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吴起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7/14 7:58:38  文章录入:OK  责任编辑:OK
 

 昨天与大成在QQ聊天,谈到吴起,提到相关的一些事情

吴国的孙武 吴家的吴起 为何能战的战神都在“吴” 。因为“吴”字是奔跑中呼喊,是群体集团狩猎的象形意会(不是单独的独自狩猎---下套子或狙击手的那种阴暗的猎手角色),吴人的祖先是捕猎的行家里手,自然就有能战的基因

吴起出生的时候,春秋吴国亡国才三十多年,他应该比吴国末代国王---吴王夫差要晚两代到三代,该是夫差的孙子或侄孙子辈的(夫差在亡国时,应该有五六十岁吧,或六七十岁)。

历史记载吴起家里很富有,应该是吴起的父辈祖父辈从王室那里带出来的钱财,他们是在亡国之后逃难逃到卫国并定居在卫国(吴国的北方),逃的时候应该带了不少钱---够花几辈子的钱。

古人有名有字,不知道为什么吴起没有字,伍子胥孙武范蠡文种都有名有字,他们应该是同一时代的人,只差几十年嘛,这可能是吴起他们家有钱没地位的证明----亡国的难民嘛

吴芮与吴起相差二百岁,吴广与吴芮是同一时代的人,年龄也相近,但吴芮也是有名没有字,吴广倒有“字”(吴广字叔),按理说,吴广是农民起义领袖,起义前地位不高,而吴芮起义前是县令(鄱阳令),地位不低。可能是吴广是生活在当时的发达地区(河南湖北一带),而吴芮是生活在侷僻地带(长江以南的鄱阳湖傍),地区文化程度的差异造成吴广有“字”而吴芮没“字”

谈到吴起与吴芮,都是吴王的后裔,当初吴国亡国之时,一批人向北逃,跑到卫国,一批人向西南逃,跑到鹜源,估计向西南逃的那批人没带什么钱财, 住在大山深处,如吴芮。不象吴起的长辈们带的钱多,住在大城市里。估计在越国攻陷吴国都城之前逃出来的,都带了钱出来,在越国攻陷吴国都城之后逃出来的,就没钱可带了。财产全没收了,能逃出条命来,就算万幸了。但是,不管有钱没钱,都活下来了。

逃得早的能带钱出来,逃得迟的没钱可带,大成说逃得早的有不爱国之嫌,我觉得逃得早可以看做是有远见的表现以及不屑于与昏君为伍的表现,吴起的聪慧与不看重女色,也可以证明吴起家族那一支确有这个基因,与夫差确有一定的区别。可见夫差的所作所为,在吴国王室中,确有象吴起的长辈们这样的王室宗亲是冷眼相看的,只是因为没有当权而没有办法改变国家命运而己,但以他们的聪慧,他们己想到了退路。

网上的论坛中,也有与吴起相关的讨论:

一、孙武+白起+商鞅+司马迁=吴起。外国一个军事家治军治国很像吴子——腓特烈大帝

二、是孔子得意门生兼儒商始祖子贡。政治家和军事家吴起。改革大家、思想大家、军事家商鞅(比吴起晚些)。政治家、思想家、军事战略家吕不韦(比吴起更晚)。地缘政治大家、连横活动外交家张仪(晚于吴起)。这五大人物,构成了先秦历史上空最为耀眼的闪亮星星。

三、中国古代四大战神吴白韩李,唯独吴起能出将入相,无论是文还是武在整个中华史都是一等一的人才,身兼儒法兵史四大家,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这样的人物只能用逆天来形容

四、吴起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家,他开创了华夏真正的职业军人时代,他不靠诡道,靠专业化和制度化以超绝的实力以力破巧,他文武全才,那个时代万人敬仰哪怕是敌人,之后历史上也只有一个人能和他相提并论,那就是戚继光,话说戚帅不会是吴子转世吧

