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清友的诚品书店 台湾文化产业的代表品牌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10/23 11:55:22  文章录入:OK  责任编辑:OK
 

 

吴清友今年已经60岁。

 

他头发花白,个头非常高,穿米色中山装,举手投足间有一阵强大的气场,看上去又有十足的绅士派头。

 

很难想像这样一个温文沉稳的人,是否拥有过张牙舞爪的青春岁月。只知道他的人生故事,仿佛从39岁那年才真正开始。

 

  

 

 

 

 

而在那之前的生活,在所有的讲述中,都被简洁概括成一句话:“他曾在专营饭店餐厨设备与咖啡机的诚建公司当业务员,31岁时,他成为诚建公司的老板。”

 

吴清友简介: 诚品创办人吴清友,出生于台南县将军乡的贫穷渔村。原本即有先天性心脏扩大症。吴清友身高达188.5公分,但两手展开的长度却为213公分,足足比身高多了25公分(一般人两者数据几乎相同),正是此种罕见心脏疾病的特征。

 

台北工专机械科三专毕业后,吴清友进入专卖观光饭店餐厨设备的诚建公司,从业务员做起。31岁那年,接下该公司的全部股权,业务蒸蒸日上,占有台湾大型观光饭店80%的餐厨设备市场。

 

当台湾高级饭店趋於饱和之际,吴清友转而经营诚品,以浓浓的咖啡香结合书香,在明亮、开阔且具欧洲图书馆风味的空间裡,以沉稳、优雅、温馨的色系,一反传统书店的沉闷与规格化,让每个人一进入诚品书店,都不自觉的多了几分人文气质。

 

在创办诚品 1 年多后,吴清友的先天性心脏病突然发作,让他经歷一场生死交关的手术。事实上,早在1988 5 月,吴清友妻子的上师卡鲁仁波切最后一次访台离去前,曾预知吴清友当年有个大障碍(劫厄),所以主动告知他6月后的传法行程,叮咛吴清友随时保持密切连系。

 

在获悉吴清友果然在当年11月发病后,卡鲁仁波切特别在手术前一日,带领近千位喇嘛在印度菩提伽叶一年一度的祈祷法会中,为吴清友祈福共修长寿法,保估他得以重生。「其实,当时心脏并没有特别不舒服,但一到医院,却直接送到加护病房,而且立刻要换人工瓣膜,把我的家人吓坏了。」15年前,开心换人工瓣膜,必须冒很大的风险,但开刀当天,吴清友竟然异常镇定,也没有预先「交代后事」。

 

吴清友笑著说:「人类的潜能中,在面临没有选择的时候,反而会产生一种信心。」当时40岁的吴清友,自认是个好人,从未胡作非为,也没亏欠过人,手术成功的机率应该很乐观。前后5个多小时的手术,吴清友还同意全程摄影做为日后的教学带之用。

 

「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就算不成功,至少还能对别人有点用吧』,结果手术过程竟真的一度心脏停止,直到打强心针、电击恢复心跳后,才送入加护病房。」在加护病房中,医护人员再度发现吴清友血流不止。当时很多护士都紧张得大叫「RE-OPEN!」但医生始终对自己的手术很有信心,当机立断主张用血小板止血。

 

问题是,临时要找一个和吴清友血型(B型,阴性)相同的人,并不是容易的事,这又该怎麼办呢?「那天晚上,除了亲人,所有我认识的同仁、朋友、袍泽全被找来了,军队还用小卡车运来一群新兵供验血。」后来,好不容易才发现吴清友的司机竟然和他血型相同,当司机的血输入吴清友体内,立刻止住了血,安然度过术后最危急的一夜。

 

这次手术,让吴清友得到新生命,也确定自己的人生方向。「开刀的过程,生、死都由不得你。让我深刻体悟到:能自由选择自己所要,追求心理上的健康,远比追求生理的健康更重要。」吴清友不否定运动的重要性,但他更相信:「心灵力量」大过於吃什么补药或蔬菜、服什么健康食品。

 

隔年夏天,卡鲁上师圆寂,但对於吴清友而言,今生今世,卡鲁仁波切却是他心中永怀无尽的感恩。吴清友说,由於生命经验歷经如此刻骨铭心的遭遇,从此成为虔诚的皈依弟子,并对密宗及达赖喇嘛的许多精辟见解,颇能深刻体会、认同与诚愿信服。

 

