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田吴氏的历史渊源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gohwu  文章来源: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1/2 23:39:42  文章录入:吴卫东  责任编辑:gohwu
 
至22世吴至杰以后开始有分支,应是吴至杰房的家谱。其中27世以下多为目前健在者,即当世之人。正谱前有编者吴时添作于民国己巳年(1929年)的序文,题名《吴氏家谱》,笔者根据该书内容正名为《选田吴氏至杰房家谱》。 根据以上三种族谱记载的人名及偶尔附记的年代,可以推算出选田吴氏各代人生活的时代,大致如下: (1)五世至七世,生活于元朝(公元1278——1368年),例如吴登及其子昆山、苍松。 (2)七至十六世,生活于明朝(公元1368——1644年),例如: 9世吴杰,终于明正统8年(1443年) 11世吴允钦,明弘治13年(1500年)贡生 13世吴凤翊,生于明嘉靖丙午年(1546年) 终于明万历壬午年(1582年) 14世吴际期,终于明崇祯戊申年(1634年) 15世吴安国,生于明万历丙午年(1606年) 终于清康熙乙丑年(1685年) 16世吴献,明隆武乙酉年(1645年)举人 (3)十六世至廿一世,生活于清初至道光年间(1644——1850),例如: 16世吴翰,清康熙15年(1676年)贡生 19世吴相,生于清雍正7年(1729年) 终于清嘉庆16年(1811年) (4)廿一世至廿九世,生活在近代155年左右,例如25世吴炎之,退休教师,现年82岁。 选田吴氏在几百年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有人向外迁移,其中一支迁到顺德龙江、水藤一带,蕃衍人口比选田村还多。在鹤山境内,梧村、云独、塘湖、增边、葫芦咀的吴氏都由选田分支。1982年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时,选田村统计得1988人;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时,统计得1926人,其中男性990人,女性936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12%。当然,以上数字不包括外出人口在内。 (五) 选田吴氏在近700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重视读书仕进的传统。这可能与吴登及其三个儿子都曾获取功名有关。村中里坊,以儒林、书阁、云路命名,也留下诗书传家的痕迹。据昆山房族谱记载,明清两代考取功名的该房子孙,贡生以上有17人,庠生有65人。苍松房人口更众,功名想必更多,可惜无统计。另据《鹤山县志》(民国版)记载,选田吴氏出过两名举人(吴渊、吴献),11名贡生,一般秀才尚未计入。这种读书上进的传统,一直延续到当代。因此可以说,选田吴氏是人才辈出的。 在众多的历史人物中,有吴献、吴三兴、吴垣三位的事迹特别值得称道。 抗清志士吴献,字呈伟,别字幼更,生活在明末清初,明崇祯壬申年(1632年)贡生,中式隆武乙酉科(1645年)举人,与顺德陈邦彦同榜。隆武是南明唐王的年号,其时清兵已占领北京,明王朝土崩瓦解,剩有南明福王、唐王、桂王等小政权在苟延残喘,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凡是参加隆武科考试的,基本上都是反清拥明的知识分子。当清兵继续南侵时,吴献和陈邦彦,还有南海陈子壮,东莞张家玉,新会黄公辅等明朝旧臣一齐发动组织抗清武装斗争,1646年在肇庆拥立桂王,建立南明永历政权。吴献捐出家财组织乡兵勤王,被永历帝授为兵部左侍郎。他曾率部参加与清兵争夺广州城的战斗,失败后和陈子壮坚守高明城。高明城被清军攻破时,吴献身负箭伤,化装逃脱。清兵俘获献妻陆氏,以利刃相胁,逼她说出吴献的下落。陆氏坚贞不屈,乘看守稍懈时投水殉节(事后乡人寻尸不着,就取陆氏穿过的衣裙招魂而葬,葬于严村碁盘土,子孙常去祭奠)。吴献不屈不挠,招募新兵再战,得到当地农民的响应。原来吴献在家乡一向主持正义,为乡亲排难解纷,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