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吴氏(湖北)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gohwu  文章来源: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4/6/7 10:52:48  文章录入:吴卫东  责任编辑:gohwu
 
各地吴氏(湖北) 山阴吴氏 山阴吴氏是武昌吴氏的分支。 唐代著名的文学家中,有一位吴姓成员,那就是山阴吴氏家的吴融。据民国八年《山阴州山吴氏族谱》记载:山阴吴氏从吴氏正宗分支而成。公元8世纪,吴季札的第49代孙、吴可博的长子吴舜咨凭借父亲的荫庇当上了山阴县(今浙江绍兴市)令、他的家室也随之迁往山阴,后代遂繁衍成山阴吴氏。吴舜咨娶妻王氏,生一子吴翥,字明举。他生性淡泊功名,隐居山阴,不乐仕进。潜心著书立说,著作有《山阴集》、《闲情集》、《招云集》等。唐武宗大中年间(公元847-859年).当地观察府屡次召他做官,都被拒绝。地方官吏敬佩他的气节,将他的事迹上报朝廷,唐武宗听了也很钦佩,于是赐给吴翥"文简先生"之号,一时之间。被传为美谈。 据《江阴吴氏统宗源源考》记载,吴翥生了两个儿子:长子吴融(新、旧《唐书》将吴融说成吴翥之孙,误。族谱补正正史,这是又一例)、次子吴翮、吴融字子华.是唐后期著名的文学家,史称吴融自幼读书很勤奋,文章写得华丽洒脱。后中进士,曾做过韦昭度的书记官。 吴融生三子:长子吴元三,次子吴元睿,三子吴少邽。吴融之后.山阴吴氏的这三个分支,又分别迁往各地。二子吴元睿,迁回祖籍江陵(湖北江陵),三子吴少邽一支,迁徙到诸暨(今浙江诸暨县)、长子吴元三,字若虚.官任翰林院修撰。据《山明州山吴氏族谱》吴元三娶唐宗室惠昭太子李宁的曾孙女李氏为妻,生三子:长子吴彬、次子吴彪,三子吴伊。吴彬,字文郁,封骠骑将军,他的家室先居陕西咸阳,后又迁回吴郡虞山(今江苏省常熟县)居住。 吴氏正宗、季札的二子吴征生一支,几百年间转辗迁移流徙,到公元10世纪(即唐末、五代初年),由季札第五十三代孙吴彬由迁回江苏常熟古延陵之地。 《中华姓氏通史(吴)》 刘佑平 武昌吴氏 武昌吴氏是主宗的分支。 吴洵文的儿子应为季札的第41代孙。他于南齐时迁居汉阳山(湖北武昌),隐居不仕,耕读自愉。他的后裔人丁兴旺。子孙发达.成为当地望族。所以,武昌也成为晚唐吴氏7大都望之一。他生了两子:长子吴盾。二子吴厚。 吴盾于南朝梁武帝时,官任宁朔将军,历任大司马、侍中、左长史等职。陈霸先灭梁时战死。死后连赠左翊将军,诏令在江陵(今湖北江陵)建祠祭祀,谥号"义烈"。光禄大夫孔范为他撰写墓志铭。吴盾家室。又从武昌迁居江陵。 吴盾的一个儿子叫吴奎,字文耀,隋文帝时任中都令。吴奎生两子:长子吴承休,次子吴承烈。吴承休生两子:吴若远、吴若征。吴若远,字伯高,唐太宗时考进士及第,任中书舍人,升户部侍郎驸,银青光禄大夫,封赞皇县(河北赞皇县)开国男,谥"文惠"。吴若远在先祖吴如胜的基础上,新撰完整的正宗吴姓族谱。至此,吴姓主宗的历史,完整清晰。历历可考。 《江阴吴氏统宗源流考》记载:吴若远的儿子吴世伟,娶唐太宗女平乐公主为妻,官拜驸马都尉,封新封侯,赠晋国公,谥号"恭敏",葬在永宁县(今湖北广济县)。考新、旧《唐书》,唐太宗李世民的女儿无平乐公主,吴氏族谱的记载。却补充了正史正史的遗漏,这也是一件趣事。 吴世伟生两子:吴佐,吴竞。吴竟后迁居汴州浚仪。吴佐也生了两子:长子吴可博,次子吴令璇。吴可博中唐玄宗天宝十年(公元751年)进士,官至尚书右仆射、太子少帅、上柱国、赐封"渤海郡公",谥号"文哲"。吴可博生两子:长子吴舜咨,次子吴舜翊。 《中华姓氏通史(吴)》 刘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