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传兄弟五人,其中道传为举人,教传、中传为进士,心传为岁贡,均载于清康熙、光绪及民国《朝城县志》,并录有诰命。
第十七世吴孟壁生子吴方新(为18世);吴方新有子二人,长子为吴金生,次子为吴恒生;吴金生有子三人,即吴喜元、吴清元、吴奉元;吴恒生生子吴志元。
听老人相传,吴喜元、清元、奉元兄弟三人始从朝城后口搬迁来到程庄,为程庄四队吴姓第一代(但据1989年修《吴氏族谱》载,吴方新为程庄四队吴氏第一代)。兄弟三人盖了三处院,现在爱国住处是喜元院,学俊住处是清元院,善华住处是奉元园地,兄弟三人成家立业就在程庄过日子,年老病故后,吴喜元埋葬在东南路北地东边坟地,吴奉元丧后葬在东南路北地西边坟地,吴清元埋葬在朝城老坟地,为先人领穴。
后来,吴恒生子吴志元年老力弱也来到了程庄,由吴兆兰负责照养,志元从朝城带来的家产归吴兆兰所有,不准争执,寿终陪灵谢客,扫墓添土,全已继承。吴志元去逝后,埋葬在东南路南坟地了。
吴兆庆去逝后埋葬在家北地,家北坟地比东南三坟地少一辈。
附注:
1、据1989年修《吴氏族谱》,吴方新为程庄四队吴氏第一代,为18世,但对吴方新的上代父祖无记录,建议查看朝城后口家谱进一步核实为宜。
2、吴氏字目:崇庆修春育,光明兆发祥,经兴纬凡大,和平福泽长。
这是莘县朝城周围吴氏字目,即以此作为字辈起名的依据。
3、1989年《吴氏族谱》续谱单位有32个村,即朝城北街、西街、后口、东街、三里营、西沙河、东沙河、吴庄、主卜营、五里后、周吴庄、鞠屯、翟庄、东吴海、南吴海、十王庙、王顺亭、八里铺、种楼、吴台、西台头、中古楼、前王楼、东大寺、西王楼、程庄、张王庄、东谭庄、东陈庄、堂邑、南关、秦庄。
--------------------------------------------------------------------------------
-- 作者:渊源流长
-- 发布时间:2007-7-21 17:45:50
--
吴姓家谱介绍
吴人认为,族谱是神圣之物,修谱是对宗族的一大贡献。各家吴氏族谱,大谈族谱的神圣意义与作用,成为卷首谱序的主要内容。清顺治十二年《(湖南)八甲湾吴氏谱序》曾说:“夫族之有谱,所以序昭穆、考世系,以成千秋不朽之言也。”明嘉靖丁亥《延陵吴氏谱序》也说:“谱学之兴,其有益于世也大矣,盖管摄天下人心,收宗族,厚风俗,使人不忘乎本末,莫不由之。”把族谱的作用,说得神乎其神了。在古老中国,族谱的神秘意义,首在维系宗法制度,保持血统纯正。
《延陵吴氏家谱序》说得好:族谱兴起于中古而有先王之遗风。“先王宗法坏而恭敬之教亡,教亡而后谱作,谱作而后分明,分明而后义生,义生而后礼行,礼行而后祖尊。”族谱的出现,就是在宗法制度败坏后一种挽救宗法礼制、维系血统纯正的产物。有了族谱,就有了区别、分明,就知道自已是从哪里来的,属于哪一宗、哪一支,不会乱认祖先宗派。没有族谱,就等于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无所归属。随着宗族的发展,子孙人丁繁衍分化,族人之间就会日益疏远,甚至同族兄弟都视如路人。而有了族谱,就能联络宗族同姓之间的感情。因此,尊祖宗而联族姓,承先启后之谋,莫切于此(谱)(乾隆已亥吴以忱《丹徒吴氏续修谱序》)。在大多数吴姓宗谱的家范家规中,多把修谱系作为突出的一条。
正因族谱有如此重要的神秘作用,吴姓宗族无不重视族谱的收藏保管。每次族谱之修,都要先注明受领人姓名,开明谱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