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书院—广州榨粉街的前世今生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吴锐麟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12/24 21:24:45  文章录入:吴锐麟  责任编辑:吴锐麟
 

姓氏书院广州榨粉的前世今生

广州  吴锐麟 

 

一、数百书院聚集的广州榨粉街

根据《广州越秀古街巷(第三集)》记载,榨粉街得名乃因清代此处有多间粉店。当时制作米粉是把粉团压出一条条扔进沸水中成形故称榨粉,现在走遍整条街却没有见到一家榨粉店。在榨粉街上却曾有很多历史建筑,例如榨粉街93号是清末教育家、诗人梁鼎芬创建的广州第一间以图书 名的私立公共图书舘,但现今住在这里的很多居民也不知道它的历史,还有各类姓氏书院,都早已消失了。

榨粉街一条南北走向的街道,南口与中山四路相接;北口与豪贤路相连。对于这条只有长约400,宽约6的狭窄小,生活在这附近的居民多数是地道的广州人也混杂着一些租客的外地人,他们也未必知道它的名,对它的过往更没有了解。听居住在这里的人说,读书人在楼下写字,在楼上休息。書“院”的本義是指藏書修書及士人讀書之所。從教育史的層面上说,所谓书院,是指古代的一种有别于传统官学和私人授徒性质的教育机构和教育制度对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学术等也具有深远的影响。清朝时,以当时的广州府(今广大路)为中心,聚居了数百间大大小小的书院。无数古籍文典在这里的藏书楼里静静安歇,无数文人学子在此攻读论道。个书院群(包括各级府办和姓氏宗族民办等),在全国稀有,首屈一指。今天看来平凡无奇的市井小巷,曾经充盈着的是浓浓的书香气息。

根据刘伯骥《广东书院制度沿革》一书的考证,南宋时,广东不过有曲江相江、英德涵晖、广州番山、禺山、惠州丰湖、琼州东坡、高要星岩等二十六所。元代新建书院只有潮州韩山等八所,连前一共三十余所。到了明代嘉靖、万历年间,书院进入大盛时期。公立的、私立的,合计不下二百所。清代初年,书院的发展被压抑,康、雍之后才开书院之禁。从乾隆以迄光绪末年废书院、兴学校的247间,又新设书院410所(其中官立的258所,私立的153所)。清末广东的书院总数在六百所左右。
    对于广东来说,宋、元时期的文化中心在沧梧、封川、曲江;明代在罗浮、西樵和潮州;到清代,这一中心则当仁不让地转移到广州和肇庆。而对于广州来说,当时的文化中心,就在越秀区这一带为书院荟萃之地。但是今天榨粉街的姓氏书院歷史,早就隱藏在不為人知的角落。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