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稷-不窋有断代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吴金全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7/16 9:13:19  文章录入:吴金全  责任编辑:吴金全
 

后稷-不窋有断代

 

我游览了孔府,孔府即“衍圣公府”,不是孔子的故居,是我国封建社会衙宅合一管理体制的典型代表。“衍圣公”是北宋至和二年(公元1055)宋仁宗赐给孔子46代孙孔宗愿的封号,这一封号,历宋元明清四个朝代,子孙世袭整整32代,历时880多年。到民国孔子77代孔德成时,才改称“奉祀官”。由“衍圣公”,我联想到“后稷”。

史记《周本纪》载:“周后稷,名弃。……及为成人,遂好耕农,……民皆法则之。帝尧闻之,举弃为农师,天下得其利,有功。帝舜曰:弃,黎民始饥,尔后稷播时百穀。封弃於邰,曰后稷,别姓姬氏。后稷之兴,在陶唐、虞、夏之际,皆有令德。后稷卒,子不窋立。不窋末年,夏后氏政衰,去不务,不窋以失其而饹戎狄之间。

在吴氏宗谱世系篇载有:皇帝-玄嚣-蟜极-帝喾-后稷-不窋。重温《史记》,使我产生一个疑问?后稷名弃,这一点都没有错,“后稷”是帝舜封管农事的官职,就如宋仁宗封孔宗愿为“衍圣公”一样,后来子孙世袭,历陶唐、虞、夏数百年,最后一任是不窋,那也是对的,但后稷卒,子不窋立。理解为不窋是后稷的儿子,就有问题了。从后稷到不窋,陶唐、虞、夏数百年,必有断代。

根据资料显示,弃的父亲帝喾逝世于公元前2345年,从公元前2070年夏朝开始计起,已有275年;取夏朝中期,也有450年以上;如到公元前1600夏朝灭亡止,则历经745年之久,后稷有这么长寿吗?其实,史记已经说得很清楚:不窋末年,夏后氏政衰,去不务。这个,就是紧接着说的不窋以失其而饹戎狄之间,也就是说后稷官职,第一任是弃,此后世代相袭,直到“夏后氏政衰”,才“不务”,不干了,不窋是世袭的最后一任。

因此,“后稷”只是个封号、是官衔,不是一个人的名字。这样算来,从弃到不窋,取夏朝中期计,已历经450年以上,起码断代在10代以上。以上是我个人见解,如有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