五、吴起可是我最欣赏的军事家,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家(个人认为没有之一哈哈)到今天却几乎被人遗忘,如诸葛亮关羽之流(不好不意思这两人是被神话得最严重的,他们和真正的军事家比起来也只能算‘之流’了)却能被人称之为军神,不公啊,要知道历史上能被称为‘子’的军事家就只有孙武吴起2个人,孙武更多的是军事理论家,军事理论强于吴起毋庸置疑,但只指挥过一场大战,不像吴起那样身经百战成为诸侯闻之丧胆的无敌统帅,孙武、吴起、孙膑、戚继光都是开创一个新时代的超级天才,除吴起外其他三人大家都耳熟能详,唯独吴起留给后人的资料还是太少了。另外,春秋时代最牛的军事战略家和战术指挥家还有先轸。孙武只能算是春秋时代最牛的军事理论家,孙子兵法很多都是总结了先轸的实战经验。范蠡的师父计然,人称春秋第一高人,晋三公子计然,军事、工程、艺术、经济、天文、地理、星象、占卜无一不精,是个旷古绝今的全才

六、唐代武庙中有十个军事家,被称为武庙十哲,分别是孙武、司马穰苴、吴起、白起、乐毅、张良、韩信、诸葛亮、李靖、李绩。

七、管仲和吴起,中国历史上无出其右,他们是唯一的。吴起!!一个集儒,法,兵,史的天才。春秋第一孙武。战国第一吴起。

八、孙吴在当时是并称的,可见吴起作为孙武之后的后辈人物,很多方面是孙武所不及的。孙武作为军事理论家,独创理论并自己亲身实践之,开创了这一门学问,被当时和后代人称作兵家典祖,如若不能超越孙武,吴起是难以和孙武并称。历史曾有“境内藏孙吴”十之八九的说法,可见吴起并非浪得虚名

九、吴起确实是春秋战国的第一人,毫无疑问。白起的名字,就是来源吴起,白起家是军人世家,父亲想让儿子成为像吴起一样杰出的军事将领,故取名为起。这儿很多史料都有提到过。 吴起,军事理论上,与孙子比肩。军事实战上,不说是百战百胜,至少也达到惊人的胜率了。治国理政上,为商鞅、申不害之师。创立魏武卒,开启中国军队职业化专业化之先河。编撰《左传》,与太史公齐美于世(这个是郭沫若和钱穆说的)

十、吴起有缺点,但是,根据我的考证,他没有杀妻,是个模范丈夫。我不是标新立异,也不是感情用事;过去我跟大家一样,以为他杀妻。多看了几本书、动脑子考证了一下才知道其实不是这样。历史上没有人给吴起讲话,属于历史冤案。从我举的每一个例子你可以看出:他杀人不可能被儒家收为学生;他有休妻的夫权没必要杀;他根本就做不了鲁国的将军(没有这个独立的职位);他娶不到贵族的女儿为妻;——所有的历史背景(当时情况)都告诉我们吴起杀妻的前提条件全部都不成立。没有前提的行为是不应该成立的。

十一、关于吴起不奔母丧,曾子不一定是曾参,也可能是曾思.卫国杀人,鲁地求学,以通讯不发达的古代,不是不可能发生的.当然,杀人一事其实大家都不怎么相信,<资治通鉴>就没提,小说<东周列国志>也只是含糊说了一句"剑击无赖".何况杀没杀人跟奔不奔母丧关系不大. 又,考虑到吴起后来奔楚的时候也曾抛妻(?)弃子,这人对亲情不大看重似乎是事实.所以不奔母丧发生的可能性很大.杀妻因为太过离奇,反倒不可信了。另外,韩非子说的出妻,似乎也不一定是发生在去楚之前。三个理由,一是他大舅子说他“其为法也,且欲以与万乘致功,必先践之妻妾然后行之”。就是拿妻子做实验,准备向君王推荐自己的思想。如果是去楚之前,则不存在欲以万乘致功的事。二是以他在魏国的身份,回卫休妻,似乎有点离谱。三是战国策载吴起在魏国留了个儿子。韩非子一书不是历史,说吴起休妻后去卫入荆,大概是省略了很多入荆的过程的。一个估计,吴起可能结了三次婚。出卫国时已婚但已休妻,在鲁学儒时娶了齐女。到了魏国又婚了一次,并生下了一个儿子。据说左传就是为了教儿子写的。我说吴起抛妻弃子,是说他抛弃魏国的妻和子。当然,以上推测也无据可查,属于查无实据的那种,当不得真,所以我在说抛妻时打了个问号。

