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敦义接受《财经》记者独家专访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6/1 13:25:29  文章录入:OK  责任编辑:OK
 

吴敦义先生接受《财经》记者独家专访

 

台湾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最高顾问吴敦义,应邀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2年年会。

 

提到吴敦义,岛内大部分人对他的印象是“口才犀利”。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教授江岷钦曾用四句话形容吴敦义:“独当一面当黑脸、三尺清风敢向前、听话好用不危险、孤鸟一只不爱钱”。台湾著名媒体人陈文茜说他“说话绵里藏针,口才一级棒,能做到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她称其口才比民进党“有过之而无不及”。

 

只要在台湾上网搜索一下,就会发现非常多的有关于吴敦义语录和名言,尤其是他每次到“立法院”备询时,对民进党火力全开,毫不留情,因此媒体最常用的标题就是“吴敦义舌战绿营群雄”之类,所以,吴敦义的好口才传播甚广。比如他在“立法院”指责谢长廷是“邪恶律师”曾轰动一时;民进党“立委”问他是否愿意为台湾的政局纷扰道歉,他回答说:“如果你们不制造纷扰,我何需道歉”……经常说得民进党“立委”哑口无言。

 

大陆「财经」杂志在520总统就职前破天荒来台,希望能专访正副总统马英九与吴敦义,不过在考量杂志避用「总统」头衔的情况下,马英九最终婉拒了邀请,至于吴敦义由于当时无公职身分,因此最终以「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最高顾问」接受了访问。

 

据了解,财新是在博鳌论坛结束后来台提出专访要求,但府方评估,大陆媒体可能会以「台湾领导人」头衔来介绍马英九,而非「中华民国总统」,因此婉拒了这项要求。

 

财经杂志在上个月将访问内容刊出,目前民众也可以在财新网站上看到全文。吴敦义也成为台湾副总统,以民间身分接受大陆媒体访问的第1人。

 

吴敦义一开头就点出,两岸关系的发展要行稳致远,虽然远端目标「也许远到云深不知处」,而且尚没有落实的时间表,但只要行稳,终能致远。他还形容自己的两岸观,也就是「大家应当珍惜今日、期待未来,而且要用良善的心去期待未来」。

 

此外吴敦义还特别解释,「两岸」并非政治用语,而是个地理名词,正好可以平息各种缠绕在两岸地位关系上的争议;「两岸和平」和「求同存异」这八个字,旨在确保两岸关系朝和平稳定方向发展。

 

  谈及自己与大陆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博鳌的会晤中,他表示相当成功,当时吴敦义向对方提出台湾参与国际活动空间的问题,获得李克强善意的回应。毕竟当中所牵涉的,都与民生有关,而非敏感的意识形态。

 

有关两岸政治对话,吴敦义认为时机未到,也没有时间表,在此之前必须累积足够的善意和互信,并在此议题有高度共识。至于两岸未来的走向,当时吴敦义表示,认为两岸应真诚相待、彼此祝福、互相扶持,应珍惜今日、期待未来。

 

吴敦义说:我对国家和历史的发展持有一个完全开放的心态,大家应当珍惜今日、期待未来,而且要用良善的心去期待未来,这就是我的两岸观,我的世界观也是如此

 

今年1月,马英九、吴敦义组合赢得了台湾选举,520吴敦义先生在台湾接任新职。

 

20124月,台湾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最高顾问吴敦义先生接受了《财经》记者的独家专访。此前,他刚刚参加完博鳌亚洲论坛2012年会。

 

吴敦义告诉《财经》记者,他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先生在博鳌进行了颇有成效的交流。他和李克强都认为,过去四年间两岸关系一直在朝着和平稳定这一正确的方向发展。而他出席此次博鳌论坛意味着对这一方向的坚持。除了发展方向上的共识,吴敦义表示,两岸将继续致力于推动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的后续谈判,投资保障协议等重要合作计划正在逐步落实过程中。

 

吴敦义还提出,两岸关系的发展要行稳致远,虽然远端目标“也许远到云深不知处”,而且尚没有落实的时间表,但只要行稳,终能致远。最后,他这样形容自己的两岸观——“大家应当珍惜今日、期待未来,而且要用良善的心去期待未来”。

 

 

《财经》:您的博鳌之行受到了各方瞩目,您认为此行的最大收获是什么?

