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吴都 溧阳竹箦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1/23 10:58:07  文章录入:OK  责任编辑:OK
 

江苏省溧阳市竹箦镇,为溧阳四大古镇之一,处于溧阳、金坛、句容三市交界处,北依茅山,南临濑水,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旧址就坐落于 竹箦镇水西村;竹箦镇在三千年之前就是西周吴国都城之地,北宋年间就是溧阳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素有“北山重镇”之称。

溧阳竹箦寻访西周吴都:   千余年的历史谜团初露端倪

 
  当苏锡常在春秋吴都之考中引出些许新话题之际,有关西周吴都在何处的千年之谜,随着2005年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的出炉而初露端倪。

  春节刚过,竹箦镇党委书记张爱文打来报喜电话让记者惊得以为是愚人节开玩笑。他说,经南京博物院研究员王少华考证推断,西周吴都在竹箦,务请记者作好报道,以推进竹箦所在的溧阳北山区旅游开发。

  考古发现有其严肃性,为慎重起见,记者专门邀请王少华先生前来溧阳实地指点迷津。

  从六朝开始,许多文人就致力于寻找西周吴都而未果。锁定300余平方公里目标,结合30多年来的考古发现,王少华给出惊人定论——西周吴都在竹箦及其四周

  75岁的王少华是中国考古学会、中国博物馆协会会员,如今还担任南京古都学会顾问、《江苏炎黄文化研究》特约顾问、理事。尽管年逾古稀,但依然身板硬朗,思维活跃。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专门从事吴越历史文化研究的专家,20多年来,他跑遍长三角地区,结合文献、文物研究考证,结集出版了颇有影响的《吴越文化》等多部专著和大量论文……

  关于吴都之考,王少华首先强调两个概念,其一,是西周吴都,不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吴都,后者早有定论,前者年代久远。其二,是都城,不是一般的城邑,既是都城,必须具备宫殿、官衙、宗庙等遗迹。他告诉记者,早从1000多年前的六朝开始,就有许多文人致力寻找西周吴都遗址,都没有说清具体地点;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们所分析的方位,大致在溧阳西北部。近30多年来,在竹箦镇“下宅里”村北边大王山及更北部的茅山(镇山)、薛埠、丹阳等地,先后发现了大片商周土墩墓。10年前,这片区域通过卫星遥感拍摄发现,此类土墩墓有1万多座,西及溧水等。今年1月10日揭晓的2005年全国六大考古新发现中,有一大发现就是位于竹箦西北部的宁常、镇溧高速公路沿线薛埠的周代土墩墓群的发掘。这一发现首次以其明确、翔实、可靠的田野考古学资料确立了它在中国考古学中的地位,对研究商周时期中原文化和土著文化关系、中华文明的一体化进程等重大课题具有重要意义。由此进一步证实了西周吴都以竹箦为中心的推断。其实,早在十年前,王少华就发表了这一推断的论文,迄今史学界并没见有异议。

  王少华说,按古代礼制,商周墓葬在都城西边或北边。曾有学者认为西周吴都在镇江或丹徒,但这两地北区发现的墓葬等实证很少。古人云,“吴疆连楚甸”,而古江宁一部分皆属楚国。20多年来,我在锁定300余平方公里的目标考证中,唯有溧阳竹箦下宅区块最具备西周吴都之特征。

  西周吴都在竹箦一带,这是一个惊人的发现,全新的定论。记者为此请王少华先生赴竹箦实地细解详释。

  古代诸侯国地域,常以星座分野标定,竹箦的地形与“南斗为吴”之说形成天地对应,而许多古遗迹的发现,证实了早期吴都自“梅里”之外,必有他城之说

  据史料记载,后稷是吴国的祖先,太伯是吴国的先君。从太伯回荆蛮建勾吴,继而“令吴司伯众”,到吴王寿梦称霸一方,累计经历约19代。在这其中,吴“恐中原侯王用兵”,“故太伯起城,外郭三百余里……人民皆耕田其中。”史学界由此推断,吴自“梅里”之外,必有他城,这个城就是它西北隅的西周吴都,其年代要早于春秋吴都三四百年。周穆王东巡以后,吴都更为东南姬周之要国,也是姬周的血缘属国。