吴清友说,生命、金钱、权力皆是「不来不去,来来去去」,但终将因用来服务他人才具意义与价值,才具拥有的正当性。「我一向相信心灵力量的存在。」吴清友强调,心存正念才能心安理得,也才有安详自在。他坦言,在经营诚品的10多年间,每遇瓶颈或关卡时,他往往因著真诚的起心动念,帮助他在面临抉择两难时,做出正确的决定,度过许多难关。

 

「生命环环相扣,所以别人的苦难,可以说是代你受难,假使不是他们受难,可能就是你受难。」吴清友累积长期阅读经验,对人生的苦与乐有更悲悯的领悟。「我始终确信:生命应在事业之上,心念应在能力之上,心念如何,决定心安何处。每人皆有命定的功课,当更珍惜上天的赋予。」 3 年前,吴清友的好友殷琪曾送他一本英文版的《达赖新经》,阅读后吴清友内心深受感动,并曾摘录书中片段在主管会议中与同仁分享。

 

吴清友在勉励同仁的同时,其实也传达了自身此生的使命。「既有幸生為人,不管平凡或伟大,不论拥有多少财富与权力,假使不能时常心存慈悲与利他,生命,其实一无所有。」而推广读好书、存好心、做好事、说好话,其实就是他这一生最重要的功课。

 

每逢静静独处的时候,吴清友喜欢「以有限的知识与微薄的能力」,细心思索人与自我之间,人与他人之间,人与大自然苍生之间,人与超越界之间的关系,也不断思索如何在茫茫人海中,寻得适切生命的座标。

 

从那时到现在,吴清友的健康一直维持得很好,心脏没有再出现任何状况,但每月还是必须到医院报到一次。吴清友坦言,每次到医院,他心中总是倍增感恩与珍惜,并因而喜悦。「我常觉得,是因为福报,我才能幸运的得到那场病痛,并加修这一门如何与病痛相处的功课。」

 

「直到如今,我仍认为每个健康的人都应该到医院去走一走,相信感触会很多,也会更加珍惜健康的可贵。」篤信佛教的吴清友,很服膺佛教「利他」的想法,也希望自己的存在,能有益於社会和人类。

 

吴清友在19893月创办诚品书店,由于成功的经营出特殊的诚\品书店文化:「尊重走进书店里的每一个人」,而受到许多媒体报导。由于一路走来吴清友都相当坚持自己文化书店的理想,也受到不少文人、艺术家的敬重。在诚品书店开始经营的前16年,都是赔本的状态下,吴清友依然主张创业时专卖艺术与建筑书籍的目标,并规划出有别于同业的经营模式(如首开24小时营业、结合商场模式销售等),使得诚品书店在台湾有相当的重要性与知名度。2011年总计有1.2亿人次到访台湾诚品,远远超过台湾人口总数。

 

吴清友认为,经营书店本身就是一种福报,因為在阅读的世界里,最容易教导人学习谦冲与自省,也有更多机缘觉知自己不利不钝的平凡与渺小,品尝「智解不通、慧解无门」的窘境,了解自己的渺小和有限。

 

吴清友不否认,经营诚品是生命中的偶然,一开始,他根本无预估会遭遇什麼困扰,也不知道这条路是否能走得通,更不知自己承担的极限是如何,但不论顺境或逆境,吴清友都是心安的。

 

「我是有点『自不量力』,也拥有无可救药的乐观,但每当我面临困境与挑战时,总会有贵人相扶持,我真的很幸运。」诚品一名,源自古希腊文eslite,意指精英。诚品书店以精英自詡,无论是產品与品牌风格,都希望带给社会大眾精緻高贵的选择,因此,诚品书店在成立之初,虽然提供了一个高品质的购书环境,但书籍偏向进口书及外文杂誌,显得曲高和寡,经营一直处於亏损状态。

 

在吴清友的坚持下,诚品分店一间一间地开,书种愈来愈齐全,达到市场规模后,从1999年开始转亏為盈,并对台湾连锁书店龙头金石堂构成强大威胁。「即便到如今,我坚持不做畅销书,反而希望多推荐一些有点冷门的好书。」事实上,「好书不寂寞」才是吴清友努力的目标,而这种看似逆势操作的手法,一些冷门书往往大爆冷门,销售奇佳。

 

在经营的策略上,诚品最大的创新,是翻新了「书店」的经营概念,将书店提昇為新文化的休閒场所,尤其1999 3 月起,面积约1,653平方米的诚品敦南总店,将营业时间开放為24小时。这项亚洲首创的举措,受到热烈的回应,夜猫族不再无处可去,满足了现代人生活的多元需求。