 

  吴敦义:2005年,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连战和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发表了“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这是两岸关系的一个重大发展。2008年,国民党赢得台湾选举,两岸关系发展由此进入新的里程。同年,萧万长先生出席博鳌亚洲论坛,两岸取得了一些很重要的共识。此后,时任国民党主席的吴伯雄与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北京两度会面,胡锦涛以家宴接待吴伯雄一行,而我以国民党秘书长身份出席了此次宴会。当天晚上,双方依序讨论了博鳌亚洲论坛上达成默契的某些事宜,并取得了很大进展。

 

  我此次博鳌之行是“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一次会见。李克强先生未来将在大陆承担重大责任,我个人也会在一个多月后接任新职。在博鳌的会晤中,我表示,过去四年间马英九政府廉能有效,稳步振兴台湾经济,推动建设一个和谐而且公义的社会,而两岸关系也在朝着和平稳定这一正确的方向发展。李克强先生回应称,两岸关系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是今年国民党赢得选举的一个重要因素。

 

  就两岸关系而言,我此次博鳌之行意味着对过去四年里这一正确方向的坚持。

 

  《财经》:您在博鳌时提出新十六字箴言——“求同存异、两岸和平、讲信修睦、民生优先”。请问这十六个字的内涵是什么?您为何选用这十六个字?

 

  吴敦义:这十六个字包含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意思,也呈现了我对未来两岸关系发展的认识。

 

  “求同存异”:两岸都知道和平的重要性,但是在一些问题上也有不同的看法。 虽然经历了60多年的隔海分治,但是两岸在各种震荡波折、或是合作发展中,结合彼此的智慧,创造出了“九二共识”,为双方在经济、贸易、文化、艺术、体育等各领域内的交流打下了基础。

 

  “两岸和平”:“两岸”不是政治名词,而是地理名词。它正好可以平息各种缠绕在两岸地位关系上的争议。“两岸和平”和“求同存异”这八个字旨在确保两岸关系朝着和平稳定的方向发展。

 

  “讲信修睦”:语出自《礼记·礼运·大同篇》。未来要行稳致远地发展两岸关系,就需要积累更多的善意与诚信。两岸目前已经签署了16项合作协议,但贵在落实。另一方面,大陆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全球第二大市场,也是第一大制造中心,其军事、金融力量令世人刮目相看。2000多年前孟子讲“惟仁者能以大事小,惟智者能以小事大”。 因此就修睦而言,希望大陆能展现出雅量,这是海峡两岸和平的基础。

 

  “民生优先”: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任何一个朝代治国爱民的最终体现就是把民生问题摆在第一位,国父孙中山先生也用“民生主义”为自己的“三民主义”作结。博鳌亚洲论坛同样非常关注民生问题。所以我提出“民生优先”不但有所本,而且符合论坛宗旨。两岸政治对话时机未到,也没有时间表,两岸还是要遵循“先经后政”的顺序,先解决民生问题,这是两岸民众最大的需求。

 

  《财经》:在此次与李克强先生的会面中,你们达成了哪些重要共识?

 

  吴敦义:就台湾参与国际活动空间的问题,李克强先生有相当善意的回应。我们推动的这些活动其实都与民生有关,并不涉及意识形态问题。例如,我们参与世界卫生组织的活动就是如此。台湾既有义务把自身防治疟疾等流行疫病的成就与心得贡献给全世界,也有权利分享全世界在疫病防治上的心得,这对促进全人类的安全健康都有帮助。再比如,台湾参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国际民用航空公约》等活动也是如此。这些都是“民生优先”的体现,无涉意识形态或政治诉求。

 

  在会见中,我们还同意进一步放开中国大陆观光客来台“自由行”。在原有的北京、上海和厦门三个城市外,新增了天津、广州、重庆、成都等十个可以赴台“自由行”的城市。

 

  此外,我们还讨论强化完善保险和证券平台,落实互相开放证券,以及包括开放汽车强制责任险等保险事务与保险市场的先头工作,这是一个重大举措。

 

  《财经》:ECFA可以说是近年来两岸交往中最重要的成果。请问到目前为止,ECFA运行和后续协商中的主要困难是什么?后续协商的突破点最有可能在哪里?