  那么,西周吴国究竟选择何处建都城的呢?按古代崇天祈福习俗,建都皆以星象标定。天有北斗七星,呈长方形排列,一星居中,四角有星,左右各一星,因而称“斗”之星相,其南端一宿就是“南斗”。王帝居天宫,是紫微星下凡,故叫天子。《史记·天官书》称:“斗为帝车,运于中央,临制四乡,分阴阳、建四时、均五行、移节度、定诸纪,皆系于斗。”据此,吴选择南斗照射中心而建都城,故有“南斗为吴”之说。

  在竹箦,记者与王少华先生来到下宅里南北一龟龙之地,这里南北长十多里,东西间八九里,坪高20米。往北近有丫髻山、茅山、瓦屋山、大王山等,让人生出“势来形止,前亲后倚”之感;向东有蛮岗、玉华山、黄金山,面西有西吴、西周、荆山等,西北两边这些山虽不高,却是阻海之要岭;朝西南远眺,群山起伏,势如千帆开,大有风水家所谓“案外宜有朝山起,好主贤宾相对峙”之意。整个龟形之地,南北长而东西狭,是“主吉”之地,其东南水势,犹如丹凤之飞,象征“朱雀真地位”,实为“王侯居此间”的国都之地。这种“龙凤呈祥”宝地与星象标定大有天地对应之局。

  据王少华介绍,龟龙高地北缘一线,就是西周吴都的外城墙。从土质看,黄粘土内有螺壳,且带细沙,这种土取自6000多年前长江夹带泥沙冲积成的贝壳地,与春秋“阖闾城”城墙土质一样。不同的是,春秋吴都城墙的泥土是从黄埭等地运来的,内有春秋白陶片,而这里的土内不见白陶片,更多的是河光石,且夯土层次细密,可见要比春秋城早得多。

  王少华先举出三处颇有实证的遗迹,坚信西周吴都在竹箦:

  ——城内有下宅里村。按周制,“天子宅千亩,诸侯百亩”,所谓“国宅”,形制即“城中宅”,“凡住地国宅,无征”,即指免税,这就是都城宅地宽广的历史特征。因此,下宅里村应是西周吴都宫殿所在地。更有意思的是,十多年前,下宅里村民住房,大门全部朝北开,这除溧阳外在全省未有第二个这样的村。问其缘由,村民回答说:“祖上传下来的,大概是为了纪念祖先吴太伯吧。”

  历史上的说法是,北有太乙星,故喜鹊嘴朝北,象征着“喜”,左思《吴都赋》中有吴地“开北户”之说,这是一个时代的文化现象。吴王寿梦称:“孤在夷蛮,徒以椎髻为俗”,现今溧阳的丫髻山倒是一个印证。作为一个南迁贵族,大门朝北亦有怀念镐京故土的含义。

  ——城内有白石庙遗址。史料记载,蛮夷人崇石,庙内供奉白石。以神为中心,代神行政,这是神权时代的明显特征。“其社用石”,是蛮夷古都城与他地古都城的一大区别。可惜的是,几千年来,极有考古价值的遗迹已毁,大量文物散失民间。

  ——三道城墙依稀可辨。今下宅里村东、西、北三面,为三城三河设置,轮廓清晰,土城墙为挖涧河土夯筑而成,从内到外,一道墙高一道墙。城墙呈直角转弯,内城转弯东北角有“大观楼”,是高层建筑;而向西,又有西观楼,形成城的对称。而拥有三道城墙,只有都城才具资格。今下宅里村南边的上梅村,尚存一段南北长20多米、高度为13米的夯筑遗迹,夯土层细密,其东侧为东门,西侧亦有构筑遗址,王少华认为这是西周吴都南门殿(或明堂之类)。

