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吴氏(湖南)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gohwu  文章来源: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4/6/7 10:53:26  文章录入:吴卫东  责任编辑:gohwu
 
各地吴氏(湖南) 湖南吴姓 在"江西填湖广"浪潮中,大批江西、江浙地区的吴姓宗族纷纷踏上了开拓被战争毁坏的湖南地区的征途。这些西拓湖南的吴姓,成为今天湖南吴姓的主要来源,他们集中分布在长沙、岳阳、常德、益阳、湘潭等地区。 早在元初,便有吴季札第四子吴子玉的后裔,延陵吴氏第65代孙吴件自江苏丹阳西迁至湖南益阳。据明嘉靖戊申(1548年)《泉峰吴氏创修家谱源流考》记载:吴仲,字均重。约在元初成宗时(1295-1307年)从江苏来湖南游学,后遂迁居益阳黄婆滩。吴均重娶妻朱氏,生子吴八郎。元末兵乱,吴八郎避乱迁居高城寨。此后有裔孙吴伏二,见泉峰滩土地肥饶,可耕可读,于是又迁居于此,后来繁衍成益阳大族泉峰吴氏。 明初,又有季札次子吴征生后裔自江苏延陵地区迁至益阳夹流溪。据乾隆十四年《夹流溪吴氏家谱源流序》,夹流溪吴氏迁益阳始祖叫吴德演。他于明初从江阴县顺化第四坊的德圣五福乡携带吴继先、吴继志两个儿子迁来益阳,居住在当时益阳县治西的夹流溪舒下塘;因此称为夹流溪吴氏,后来吴继志一家又迁到益阳严家河,而迁益始祖吴德演则回到江阴原籍。 住在夹流溪的就只吴继先一支。吴继先娶妻汤氏,生了两个儿子:长子吴文政,次子吴文献。传到明末,吴文政一房又远迁到别处,独有吴文献一支仍留居夹流溪。传到清乾隆时,已经有13代了。 西迁湖南的吴氏,以江西籍的最多。早在宋代,便有吉州(今吉安)吴氏家族大批西迁湖广。吉州吴氏是季札后裔,季札第49代孙吴珎,于北宋时居吉州。吴珎,字绍道。他生3子:吴式清、吴式元、吴式富。吴式富又传吴承让、吴天禄。吴天禄生二子:吴共一、吴共二。吴共一生吴景德。吴景德也生3个儿子:长子吴木兜、次子吴木优、三子吴木夔。他们都是季札的第55代孙。据咸丰十年长沙雍睦堂《吴氏支谱》记载:季札第55代孙吴木兜和族弟吴木裕,于南宋兴隆年间,西迁到湖南邵阳一带开基立业。吴木优则迁居湖北江夏武昌,据顺治十二年《八甲湾吴氏谱序》,吴木优一支,传到第58代吴助珑时,又迁回江西金溪;再传到第65世吴升柯时,又于明洪武十年从江西金溪迁移到湖南资江流域的桃江落业九里甲湾居住,后裔繁衍成八甲湾吴氏。而吴木夔一支,经16代传至季札第71代孙吴显达,又从吉安瓦子街,携妻赵氏,远迁到湖南长沙洗马塘鸦鹊林另拓展基业,时间是明初洪武七年。吴显达生一子吴弼富,吴弼富生3子:吴添智、吴添金、吴添银。其中,长子吴添智又迁居长沙青山吴家塅,季子吴添银一支则再迁至长沙捞刀河曲尺湾。长沙吴氏这三支后裔,人丁兴旺,谱载至今日已传到第30代;即季札的第一百代。 据《九都冲吴氏谱叙》,明正统和弘治年间,江西清江吴氏家族有吴世春和吴永鉴叔侄二人,先后迁到湖南益阳市春业三堂街定居,以经商为业。后代有吴学明,又迁至益阳九都冲.后裔衍成益阳九都冲吴氏。 又据同治壬申至德堂(岳阳)《吴氏族谱》,江西南昌县吴家岭吴氏宗族,在明朝永乐年间,有吴铎兄弟8人,都西迁湖广。其中吴铎落籍于巴陵(今岳阳)穆湖村茅湾,吴钊则落籍华容周家垱,吴青迁居华容吴堂,吴钦迁岳阳黄洞岭,吴镛迁华容朱家巷。这一批到岳阳开拓的吴姓子弟,后裔都极为昌盛兴旺。谱载吴铎一支,世代在洞庭湖边开发白沙洲,围湖造田,功在岳阳。这批华容岳阳吴氏,以宋末南昌的吴大有为第1世始祖,从第18世开始统一行派名称。 光绪戊申年(1908年)《靖州乡土志》记载:靖州(今湖南靖县)有汉族姬姓吴氏,其族谱自称出自延陵,是唐代九江德化县令吴兢的后裔。吴兢的6世孙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