 

  吴敦义:我们正在推进ECFA的后续工作。315,我们决定进一步向来台投资的大陆资本开放,开放涉及制造业、服务业、公共建设三大领域。就制造业而言,此次新增115个开放项目,连同早先开放的项目合计,总数已达到204项,约占制造业所有211个项目的97%。服务业和公共建设领域新增的开放项目各有23个,分别约占该领域总项目数的50%。这是很大的开放步伐。

 

  此外,两岸投资保障协议是ECFA后续谈判的重点之一,目前双方都期待能够在6月签约。就这项协议而言,大陆聚焦在鼓励投资上,而台湾既重视市场的开放,也很在意对投资的保障。在大陆投资的台商很多,投资领域也很广泛,而且金额甚巨。据官方统计,投资大陆的台湾资本规模至少有2000亿美元。因此投资保障很重要,相应的人身保障也很重要。

 

  大陆方面原本将“台企”的投资定义为直接从台湾过去的投资行为,但台湾认为这一定义可以更加广泛。例如,除了那些从台湾直接过去的投资商外,还有些在美国注册登记后赴大陆投资的台籍企业也可以被算作“台商”。后一类企业与台湾的银行交往密切,如果不被算作“台商”,将来可能会产生一些问题。再比如,对“台商”的定义也可以不仅限于台商本人,而延伸至其配偶、以及企业中的台籍干部等。两岸已就这一点达成共识。

 

  投资保障讲求及时、合理、有效,并要依法行事。这肯定会引起争端。个人之间和企业之间的争端可以依法解决,两岸政府之间的争端可以遵循ECFA里的争端解决条款,通过海协会和海基会协商解决。这里都不存在问题。投资争端中比较复杂的是个人/企业与政府间的争端。在处理此类争端时,我们希望有一个合理的仲裁机制,例如,是否可以考虑由两岸各自派出一名仲裁人或协调人介入此类争端,或者建立更灵活的仲裁机制。。

 

  目前在ECFA架构下,两岸已经签署了16个合作协议,如果6月能顺利签署投资保障协议,随后再落实协商中的海关合作协议,那么总数目就将达到18个。大陆还想签署教育、文化交流等协议,并觉得合作步伐应该再快一点,但我们则希望能稳健一点。

 

  《财经》:台湾准备进一步开放大陆资本进入规模,请问台湾将如何利用陆资进入的契机进行两岸间产业整合与分工?在您看来,两岸应该在哪些领域携手合作,同时增进双方的竞争力?

 

  吴敦义:两岸在经济上绝对有办法合作。面板就是很好的例子。大陆“十二五”规划鼓励家电下乡,电视、手机、平板电脑等都离不开面板,面板需求量很大。大陆有广大的市场需求,台湾企业有组合、管理、营销的能力,而日本企业(例如夏普)有很好的TFD-LCD技术。台湾的鸿海持有夏普的股份,如果大陆的联想、TCL等电视厂商也能参与进来,三方合作共同赚全世界的钱,就无需担心韩国三星电子现在咄咄逼人的态势了。

 

  半导体芯片也是类似的例子。台积电目前在技术上仍然领先全球,它已经在生产直径28奈米的芯片,并着手研究直径20奈米的芯片。但韩国三星电子也已准备进入此一领域。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几年前台积电已在上海松江设厂,拓展大陆市场。如果这一投资最后获得成功,那就不会发生韩(寒)流逼人的情况了。

 

  台湾电动车产业发展也取得了相当的成绩。当前发展电动车最大的困难在于储能技术。两岸应该可以从共同研发储能技术入手,在该领域展开合作。考虑到后石油时代的能源利用问题,两岸也可以将储能技术合作扩展到太阳能、风能、沼气等非化石燃料的利用领域。

 

  此外,南海、钓鱼岛海域都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这也可以成为两岸能源合作的开始。

 

  《财经》:台湾是否也面临着产业空心化问题?例如,IT产业一直是台湾经济的支柱。但随着IT生产线向大陆的转移,近来其配套的服务业也出现转移现象。台湾将如何应对生产外移现象?

 

  吴敦义:过去有人恶意妖魔化台商,说他们“钱进大陆,债留台湾”。这种说法是很偏颇的,早期有一些赴大陆的台商的确是“债留台湾”,然而后来去大陆发展的台商并非都是那样,他们中绝大多数的根仍留在台湾。

 

  要壮大台湾、连结亚太、布局全球,台湾企业总要先经营好大陆这个最大的市场。

 

  设想一下,如果台积电不到上海松江去生产8晶圆,Intel会去,HP会去,NEC会去,大家都会去。而当中下游厂商都到大陆投资时,你的晶圆不到那里,大陆厂家就会就近买别人的晶圆,你就退场了。所以台商怎么能不去呢?我觉得有些想法是过虑了。只要大多数台商把根留在台湾,将研发能力、核心技术和核心零部件的生产留台湾,继续在全球扩展市场,保持在大陆台企的经营管理优势,投资大陆有何不可?

