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寸土说诗词集》有感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吴大成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11/10 10:23:22  文章录入:吴大成  责任编辑:gohwu
 

               

    有说,得到好吃的要慢慢吃,是有味。读书,也是一样,有了好书,也得慢慢读,同是有味。又辟如,好作料在厨师手里,厨师做得出佳肴,食客不会做,但晓得识味。书,会写的人少,会看的人多,写书的写得苦,看书的看得香,也是同一个道理。
    文化革命不要文化,烧了书去,结果搞得经济穷,老百姓走出门来,难得看到一个身上没补一块的衣服,种田的都保不住能有下季粮。文革革完了以后,二手抓经济,忽视了文化,小偷、大拆又来了,还有老人跌倒、小悦碾到。小日本从中闻到了味道,打开喉咙来叫钓鱼岛是他的。这类事,还是少说为高。
    还好,有指示及时提出来了,文化要大发展,民族精神硬是少不得,少了就会来问题。
    文化要怎样去发展呢?要放开教育,要让能写的多写,能出书的多出,不能再搞这个字用不得,那个词不适时。出个书要批个号,一批去了半年粮。放开,就是要让人家说嘛,好的就听,不好的不听,人们自会有分析。莫言的书,外国人看了先说好,能识得好的帽子都被外国人戴到头上去了,这个就不应该啦。中国人写的书,首先要中国人说好,那叫做全好。中国人出的书,先要到中国多出,多翻成各个国家的洋文书,让人家去拜读。
    精神在那里呢?能要得到吗?精神在散落在平民家里,要说集中的话,则集中在家族的祠堂里。试想,父与子、兄与弟,在家庭里的说教,比起那些在场面上的话来,那个好听呢?族谱精神,比起那些冠冕堂皇来,那个方便接受呢?
    老百姓写书,不拿谁的工资,吃自家的粮食。不听谁的指派,用自己的精神去写。写书的人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是良心的驱使,是有一颗爱人的心,爱人及爱国。缺失爱人的心,不晓得爱国,认为就是这个道理。
===

PS:有兴趣的朋友请访问吴飞龙宗长空间:【吾爱诗词】http://www.52shici.com/space.php?mem_id=9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