阖闾城遗址发掘——两块墓志铭把无锡吴氏追溯至唐代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江南晚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12/24 21:53:00  文章录入:芥子  责任编辑:芥子
 

 

在阖闾城遗址胥山北坡,为配合阖闾城文化教育基地建设,近日考古人员们正顶着寒风在紧张有序地进行发掘。一批新发现的唐代、五代十国、宋代墓葬群陆续“重见天日”。玉璧底白瓷碗、四系青瓷罐、漆器、钱币等等的随葬品相继出土……

本月中旬,四座形状特殊的唐中晚期船形墓相继“露面”。虽然出土的墓志铭上许多字迹漫漶不清,但研究人员对碑文解读和考释后,还是惊喜不已:这是吴氏墓葬。据此推断,唐代即有吴王寿梦长子阖闾一族的子孙重返故乡。消息传出,无锡地区的吴氏宗亲已有多人前往参谒。

本报记者获悉消息后,第一时间向市考古研究所所长刘宝山博士求证,确认这些吴氏船墓的发掘,对于研究无锡地区吴氏祖先迁徙,完善吴氏宗谱有着重要价值。“这一发掘,把吴氏后代回到无锡的历史提前了近四百年。”而根据以往记载,吴氏大批返回的时间是1280年,在宋朝。这一发现,肯定也会为惠山祠堂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提供重要的证据。

 

1 两组船形墓墓主都姓吴

无锡最早出土南唐船墓,是2010年末在锡山南坡。当时本报曾独家披露了这一消息。墓主是位和尚,俗性丁,本地开元乡人。而此次现场已经出土的四座船墓,均为合葬墓,编号为1、2号墓。1号合葬墓的船形墓顶已经大部分塌陷,从墓志铭看,墓主名叫吴璀,唐代渤海郡人,本是吴郡(无锡属吴郡)人,葬于唐僖宗乾符二年(公元875年),享年56岁,生有三子;2号墓位于1号墓西面5米处,与1号墓的朝向、墓制一致。按墓志铭记载,墓主是河南濮阳郡人吴造,葬于乾符五年(公元878年),享年57岁,生有两子。“郡,相当于现在的省,西汉初期有15个郡,西汉末年达到103个郡,其中就包括位于现在黄河出海口的渤海郡,以及现河南的濮阳郡”。通过墓志铭里的一些线索,如1号墓主吴璀的居处在墓志铭中称为“府”,而且两人的墓志铭落款都是“同乡进士邵稜”所撰,人们推测两位墓主生前都有地位、有财力,而且是同族同代人。

参与此次考古发掘的除了市考古研究所的专业人员外,还有考古爱好者陈万康和吴晋元。吴晋元有个特殊的身份,他是泰伯祖地吴氏宗亲会的监事,也是第109世裔孙。吴晋元获悉墓主的情况后,满怀激动地遍查了1950年版《吴氏大统宗谱》,却没有关于这两位墓主的只言片语。在唐史、无锡地方志也没有记载。吴氏宗谱可谓记录中国最早、最全的家谱,从商末至今没有间断过,尤其东汉起前后修谱16次,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再三分析,大家认为可能两位墓主生前都是在外做官,死后才由后人成全,叶落归根的。

2 阖闾子孙唐代就回了阖闾城

无锡是吴姓的发源地之一。古代吴国的国界位于今苏皖两省长江以南部分,后扩张到苏皖两省全境及赣东北部分地区。吴国国都前期位于梅里(今无锡梅村),吴王寿梦时,吴国日益强大,国境一直延伸到今浙江省的嘉湖一带。与此同时,吴姓也向北临的齐、鲁间迁徙繁衍。但这一带的吴姓多为寿梦第四个儿子季札的后人。据唐林宝撰写的《元和姓纂》记载,魏晋至隋唐的七百余年间,由于北方连年战乱,民不聊生,吴氏大族主要分布在吴郡、武昌、濮阳、渤海、陈留等地,并呈南兴北衰之势。“过去无锡吴氏宗谱只记载江南都是吴王寿梦的四房季札的子孙,从来没有寿梦长房阖闾、夫差直系子孙的记录,而且原来我只知道无锡闾江村的吴姓在南宋时来自常州,而这次在阖闾城发现的这四座唐船墓的两个男性墓主都姓吴,且地点就在闾江村附近,这就说明唐中期即有阖闾子孙回到了阖闾王故乡。”陈万康这样表示。

3 这里或是吴氏家族墓地

“阖闾子孙自吴灭国,为避越楚复仇,流亡齐、晋,后来可能在唐代或唐之前就已重返阖闾王的故乡,两墓或为同一家族。”陈万康等人推测,胥山北坡很可能是吴氏家族墓地。此番推测得到了刘宝山的证实。他告诉记者,勘探表明,阖闾城遗址附近还有大量的唐宋时期墓葬,该地可能是吴氏家族在唐宋时期的一个墓葬群。刘宝山表示,近年来,无锡地区的吴姓家族对吴文化尤为重视,每年都要举办吴氏宗亲会。“这些墓志的出土对于研究无锡地区的吴氏的来源、吴氏祖先迁徙,以及完善吴氏宗谱都有重要价值,当然对无锡吴文化、吴都阖闾城考古及博物馆建设也有重大意义。”

4 继续发掘中期待能解谜

记者了解到,为配合阖闾城文化教育基地建设,市考古研究所正在抢救性发掘该处墓葬群,墓地总面积3000平方米,早期勘探工作于2009年底展开,共发现砖室墓13座,明清墓37座,共50座。本次抢救性发掘工作自2012年9月开始,至今仍在紧张进行中,目前已经发掘面积达800多平方米,发掘六朝时期墓葬1座、唐宋墓葬2座、明代砖室墓4座、土坑墓16座。出土文物达50余件。

据悉,在2号墓的西北方向还有已经露顶、待发掘的3号墓。人们期待着3号墓还能再出土墓志铭,传递出更多、更重要的信息,揭示出当地吴氏神秘消失、神秘重返的秘密,以及为何宗谱里毫无记载的谜底。

相关

何为船形墓?

船形砖室墓因两侧墓砖倾斜筑成弧形封顶,像一只倒扣的船而得名。这种形制的墓葬在浙江一带发现得相对多一些。一般都是五代时期的。

目前,学术界对砖室墓呈现船形外观的现象,还有不同观点。有专家认为船形墓,是因为两侧墓砖倾斜筑成弧形封顶,像一只倒扣的船而形成的,其流行过程可分为四个时期:即形成期(魏晋)、发展期(南朝至唐中期)、鼎盛期(晚唐至五代)、衰退期(北宋)。也有人认为,船形墓和墓主生前的生活习惯有关,而在吴越(今江浙)、古蜀国(今四川)等古代少数民族文明所在地,将墓室设计成船形,也是一度流行的葬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