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问祖:肥东长临河六家畈吴氏家族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律界十三…  文章来源:新浪博客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8/18 9:32:24  文章录入:gohwu  责任编辑:gohwu
 

一、为何我要谈此话题?

        爷爷生前曾说过:“我们吴氏家族的老宅在肥东长临河,家谱目前只有在长临河那里才能找得到。”

爷爷的父亲是毕业于黄埔军校后加入中国国民党的一名中级军官,当年战败后,爷爷的父亲不愿离开祖国、不愿去台湾,带着他的妻子逃亡到六安,那时,没有人愿意接济粮食给爷爷一家,爷爷的父亲和母亲把粮食都留给爷爷他们吃,爷爷的父亲和母亲就这样活活饿死。爷爷的父亲没有机会再回老家,使得家谱亦无法找寻。因而,当爷爷给父辈们和我们起名字的时候,他很忧愁,因为家谱难寻,这使得我的父辈们姓名都只有两个字,而没有字辈,同时我们这一代的“少”字辈也只能是爷爷自己发挥了。

       爷爷的这句话,我一直记得!我一直想知道长临河六家畈到底是个什么地方?我一直想了解在长临河六家畈的吴氏家族的历史渊源!我一直很好奇爷爷的父亲为何能够成为一名国民党中级军官,更想知道我们的家谱到底什么样?

带着这个疑问,我开始了资料搜索。

二、如何初步找寻?

        1、我爷爷是“智”字辈,带着这个线索,我从滁州吴姓那里找到了吴姓大宗谱,进一步确定了爷爷的“智”字辈确属长临河六家畈的那支吴氏家族。

       2、既然我们属于肥东长临河六家畈吴氏家族,那么,我们世祖和祖先到底是谁呢?吴氏家族在当地其当时是何种地位呢?

    带着这进一步的疑问,我展开了权威搜索,找到了一些我想知道的内容。

三、不查不知道、一查很骄傲!

        原来,肥东长临河六家畈的吴氏家族,是历史上非常著名的大家族。

我从肥东县志、新安晚报上找到了下列关于长临河六家畈吴氏家族的权威记录!

http://www.feidong.gov.cn/display.asp?id=12311(摘自该网页)  总结如下:

(一)发迹自从淮军、辉煌始于晚清

晚清时,太平天国烽烟从南国燃起,两年后定都南京,与北京清政府分庭抗礼,中分天下。为剿杀农民运动,朝廷命官李鸿章回乡编练淮军在巢湖练水兵,湖滨的六家畈子第投笔从戎,奔赴疆场。吴伯华、吴少华兄弟捷足先登,成为字营统领。
同治十二年十一月,淮军克苏州,华字营先头入城,侵吞了纳王郜永宽等八大王府的全部金银财宝,然后车载船装运到六家畈,分送诸亲六眷,购良田千顷,造瓦房万间,建文峰塔。
    从此六家畈官运哼通,鼎盛一时。走出了众多的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和艺术家。军界就有“913将”之说,有几位还是上将军衔。

 

(二)吴氏家族豪宅成片,亦不忘回馈乡亲!

据调查,长临河原有古民居豪宅6大片,房屋13幢、33路正房、客厅505间、厢房205间、走巷5条,吴氏公、私祠各一座、望湖塔一座、花园两处。这些房屋比较有特色,青砖灰瓦,齐山飞檐,每栋房屋两旁都有高大的封火墙,砖雕木刻精细,建工考究。长临河古民居中的宗祠,据说是明万历甲午年(1594年)吴姓在六家畈老街北头西侧建的;而古民居深院,是清朝末年,长临河有一批人追随李鸿章当了淮军,因镇压太平天国有功而升官发财。后返乡大兴土木,建成了一座座富丽堂皇的深宅大院。历经100多年的风雨沧桑之后,昔日豪门深宅大院,已所剩无几,且面目全非、岌岌可危;有的仅剩房屋轮廊,有的成了仅剩两棵名贵树种的空院,有的因无人看管而自然倒塌等等。到目前为止仍有古建筑形象,尚可通过整修恢复原貌的有3片,共821 95间正屋、55间厢屋。
第一处是在镇政府大会场处,有35间共15间,镇政府食堂对门的55间共25间。

