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妹子吴水香巧借习俗卖花生做大品牌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11/20 21:04:05  文章录入:OK  责任编辑:gohwu
 

 

吴水香:客家妹子巧借习俗卖花生 做大品牌占领市场

 

20121119

 

福建三明市清流县许多农民种花、种绿化苗木致富,赖坊乡的吴水香却靠种花生、卖花生走上致富路。这位客家妹子能念活花生致富经,居然是在一次吃客家传统喜酒时受到启发。

 

吴水香2004年开始从事花生加工,她所加工的“赖坊花生”在清流颇有名气,但局限在清流,市场不大,无法将产业做强做大。

 

2007年冬日,她回老家沙芜吃结婚喜酒,发现第一道菜,居然是花生加糖果,颇为好奇。为什么花生上桌成了正菜?原来,客家人嫁女有一个传统习俗,就是新娘出嫁时要在穿的礼服上,放入红蛋2个,花生12荚,红枣、桂圆各12个,染上红色,分成两串,让新娘子拿在手上,祈祷多子多福,客家人喜酒第一道菜也是上花生、瓜子、喜糖,让客人跟着沾喜气。

 

为什么不尝试一下,把自己加工的花生免费提供给婚宴酒席使用?说干就干,吴水香组织员工,将自己加工的花生无偿提供给各个酒店婚宴使用,并在包装袋上留下联系电话,没想到这样一试,当年生产的20多万斤花生销售一空,还卖了好价钱。

 

吴水香借助客家人婚宴,把自己的花生推销出去,近年市场供不应求,于是她利用废弃的校舍办厂房,建基地,规模越做越大。她创办了大丰山食品有限公司,花生种植基地有400多亩,注册“赖坊”花生商标,于2009年拿到“QS”认证。目前,公司年生产赖坊花生30多万公斤,产值近130余万元,“赖坊”牌花生已进入新华都、永辉等各大超市。在她带动下,赖坊乡村民纷纷加入种植花生行列,她向农户送种子、送种植技术手册,还实行保护价包回收。现在全乡种植花生的村民有1000余户,全乡年产花生80多万公斤,产值可达300多万元。

 

今年,第25届世客会在三明召开,吴水香所生产的“赖坊花生”成为世客会推介产品。这些天,公司生产车间里工人们正忙着将烤好的花生分类挑选、包装,准备送往客属乡亲在三明入驻的酒店。 (沈昌培)

 

来源:三明日报

 

三明市清流县赖坊乡位于福建省清流县南部,宋朝末年永安县安沙赖氏迁来建居,取名为“赖坊”村,200712月,被福建省政府批准为第三批省级历史文化名乡(闽政文2007477号),20081014日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授于“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称号。

 

赖坊村位于距清流县城58公里的大山深处,据《赖氏祖谱》记载,该村始建于北宋咸淳二年即公元1022年,作为一个以客家人为主体的村落,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该村拥有四十多座建于明、清时代的古民居,散落在大山深处,被誉为村落建筑的“活化石”。

 

保留下来的整个村落原始布局完整,延续以真武街、楼房下街、镇安门街为骨干,以众多里巷小弄为支脉的街坊布局,沿着这些里巷小弄分布有“宗祠”、“彩映庚”、“翰林第”、“来青”、“迎薰”、“慕荆”、“棠棣镜秀”在内的四十多幢座明、清时期的古民居,面积近二万五千平方米,其中以赖氏祖庙、彩映庚、翰林第、大夫第等为代表。

 

赖坊村据介绍,这些古建筑多根据所在方位卜吉而建,讲究风水地灵,一般以上堂为中心,配以门楼,下堂、厢房、及护厝等,堂前有天井,天井多用卵石铺衬花卉纹、钱纹及太极图案,大门前有前坪及池塘。体现着闽西客家建筑中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体量小巧,朴素实用的特点。

 

赖坊乡大丰山生态旅游区为未开发纯自然生态旅游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最高海拔1705米。山上“顺真道院”始建宋代,历史悠久,院内有孝宗皇帝封为“通天妙应欧阳真君”等道家的偶像。

 

赖坊村村两委对村里的事务以公告或粘贴或以板报的形式实行公开制度,对村里的一些重大决策以开会的形式由村两委、村民共同决定。

 

 

++++++

 

 

