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口吴氏总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gohwu  文章来源:新华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1/23 17:02:19  文章录入:吴卫东  责任编辑:gohwu
 
[center]远口吴氏总祠[/center] 远口吴氏总祠位于远口城墙街下节街,坐北朝南,前临清水江,天湖公路穿过祠后,四周围封大墙,占地面积980平方米,是湘黔边境一座独具特色的建筑物。乾隆元年(1736),远口衙门背吴承传倡建远口吴氏宗祠,首捐白银100两,作为启动资金,迄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各房自外至内,层叠四裁,不惟高低合度,亦且前后截齐,左右方直。观其墙壁轩昂,雕镂绣刻,无剩技也,黝垩丹,无余饰也。诚为吾族一钜典,兴文(远口)之胜地也”(《远口吴氏族谱·祠堂记》)。咸同年间,清政府镇压苗侗农民起义,总祠毁于兵燹。 光绪二十五年(1899)恢复,民国二十六年(1937)维修,“文化大革命”又遭破坏。1988年,远口吴姓筹资四万余元,进行第二次维修。根据《文物保护法》的规定,维修古建筑物必须“不改变原状”的原则,恢复了原貌。 古建筑物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总祠的前门牌楼,牌楼由左中右三间组成。正中牌楼图形全部是五彩缤纷的立体塑像,人物花鸟,千姿百态,既古雅,又鲜艳,集历史故事民间传说于一体。牌楼上的画幅大都为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如天仙配、季子掛剑、文王访贤、刘海采樵、云长出关、罗通扫北、太君辞朝、八仙过海、司马迁写史记、屈原赋离骚、天女散花、嫦娥奔月等。有诗赞牌楼的奇特和壮观: 牌楼古老造型奇, 巧夺天工莫过兹。 塑像逼真图画美, 琳琅满目殿雄姿。 总祠大门开在吴盛像下面,门楣、门框、门槛均系青石。门为双扇钉有铁皮的木门。门两旁有门枕石一对,上有花饰。联云:“源远流长万古衣冠宗礼乐;兰芳桂馥千秋俎豆存馨香”。为远口教育界前辈吴礼唐所撰。门侧双龙抱柱联云:“世业启岐周,先德流芳绳祖武;长源从泰伯,后昆竞秀振宗功”。门外砖柱长联云。“三让肇家声,泽衍来耳仍云代有传人光先德;千秋崇祀典,祭别蒸尝礿禘世敦族谊启后昆”。此联为三十年代远口中团吴运隆所作。祠门前有九级石阶,第九级阶面刻有三个鲤鱼共个腮。此为远口吴姓标志:“家祠门口九磴阶,三个鲤鱼共个腮”即来源于此。阶头矮墙上,有一对泥塑雄狮,守护大门。 门内为一正方形天井,全用细凿青石墁地。两侧东西厢房一楼一底,各设木楼梯一架,可登二楼。楼上栏杆,圆柱葫芦形,整齐美观。从天井登五级台阶,为正厅所在,梁柱采用高大笔直的老杉,柱柱通顶,雕刻“双凤朝阳”、“蝶鸟飞舞”等图案。柱脚为高一尺有余的鼓形石磉,镌“麒麟献宝”、“鸳鸯戏水”等浮雕。两旁是宿舍,各两间。 后厅是一座一连五间的高大房屋,无楼,安装六页雕刻花鸟人物的木门。门前小天井,广植花草,繁花似锦,芳香四溢。天井两侧厢房,楼上楼下,均为半壁镂空花窗。厅内靠后墙处,并立五座雕有人物故事、花卉草木、飞禽走兽的彩殿,供奉吴氏祖宗牌位。梁上悬掛抗日骁将国民党军十二兵团副司令兼八十五军军长吴绍周祀立的“至德克昌”的匾额和道光中叶贵州巡抚贺长林题赠远口延陵书院“咏烈颂芬”的匾额(原匾毁于兵燹,光绪时期恢复)。“文化大革命”中,金匾、彩殿、花版、浮雕均被“红卫兵”捣毁。 远口吴氏总祠由于历史悠久,造型美观,工艺精湛,省、州、县级领导十分重视和关注,曾先后到远口实地考查。 1990年贵州电视台录像,《天柱县志》摄影刊载。1994年天柱县人民政府列为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9月,州政府刘晓凯州长到远口视察公路时,特意参观了吴氏总祠,关切地说:“远口还有这么宝贵的文物,一定要保护好和大维修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