第二处是养正小学的西侧,原为吴中流(曾任过甘肃清水县县长、合肥厘金局局长、运漕厘金局督办)家的宅院。此宅院一进五间,六进到后;每一进中间一间是厅堂,两边各两间;二进三间中间是敞厅为会客室,两边是客房;三进五养正小学西侧的古民居之一间中有三间仍是敞厅为堂屋,两边是卧室;四进是内堂、卧室;五进是厨房、内室;六进是角屋、杂用间,连两旁厢屋, 50余间。这些房屋由吴家后代主动捐给六家畈镇养正小学及学校老师使用。从天井院向四周上边察看,飞檐走壁,屋檐的护板全为木雕,房内皆雕梁画栋,推窗亮阁。二进大厅的大梁为游龙过江图案。据说,这座民居三进正厅之中原先挂有慈禧太后亲笔撰写的字,还有李鸿章书写的对联、郑板桥画的竹子画和名人画的鲤鱼跳龙门等,家具一律为贵重的红木。这所古民居集中国南北庄园、官衔及徽派建筑于一身,十分引人瞩目。

 

(三)历史名塔振湖塔—吴氏宗族的风水宝塔

长临河镇之西、濒临巢湖处还有一古塔,名曰振湖塔。此塔为六家畈吴氏宗族之风水宝塔。塔显六棱形,高十二丈,七层,建于清光绪十八年。建此塔一为长临河风水宝地,二为六家畈人外出经商返乡起到航标作用。其塔最上层顶端绘有仙鹤,凌空欲飞,苍劲有姿、塔之每层周角上均系有铜铃,每当风吹铃动,叮当作响,颇令人发思古之幽情。登塔远眺,更是观览巢湖风光之佳处。此塔也是合肥市三郊县保存尚好的唯一的一座古塔,被列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因年久失修,有些倾斜和损坏。该塔的状况引起了合肥市、肥东县及长临河镇等各级领导的重视,于1996年拨专款予以维修,并准备建设配套景点,现正在维修中。

(四)吴中英将军的百年玉兰                    
   
在湖滨路、养正路的十字街头是镇医院,原是民国初期安徽省军政司中将吴中英的住宅,医院的院落里有两棵百年玉兰。这两株树是李鸿章赐给淮军将领的。

 

(五)吴氏私立养正小学—培养人才的摇篮
   
冯玉祥将军为其捐资,张治中将军亲临讲课,500多位社会名流由此发迹,巢湖岸边,这就是长临河的养正小学。养正小学建于1898年,最初建在巢湖之滨,文风塔下,是用吴氏家族的三间公房办的一所义学1911年辛亥革命之后,时任国民党中将军官的吴中英、吴光杰和曾任北洋军阀海军次长的吴佩之,把其搬迁至现在的位置,同时义学吴氏私立养正小学

    从养正小学走出了一批又一批社会栋梁,美国《妇女心声》杂志总编辑吴世珊博士、台湾大学著名的历史教授吴世纬女士、原兰州军区副养正小学之三总司令刘光甫中将、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吴崇庚先生等人都在此留下足迹。

(六)吴忠性故居     

吴忠性故居座落在历史悠久的长临河古镇东街,是地图学家吴忠性教授祖房。故居座南朝北,临街四间半正屋,正屋后面有二间厢房,厢房之间是天井小院,为砖木、小青瓦结构,具皖中古民居特色,建筑面积177平方米。故居后院有一口水井、一颗桑树,寓桑梓之子之意。故居现为肥东县文物保护单位,是加强群众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

四、下一步计划和憧憬

简单以概括之:实地考察、氏族重游、修谱!

 

                吴氏家族子孙

                                2012815日深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