另,福建龙岩市上杭县也有一个赖坊村(在清流县赖坊乡以南七十多公里处),属古田镇,古田镇是中共党史上192912月底召开的“古田会议”旧址所在地,古田会议规定了红军的性质是“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规定了党对红军实行绝对领导的原则。反对“极端民主化、重军事轻政治、不重视建立巩固的根据地”。这是自19279月底至10月初,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在向井冈山进军途中进行的“三湾改编”中提出“支部建在连上”以实行党的领导之后又一次强调党军思想。

 

离“古田会议”旧址一公里之处,是古田镇赖坊村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的写作旧址所在地。写作具体地址是赖坊村协成店---木材商人傅光甫于1922年所建的二层砖木结构建筑。

 

这个建筑当年在古田堪称精美建筑。192912月中旬,红四军进驻古田,林彪率第一纵队司令部设于此,林彪及其一纵的领导班子成员,包括党代表熊寿祺、政治部主任谢唯俊、参谋长萧克都住在协成店的二楼,直至红四军九大结束后于193013日才离开。两天后的15日,毛泽东从古田松荫堂(耕心堂)来到这里给刚刚离开的林彪写了封回信,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毛泽东在这里针对林彪“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悲观情绪,给林彪写了一封近万言的回信。这封信最初以《时局的估量与红军行动问题》为题印发给干部士兵阅读,后来有些地方也以《毛泽东同志给林彪同志的一封信》为题。1948年林彪向中央提出,希望公开刊行时不要提他的姓名,毛泽东同意了这个意见。解放后出版《毛泽东选集》第一版时,这封信改题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指名批评林彪的地方也作了删改。

 

据称,解放后至林彪出事之前,协成店一直是作为林彪司令部旧址加以保护的,而没有毛泽东什么事。现在官方展览并未说毛泽东在协成店一共待了多长时间,只是说他住过的是一进大门左边的那间厢房,而这一间正是两天前林彪卧室的楼下。据此,有人推断:毛泽东当年可能没有在协成店住——如果住下,那肯定住楼上,门房只能住警卫人员;也没在协成店给林彪写信,那信可能是在古田前委驻地写好后,到协成店找林彪面谈,可惜林彪在一天多以前已率部开拔了,因此,他只在门房里休息了一阵子又返回前委,随即也离开了古田。

 

在协成店一楼关于《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两块主要展板,其中一块说毛泽东“针对党内部分同志对革命前途、根据地建设等问题的悲观情绪,撰写了不朽的光辉巨著《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而没有批林彪,另一块展板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全文图片的说明则是:“193015,毛泽东给林彪写了一封长信,并以《时局的估量与红军行动问题》为题,印发给各纵队、支队和大队,以教育干部战士。”,同样没有批林彪

 

英雄的闽西人民,由于他们经过血与火的洗礼,他们不仅创造了历史,他们也没有忘记历史。他们中从事革命史宣传的同志,尽管从文字功夫,从物质条件方面不如北京等大城市的一些有共产党员名号的人,但他们的高贵品质却使后者愈显其猥琐卑劣。毛泽东原信明明白白地说林彪:“我知道你(指林彪)相信革命高潮不可避免的要到来,但你不相信革命高潮有迅速到来的可能,因此在行动上你不赞成一年争取江西的计划,而只赞成闽粤赣交界三区域的游击”;

 

现在的《毛泽东选集》中这段话修改为“他们虽然相信革命高潮不可避免地要到来,却不相信革命高潮有迅速到来的可能。因此他们不赞成争取江西的计划,而只赞成在福建、广东、江西之间的三个边界区域的流动游击”。

 

稍微有正常思维的人都不可能将“相信革命高潮不可避免的要到来”的人定性为“怀疑红旗能够打多久”的人!林彪“不赞成一年争取江西的计划”就是对革命悲观失望吗?那怎么解释整个江西是在差不多二十年以后才全部解放的?官方一方面从不公布林彪给毛泽东那封信,另一方面公开的却是修改后的毛泽东的回信,而林彪“不赞成一年争取江西的计划”,时隔二十年被修改为“不赞成争取江西的计划”,这是一种什么逻辑?令人尊敬的黄克诚大将为林彪辩,也不看原信,因而仅仅说有悲观情绪的不止林彪而已,不亦悲乎?

 

正因为如此,闽西的同志越发值得尊敬、值得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