 

  而且企业到大陆投资设厂并非就一定意味着产业转移。政府要留住企业不能只靠行政命令,还要留住企业的心。政府需要为企业提供持续经营的环境,给予企业持续的关怀与扶持,并且不要妖魔化企业。

 

  《财经》:两岸货币直接清算业务是两岸贸易、投资合作的重要助力。请问这会成为两岸金融合作下一个突破点吗?

 

  吴敦义:在与李克强先生会面后的第三天,两岸货币直接清算业务就取得了实质进展。台湾的华南银行被核准在大陆办理人民币业务,而大陆的中国银行或交通银行将获准在台湾办理台币业务。

 

  未来两岸货币清算业务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除了给双方带去省钱、省事、省时间等诸多便利外,台湾的银行还等于抢在伦敦、新加坡同行前,成为大陆境外的人民币清算机构。

 

  《财经》:随着两岸经贸合作的深入,以及整个东亚范围内“雁阵模式”的衰落,台湾将如何重新定义自身在亚洲区域产业链中的地位?

 

  吴敦义:台湾希望做亚太的创新中心,希望做台商企业的营运总部,希望做全球性企业亚太地区的营运中心。台湾地理环境优越,不论是前往大陆的北京、上海,或是前往菲律宾、日本、韩国、越南、泰国等地都较为便利。台湾和大陆的产业链结合紧密,这也是其优点之一。只要能够在引进人才、税务制度、出入境管理等方面营造出更好的环境,台湾就会有很大的吸引力。

 

  其实,有些大企业已经来了。像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公司Google就在彰滨兴建亚洲最大的资料中心,投资金额也从最初的1亿美元增至3亿美元。该中心预计在明年初完工,明年底就能开始运作。IBM也在台北南港拥有一个类似的资料中心。

 

  《财经》:您曾说过两岸交流应遵循“先易后难,先经后政”的顺序,您认为经贸合作发展到何种程度后,两岸政治合作才有条件开展?经贸交流为主的阶段中,两岸应如何铺垫社会和政府间交流?

 

  吴敦义:两岸展开政治对话的前提条件有三个:首先,两岸需要累积足够的善意和互信;其次,两岸内部各自都需要在这一问题上形成高度一致的认同;最后,需要有民意的显性支持和监督。

 

  实际上,两岸在经贸领域之外的协力合作在过去四年间已取得非常大的突破。两岸签署有共同打击犯罪、司法互助的协议。不久前,台湾在陆方的协助下一次性抓捕了300多名在柬埔寨、缅甸、中南半岛从事诈欺的台籍罪犯。在警方最后收网的时候,大陆派出专机将散落在各国的罪犯集中送至澳门,再由台湾飞机转送回台。再比如,台中两年前曾发生一起通缉命案,犯罪嫌疑人逃到深圳藏匿起来,大陆公安依照司法互助协议的精神,在找出其藏身地后封锁了现场,并通报台湾方面,最后由台湾刑警在大陆帮助下完成逮捕工作。此外,在包括经贸协议在内的各项协议磋商过程中,双方也都发挥了极大的灵活性。

 

  我认为,两岸交往可以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发展下去,历史终究是会向前行的。

 

  《财经》:读史可以鉴今,您在大学主修历史,又有深厚中华文化底蕴与涵养,您如何看待中国在当今世界的地位与角色?又如何看待台湾与大陆的相处之道?

 

  吴敦义: 两岸关系的发展要行稳致远。远到什么地方?也许远到云深不知处。何年何月才能达到那个远端的标的?难有时间表。因此,想要致远就必须以行稳为前提,假如不能行稳,可能中途就停顿、甚至破局了,而只要行稳,终能致远。

 

  目前,台湾应该把民主政治搞好,继续发展经济,维持两岸稳定和平。而希望大陆像发展经济那样,稳步推进其他领域的改革。当年,邓小平的眼光就很了不起,用“包产到户”四个字就解放了生产力,带领中国大陆走上了改革开放之路。而大陆现在已经从解放生产力的阶段进入了解放想象力的阶段。在很多领域内,大陆的发明专利百花齐放、花团锦簇。大陆有很多人才。我认为想象力革命一定会在大陆发生,而这一革命自然就会创造出很多很精彩的东西。

 

  一个开放、亲和、有信心、有能力推动改革的中国大陆,不只是两岸和平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全人类所共同期待的福祉。我认为两岸一定要真诚相待、彼此祝福、互相扶持。我对国家和历史的发展持有一个完全开放的心态。大家应当珍惜今日、期待未来,而且要用良善的心去期待未来,这就是我的两岸观,我的世界观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