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时节话“吴刚”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吴金全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9/13 9:16:20  文章录入:吴金全  责任编辑:吴金全
 

中秋时节话“吴刚”

    中国发射的《月宫一号》正在太空遨游。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即将来临,中国传说中的吴刚,还在月宫中,不停的砍桂树吗?当若干年后,中国太空人登临月宫时,吴刚会捧出桂花酒迎亲人吗?当然,这只是个神话,是个传说:

    传说之一 :

  传说月亮里有一棵高五百丈的月桂树汉朝时有个叫吴刚的人,醉心于仙道而不专心学习,因此天帝龙颜大怒,把他拘留在月宫,令他在月宫伐月桂树,并说:如果你砍倒桂树,就可获仙术。但吴刚每砍一斧,斧起而树创伤就马上愈合,日复一日,吴刚伐桂的愿望仍未达成,因此吴刚在月宫常年伐桂,始终砍不倒这棵树,因而后世的人,得以见到吴刚在月中,无休无止地砍伐月桂。见《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卷一·天咫》。

    传说之二:

吴刚又叫吴权,是西河人。炎帝之孙伯陵,趁吴刚离家三年学仙道,和吴刚的妻子私通,还生了三个儿子,吴刚一怒之下杀了伯陵,因此惹怒太阳神炎帝,把吴刚发配到月亮,命令他砍伐不死之树--月桂。月桂高达五百丈,随砍即合,炎帝就是利用这种永无休止的劳动,作为对吴刚的惩罚。

在这两个传说中,一个是汉朝的吴刚,另一个是远古时代的吴刚,他俩都姓“吴”吗?我说是不一定的。为什么?这得从姓氏来源说起,判定他是否姓“吴”,应有一个严格的定义:

1.         他必须是吴泰伯、仲雍的嫡系或旁系后裔;

2.         他的先祖,必须是“吴国国父-泰伯”的臣民。

我们知道:吴姓:自泰伯始,太王古公,姬姓,生三子,长太伯、次仲雍,少季历。季历生子昌,有圣德,古公曰:“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欲立季历以及昌,于是,太伯、仲雍为遂父志,奔荆蛮,自号勾吴。太王卒,乃传季历,再传昌,继传发,后灭商纣而统一天下,国号周。求太伯、仲雍后,得周章,周章已君“吴”,因而封之。嗣后子孙,遂以“吴”为姓。泰伯无嗣,但“吴国”臣民,皆视泰伯为“国父”,遂以“国”为姓,这就是泰伯何以为“开氏始祖”,而仲雍为“传氏始祖”的原因之一。(后者是我个人的见解)

由此可知:吴姓:自泰伯始,因周章封吴,嗣后子孙,遂以吴为姓。反过来说,泰伯以前,名字前虽带有个“吴”字,但不姓吴,这个“吴”字,只是在没有文字或“吴国”未成立前的一个符号。因此,炎帝之臣吴权、皇帝之母吴枢、火神吴回,以至夏朝吴贺等等,他们本姓“姬”或“姜”,他们名字前的“吴”字,在汉字未规范前,可能只是“发音”:规范前的“吴”,可以读作同音字“乌”、“武”、“伍”等等。以吴回为例,据史载: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六子,后世的彭、韦、钱、曹、娄、已、苏、顾、温、董等,吴回都是这六姓的始祖。也有人把译音“吴”的外国人,也视作“吴氏”族裔人,也是不对的。严格说:只有周章受封的“吴国”王族、臣民,才有此殊荣,称得上是“吴氏”的后裔。

由此可见:汉朝的吴刚,确是姓“吴”。而远古的吴刚就不是了,他是炎帝的后裔,本姓“姜”,连“姬”姓都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