  有城墙、城门、官衙、宫殿、宗庙(下宅西南)、墓葬等遗址,并有大量文物出土,竹箦的西周吴都终于在今天揭开了3000多年的岁月尘封。

  竹箦以及周围的许多地名,具有丰富的文化渊源,它不仅给西周吴都之考得到补充,而且折射出溧阳乃至长三角地区的古老文明

  长期以来,溧阳有许多雅俗有趣的镇名、村名、地名曾让记者好奇之余引出许多遐想,并试图去追根溯源,探究缘由。随着西周吴都之考迷雾层层的揭开,倒真有些恍然大悟。

  凭着对吴越文化研究的执着,20多年来,王少华辗转大江南北,几乎深入溧阳每个村庄,专注于地名和地下文化的探解,使他在西周吴都之考中获益匪浅。

  按周制,都城还有舍地。今下宅里周围的许多村,仍沿袭着3000多年前的“舍”名,如东舍、西舍、北舍、南舍、舍上、舍头、田舍、周舍等。

  都城作为人口集聚地,不能没有市场。《周礼》称:“王立朝,后立市……”伴随着吴都的建城,吴市应运而生。从古至今,溧阳便有了姜下店、雨店、高店、石街、上市、街头、上店、旺店、蒋店。伍子胥过昭关,入吴市,便有了“伍员吹箫于吴市”的一段历史故事。据溧阳旧县志记载,伍员来到的吴市是溧阳的吴市,就是今天的胥泊、濑阳、上市,而不是现在的常熟之“吴市”。

  神权时代注重设社坛,祭日月。在竹箦附近,今天的社头、诸社、东社、西社、社场、社川、夏社、观阳、星斗等地名,今都赋予了合理注释。

  建都立国,需要军队卫国保家,开辟疆域。有军队必有营地,马是当时作战的主要工具。在宅庙东南十里有东马、西马、塘马、马场;正南二三十里有前马、马庄、跑马岗、马塘等,更在都城南口、东口处有马庙、马神庙等。溧阳今天有跳马灯、跳幡神等民间文艺,当是起源于那个时期。从茅山南90里地块“下城”等相继发现的大型人马骨坑、将帅墓葬中,说明当时发生过重大战役……更为有趣的是,今天溧城的班竹村,曾是营地以东“班竹文队”之驻地,可见当时礼乐队的规模。都城西北的“仕庄”村,就是观天象的神仕官住的地方。

  王少华感慨地对记者说:“溧阳以前出土许多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及商周、春秋战国的文物,可惜很多散失在民间,古墓也偷挖了不少,即便如此,也抹不掉溧阳的古老文明。有这么多历史遗迹和文献记载,已有利于西周吴都之考,特别是两万多字的学术论文,这对研究长三角地区的吴文化极具重大价值……”

  阖闾5年,吴王向东迁都姑苏,那专诸刺王僚应该是发生在下宅里吴都内,现在还有史迹可寻。所以,阖闾继位后派伍子胥建新都也就顺理成章。

  也许,西周吴都之考会引出些许争议,但不管如何,竹箦乃至溧阳发现或尚未发现的许多文化遗迹,已为长三角研究和考证吴文化彰显了一片精彩……

  尾声

  采访结束之际,竹箦镇党委书记张爱文告诉记者一个令人心痛的现象,伴随西周吴都之考,一些盗墓者与文物贩子已将目光盯住竹箦,偷盗挖掘古墓的事时有发生,他拜托记者向社会呼吁,要珍惜老祖宗赐给我们的文化遗产,不要受金钱引诱而做危害家乡、损害国家的缺德事,如果一意孤行,则国法难容。如今的北山地区正在呼应全市的大旅游开发,有了厚重的文化遗产,定能为旅游业增光添彩,旅游业发展了,才能有效带动全民致富……

  记者认为,在增强全民文物保护意识的同时,各级政府还要采取强有力保护措施,因为,我们以前失去的已很多,现存的当加倍重视,尽力避免出现新的叹息,新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