十二、关于吴起杀妻 我也认为疑点很多。

     首先若以起妻是齐国人,吴起就不会对鲁国尽心尽力,显然是个悖论。其实春秋战国时各国国君的老婆多是别国国君的女儿或妹妹,尤其是齐鲁两个近邻异姓诸侯国,国君儿女之间互相通婚的实例更多,国君之间互为甥舅的现象多得是,而两国之间的战争也很频密,却几乎没有女人在其中能影响自己的父亲不要打自己的儿子(父亲的外孙)或自己的哥哥不要打自己的儿子(哥哥的外甥)。所以,当时的人不会认为起妻能影响吴起不对鲁国尽力。

     第二,退一步说,鲁国有人为了不让吴起做将军,硬说吴起因妻而对鲁国不尽力,吴起也可以休妻求将嘛。难道非要杀妻求将?难道杀妻就一定能求得到将?这个自信是谁给吴起的?这个承诺又是谁给吴起的?

     第三,从吴起以后的经历来看,吴起是个有仁爱心的人,他吃住跟士兵在一起,为士兵吸脓疮(从士兵的母亲口中我们知道被吴起吸过脓疮的士兵还不只一个),做这些事如果没有爱心,没有恒心,是绝对做不好的,只会让士兵感觉到虚伪。将军对士兵最大的爱护,就是在战争中在最少的伤亡情况下,不断地取得胜利,吴起做到了这点。

     第四,吴起又是个纯粹的人,他不会因自己的功劳大能力强却得不到自己想要的高位,去心狠手辣地陷害打击妨碍其上位的人。他从来没有什么心里阴影影响求职和工作,环境能够做就继续做,不能做就即刻选择离开,绝不拖泥带水。

     这样的人会选择杀妻求将吗?我看是不会的,我看连吴起恼羞成怒一口气杀了三十多个乡里的事都是假的。

 我看历史的真实很可能是吴起在求将过程中,刚好其妻病死或者外出遇意外死亡,也有可能是因打齐国的事发生争吵,争吵后,吴起赌气离开家,其妻在家生闷气,气死。最坏的可能也是最有可能的是,吴妻听了别人的议论,为成全自己的丈夫,在吴起外出时,自杀了。吴起后来也没有向人解释(吴起的性格是从不为自己做的事向人解释),人们又愿意按照自己的认定去判断事情的真伪 ,最后,吴起求将就变成吴起杀妻求将。

十三、吴起,卫左氏中人也,使其妻织组而幅狭于度。吴子使更之,其妻曰:“诺。”及成,复度之,果不中度,吴子大怒。其妻对曰:“吾始径之而不可更也。”吴子出之。这也是出自《韩非子》。不过也有一个可能,就是吴起一生未必就只有一妻,虽然在同一段时间只有一妻,但是可以因各种情况而产生的如续弦之事。比及此处,起出妻后,终生更无他娶乎?所以虽不同之处有差异,但可能并不矛盾。

十四、韩非子没有讲吴起杀妻的事儿,作为战国人记载的吴起没有杀妻的事例(其它文献也没有)。吴起杀妻的历史背景:鲁国在吴起活动时段打败齐国的历史并不存在。吴起杀妻没有必要,不符合情理;吴起杀妻是背信弃义的不良行为,违反人的起码道德,韩非子和战国人是不会把这样的人当作道德典范来歌颂的。司马迁说吴起杀妻是要争夺功名。可是,吴起离开魏国时说的话(把丢掉官职,看得就像扔掉一双破鞋子那样轻松),吴起不愿意娶公主,所有的史料都说明吴起不是功利至上的人。——无论从逻辑、常识、旁证、先秦史料上看,吴起都没有杀妻的可能