 

其次,「因地制宜」的经营方式,也是诚品另一项创新。「诚品每家分店的设立,都会依当地的人文色彩与生活风格,结合区域的特色,设计出各异其趣的风格,摆设不同的书籍内容。」例如在青少年聚集的台北西门钉,会加摆一区漫画与罗曼史图书区;天母店即注重休閒、旅游与家居书籍;而中南部的分店则增加了中文书籍的比重。

 

有趣的是,诚品的营运模式大受好评后,其他连锁书店也跟进模仿,在装潢、阅读空间、选书分类等,向诚品看齐,一时之间,各家大型书店都变得气质出眾起来,但让人佩服的是,诚品的经营成效不但大幅超越同业,还成為亚洲文化人的聚焦点。

 

事实上,开业16年来,秉持人文、创意、艺术、生活精神的诚品书店,一直是台湾文化的一个重要景点。很多香港人来台湾,为的只是去一趟诚品;前新加坡都市发展局局长刘太格,每到台北必到诚品买书、喝咖啡。台湾观光局在香港的电视广告,更少不了诚品书店的流动画面。而诚品每年举办约500场演讲与展览,更无言的攻占许多人的心房,让阅读永远不打烊。

 

诚品书店开始经营的前15年都是赔本,吴清友说:“童子贤先生跟我说,店尽量开,赔钱不要紧。”。由于诚品书店受到不少文人、艺术家的敬重,及许多媒体报道,使得诚品书店在台湾有相当的重要性与知名度。

 

施振荣夫妇、殷琪与童子贤是诚品个人大股东,长期投资不赚钱的诚品书店。童子贤曾说:“我乐意看到文化走入日常生活里…,让每个人伸手可得到美好的生活经验…,应以实质力量支撑让它继续茁壮。”

 

吴清友把自己称作“无可救药的乐观主义者”。无论是公司遭遇紧张的财务危机,还是自己几度在病魔的死亡线上挣扎,他都从未放弃过自己附加在诚品上的梦想。

 

16年。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时间概念?

 

是一颗微小的种子在日晒雨淋之中长成参天大树的时间;是一个襁褓中的婴儿在摸爬滚打中长成青葱少年的时间。

 

有人拿16年的时间,去写一本书;也有人拿16年的时间,去赚第一桶金。吴清友的16年,却是和亏本的诚品书店摆放在一起的。

 

那是诚品最为低潮的财务危机时期。16年后,诚品终于转亏为盈,成为台湾文化产业的代表品牌。

 

因了吴清友的坚持,诚品所有美好的蓝图都被一一实现。即便是在电子媒体强势进入传统阅读市场的今天,诚品书店在阅读爱好者的心目中的地位,依然坚如磐石。那已然逝去的16年光阴,也终于成就了一个关于吴清友的传说:只要有他在,书店就不会死。

 

1989年,吴清友39岁。用他自己的话说,那正是他的“中年危机”时刻。在很多人眼里,他是个富有的人,有高获利的公司,有不错的社会地位,还有了一个美满的家庭……然而吴清友心里却涌起了无尽的空虚。这就是成功的一生吗?这就是自己的梦想吗?

 

他猛然想起1985年,自己在阳明山买了块地,准备建一座新房子。朋友提醒他要请人来看看风水,没想风先生告诉他,“如果这个房子朝南,你会发财;如果朝北,你的身体会健康;如果朝东,你的智慧会增长……”吴清友在心里掂量了一下自己的银行存款,最后决定把房子朝东,让自己的智慧得到增长。

 

此前一年的一场大病,终于让他看透生命无常,静下心思考自己的人生。自家阳明山的房子早已建好,他想起风先生的话,突然想明白了未来的路该怎么走。

 

除了商业,自己还能做些什么?吴清友笑说,朝着东面的屋子并没有让他的智慧得到增长,却让他动了把自己的阅读喜好经营成事业的念头。

 

人文就是善,艺术就是美,终身学习就是创意和生活,这是吴清友在中年危机下琢磨出来的道理。而实现这些梦想、创意和希望,唯一的快捷方式就是阅读。吴清友要做的,正是给这些小种子一块肥沃的土地,造一个枝繁叶茂的未来。于是,满载着人文气息和艺术追求的诚品,就这样诞生了。

 

后来的很多人都说吴清友开诚品,是内心的文化使命感所趋。但吴清友却笑说:“实际上,不过是我个人对生命的好奇探索罢了。”

 

