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祠文化高峰论坛随笔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吴大成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12/7 14:37:56  文章录入:吴大成  责任编辑:gohwu
 

    

    由广东省汉文化促进会主办的“中国首届宗祠文化高峰论坛”内容丰富,专家们的演讲把炎黄文化中的祭祀文化与宗祠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中国人民在任何时期号召中国人民团结,无不是高高地举起炎黄二帝大旗,尤其是散居在海外的华裔族孙,他们远离故土,对炎黄二字的热切更为显得突出。
    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民族文化、民族习俗、民族信仰虽然有所不同,但归向于炎黄文化,朝向始终保持一致。大海是由每一滴水积成的,民族文化也一样,是由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每一族宗支组成的。由每一族宗支集向于一国,形成民族国体的大团结。各民族宗祠,即是集宗族、家庭、个人团结一体的集合点,由此汇流合成整个国家的团结。
    由于历史原因,至今在人们的思想中仍有谈起宗祠就有畏缩的现象存在,多有乡村宗祠仍以‘文化中心’来命名宗祠,以广义的文化字眼来掩饰对宗祠的尊敬之实。这种做法落后了,科学的态度与理性对待民族文化,应该以正义的姿态出现,虚的、伪的,不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我们可以从国家提倡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口号中得到信息,也可以从政府批准宗祠文化论坛大会举办的行为中得出,宗祠是得到国家允许的,是得到政府赞同的。那些还披戴着‘文化中心’大红布的姓氏宗祠,完全可以从扭掐中脱身出来,挺身屹立在阳光之下。
    “宗祠论坛”大会,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团结大会,所论的意义,是它可以从基层的族支上形成聚集,以宗祠团队为阵容形成国体的团结。宗祠团队与那些指派性的、命令性的集合团队,从人的心理上、从集团的性质上有着根本的不同。真正的爱国,是从人心开始。
    笔者有缘参加“宗祠论坛”大会,较以前更为开阔了思想,国家强盛的路,就应该从顺应民心的路子走起。

    专谈好的,不说不好的,也不是文化的性格。本次会议没有安排好客座位置,这是礼仪上的不足之处。举例说明:我们团队一行八人,经工作人员引领,就座在前第三排中座靠左,为左走道1-7顺序,团长另安排在前一排团长席位。就座后,主席台话筒中传来一到三排是嘉宾席位,我们以为坐错了,即起身准备离开,这时又听主持人在主席台上讲,第三排穿红衣服的不要动,主持人是指我们,这一排只有我们七个人是穿红衣服,说明我们的座位是对的。就座后,我们团队中有三位放下笔记本等会议必备用品,前往与会的各团队交流文化资料。这时过来一个大汉子,他也是来参加本次会议的,他走到我们暂时空着的座位上坐下,我们团员告诉他:“对不起,这里是会议安排我们团队的座位”。大汉回答说“我们也是团队,我们就是安排在这个座位上的”,并且高声又叫来了他的另二个同伴。我们的三个团员只得到别的地方寻了空位坐下来,我们团队统一会服是红色上衣,于形象上来说,在本次会议就座中,倒显得是我们没有遵守就座秩序。大汉在会议中并没有认真听台上专家们的演讲,他不停地在同他的同伴讲话,或翻看手中的刊物,或打手机电话,还在手机中放响了二次手机新闻和歌曲,其声音足以影响前后二排的听话质量。当主席台上朱翔非先生讲完以后,主持人董先生在讲话的时候,大汉起身到左侧后面去与他的另位同伴说话。空隙间,我们团员问大汉的同伴“会议有没有帮你们安排座位”?大汉的同伴感到愕然,回答“我不知道啊”他是被大汉招呼到这里来就座的。大汉不知道今天的大会是以“中国首届宗祠文化高峰论坛”为主题,他心里来参加的会是“第八届世界刘氏联谊大会”。
    大汉来自中国河南省,赞成他对刘氏会议的热情,单说远道而来就足以说明他对刘氏会议的热心,虽然他没弄清楚台上会议的主题,但当每一个专家讲完话以后,他均会报以热烈的掌声。笔者认为,姓氏聚会也好,宗祠论坛也好,需要广大人们的热情参与。
    就座一事,为民间社团组织举办活动时出示了课题,就座秩序是礼仪的表现,从某一角度来说,礼仪规范能够体现姓氏文化的纯洁,从而得出会议达至团结目的的某一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