看形势了。不过呢,古人传下来的千年训语,丢是丢不得的,但当灵活运用就是。心作良田可以耕得一百世,这个说得好啊,教导后人,就得用这种方式,但后班子听不听则是后班子的事。现在有些被揪出来的百姓们不大喜欢的官官儿,想他们的前辈也是这样教的吧,它们的劣迹,肯定是走向社会以后学到的。所以那一类祠堂门外的培训,可得多拿一个心眼去招呼才好。
    又一联:遵孔圣遗书修齐治平自诚正伊始,守孟氏家法仁义礼智以孝悌为先。简单一点来说,孔夫子就信奉吴季札的诚信,孟夫子就相信平民家的孝道。诚孝理论,要说多的话,祠堂里最多。在公众媒介里,商业圈子里讲究诚的有,但讲起商字来,加上奸字去的又不少,寻到一个诚字,又与奸字有嫌疑,可见公众之间的诚字不是很纯洁。孝呢,在说起家事来,特别是说起晚辈对长辈的事情来,孝字总是少不得。要说出了门再去见到孝字,还是祠堂里和写墨笔字的地方有,其它地方呢,出现的不多。
    该祠堂里记着历代从这里走出去的文士,他们该是为当时的人们和社会做过许多好事的。本祠堂里走出了好人,就应该记,记到好事留给后人学。现在有些地方不作兴祠堂,好事坏事都给记到别的地方去了,这就给做坏事的人提供了思路,反正自己做了坏事也是别的地方记。
    祠堂文化,十有十是往好的方面教,实打实的是为了子孙后代好。提议世人重视祠堂文化,多组织那些不晓得祠堂重要性的官儿们多多地学习祠堂文化,用祖宗传留下来的祠堂说教去行使官官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