十五、春秋时代有一个特点,就是但凡贵族夺取政权,都要争取得到上一级贵族的认可(当然,除了楚国等蛮夷之地僭越称王之外)。比如,“曲沃武公”已经夺取了晋国的君位,他仍然要得到周王的承认,虽然用了不正当的手段——以奇珍异宝等价值连城的宝器异物作为贿赂贪财的周厘王,最后是得到周天子认可的。也就是说,没有相应的血脉关系,要想得到贵族爵位(或者超越血脉关系的贵族爵位),在春秋时代可以说是不可能的,比如平民或者奴隶就毫无机会;即便是小宗的贵族得到大宗贵族的地位之后,仍然还需要一个“追封”的补充程序——比如魏、赵、韩三晋以及田氏代姜氏篡齐等等都是这样的情况。

  由此可见,吴起既然娶不到齐国贵族的女子为妻,鲁国忌惮他的事情不会发生。所以,可以部分证明,吴起杀妻的可能性是不存在的。

  结合前面论证的,在吴起到魏国之前的数年间(即吴起能够有能力打仗的时段),鲁国没有打败过齐国,没有这样的战争记录,只有齐国打败鲁国的记录。由此可以部分证明吴起杀妻求将是不可能发生的——因为鲁国在此期间既然没有打过胜仗,就说明吴起没有成为鲁国的领兵出征人物,他连鲁国的兵都没有带过,何来杀妻求将的事情?

  根据鲁国的历史,掌握鲁国重要职位的是三桓的后人,司空、司马、司徒,是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家的族长。兵权不可能旁落给任何外人。由此可以再部分的证明——吴起没有在鲁国做过所谓的将军,所以,他不可能杀妻求将。

  最后,还补充一个情况,在春秋末战国初,没有专职的所谓“将军”,因为没有专职的武职人员,换句话说,文武不分家,朝中的分工很粗,没有单独的武职;朝中的官员即“卿”、“大夫”,是文职性质的官员,但是,同时又是可以转化为武职,因为在战时,是从卿或者大夫中任命将军的。吴起没有“卿”或者“大夫”的职位,他如何可能做将军,而且还是领军人物,那是天方夜谭,欺负不懂那段历史的外行人。如果不信,可以仔细阅读先秦著作《左传》。

 

吴起

  生卒:约公元前440年-公元前381年
  性别:男
  国籍:卫
  籍贯:卫国左氏邑(今山东曹县)
  学历:毕业于曾子“大学”,后又在西河学派深造
  著作:《吴子兵法》,《春秋左传》
  经典战役:泾水之战,龙泽之战,阴晋之战,平南越之战,灭陈、蔡之战,州西之战
  特技:全能
  特长:博采众家之长,身兼儒家、法家、兵家、史学家四重身份
  爱好:读书,写书,当官,吸脓血,与士兵打成一片
  性格:精力旺盛,冷血无情,永远不服输
  缺点:不喜欢女人
  智商:天文数字
  情商:零
  最好的兄弟:没有
  最讨厌的人:王错
    经历:卫国流氓——儒学弟子——鲁国将领——魏国西河守——楚国宛地守——楚令尹
  结局:乱箭穿身然后五马分尸

  历史评价:西河战神,纵横天下,平生无一败绩
  【古人云】
  魏国公子成:“周《诗》有之曰‘赳赳武夫,公侯干城’吴起是也。”
  战国兵家尉缭子:“有提七万之众,而天下莫敢当者,谁?曰:‘吴起也。’”
  秦国丞相蔡泽:“君者为主,正乱、披患、折难,广地、殖谷,痼国足家、强主,威盖海内,功章万里之外,不过商君、吴起、大夫种。”
  太史公:“吴起说武侯以形势不如德,然行之于楚,以刻暴少恩亡其躯。悲夫!”
  曹操:“吴起贪将,杀妻自信,散金求官,母死不归,然在魏,秦人不敢东向;在楚,则三晋不敢南谋。”
  魏文帝曹丕《煌煌京洛行》:“祸夫吴起。智小谋大。西河何健。伏尸何劣。”
  宋《武成王庙吴起赞》:“兵尽其法,士尽其力,西河建功,魏侯守国,旡以恃险,弗如在德,致君一言,干戈乃息。”
  北宋著名诗人张耒:“起之为人也,明属而不达于变,从事于法而不知权。”
  元代文学家戴表元:“盖魏公子所谓廉而喜名者,起之实录也。”
  晚明思想家李贽:“吴起用之魏则魏强,用之楚而楚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