提起自己的心脏手术,吴清友最喜欢用“开心手术”这四个字来代替它。总觉得这个实际上有些沉重的名词,经他的口中说出来,也多了一丝具有安抚作用的谐趣。

 

吴清友对自己身体健康的定义是:“先天麻烦症候群”。一出生就患有先天性心脏扩大症,这个病症使他后来的人生经历了三次心脏手术。“我是一个三次从死神手里逃出来的人,所以我更懂得珍惜自己拥有的东西,更懂得感恩。”

 

2006年,吴清友因心血管疾病第三次被推入手术室,最后一次手术前,医生让他做足心理准备:“有可能你的声带会受损,有可能肾脏机能被破坏,也有可能会半身不遂……”吴清友做了最坏的打算:“既然上天要我受难,那就让我多承受一点吧!”

 

果不其然,吴清友足足昏迷了72个小时。然而他却终于醒过来了。躺在病床上,一位念哲学的同事送他一张卡片,上面写着一句让吴清友谨记于心的话:“先生,可能上天是要你服一帖药,所以才要你生这一场病。”

 

第三次从死神手中逃脱,使得吴清友更加坚定了自己要好好经营诚品的信念。“谁有权力能说病痛不该归我、贫穷不该归我、苦难不该归我?”在吴清友的眼里,既然经历了这些常人无法忍受的病痛,那他理应感谢上天的庇佑,用自己余下的生命,去完成诚品的使命。从第三次“开心手术”后的昏迷中醒来,医生期望吴清友通过写字来确认意识的恢复情况。于是,吴清友在纸上写下四个字:“诚品万岁。”

 

也是那一年起,诚品开始赚钱。在这之前,诚品已经整整赔本了16年。16年来,诚品虽然一直赔本,但规模却越做越大,从一家店变成二十多家,影响力也越发地大。但吴清友呢?存折里的钱一天天地变少,白发一天天地增多,住的还是十几年前的房子,开的还是十几年前的车子。“我曾经发誓,诚品一天不赚钱,我就一天不换车。”结果,吴清友的车子开了足足18年。

 

南方朔曾经说过:“诚品之于文化台北,就仿佛艾菲尔塔之于巴黎,它们都带领着城市走往想像和期待的方向。”如今的诚品早已从仁爱路上那家小型艺术人文专门书店,拓展成为全台湾五十多家分店的连锁规模。

 

然而,诚品早已从实体书店的固有格局中跳脱了出来。它不再是单纯买卖图书的场所,而开始向读者贩卖从自然成习惯的阅读方式。这一切,都与吴清友数十年来如一日的坚持密不可分。用吴清友的话说,“我不是在开书店,而是在推广阅读。”

 

诚品书店被开在了你所能想到的每一个地方。无论是美丽的海滨,还是繁华的闹市,抑或在安静的医院,几乎满足每一个喜爱阅读的人的需要。无论白天黑夜,诚品都亮着灯,在书香中等待你的光临。你能在诚品听到最专业的讲座,看到最文艺的影片。除此之外,这里还有咖啡厅、画廊,甚至还有酒窖……诚品如同一把神秘的钥匙,打开了台湾通向外界的门,也打开了所有热爱阅读的眼睛,成为台湾文化地图上一个耀眼的地标。

 

吴清友说了一个故事。由于租金的上涨,台湾诚品的一家分店不得已关门大吉。许多这家店的忠实粉丝对此深表遗憾,更在诚品的本子上留下许多让吴清友感触良多的故事。有人记载下自己数年来在这家书店里关注过的书籍,最后发现,随着这些年来自己工作生活的转变,自己的阅读方向和内容一直在发生变化,唯一没有改变的习惯,就是到诚品去看书。“诚品一直期望能帮助爱书之人满足他们的需要,让我没有想到的是,这些人给予诚品的精神力量,居然要比我们预期的多得多。”

 

有人说,吴清友所创办的诚品,让台湾这个地方终于蒙上了一层沁人心脾的书卷气息。有例为证,人口仅有2000多万的台湾,每年却有9000万人次光顾诚品。作为台湾独有的文化品牌,吴清友让台湾人真正如诚品的口号一样,“不在家,就在诚品;不在诚品,就在往诚品的路上。”

 

而在国内实体书店地位岌岌可危之际,诚品的出现也成为文化再生的希望。如今,诚品终于要落户内地。被认为是生活幸福指数最高的苏杭两地,将成为吴清友涉足内地的两大试点。

 

自此,奔波谋生的市民,又多了一处宁静的精神港湾。这便是吴清友的最大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