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修谱无国界   谱牒文化薪火传(三)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吴展明  文章来源:至德文化博览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5/25 16:29:55  文章录入:gohwu  责任编辑:gohwu
 

三、吴氏族谱特色

韩国吴氏族人在认真学习、移植、继承和弘扬传统谱牒文化的基础上,结合本国和本族的实际,根据时代的要求,对传统族谱进行了必要的改革创新,具有自己的特色。主要是:

其一、几种族谱类型

1碑谱    约在明洪武年间,吴思忠将“先世分派”世系刻于石碑上,名《誌石记》,殉葬于其父吴广信坟墓中。公元1455年(景泰六年),兴阳义今女从广信崩冢中发现,后被吴润宝收藏。(按:《誌石记》,撰文时间署以“唐咸通五年二月日”,吴思忠誌,疑有误。)

2墙壁谱    公元1600年(明万历二十八年),领议政公吴希文在吴氏三十世系图《族图记》中记述:“窃闻先世族图在族兄安国氏家,躬造访问,则有一障子,大如一间壁许,上书始祖检校军器监姓讳,其下列画而分派,书内外子孙世系职讳,无不备载。乃同宗孙功曹典书讳光廷亲自草创,未及整理而违世。”

3汉文书写谱    公元1747(乾隆十二年),县监吴大经编纂的《罗州吴氏族谱》,是当时用毛笔誊抄在韩国纸上的。1995720,由吴连洙影印再版。另还有1769年长兴己丑谱、1844年长兴甲申谱、1907年长兴丁未谱等,均用汉文刊刻出版。这一时期,各家族修谱大致如此。

4韩文、汉文混合书写    1994年出版的《海州吴氏判事公派谱》,谱名用韩、汉两种文字并列书写;长兴吴氏谱中的吴瞻十五世孙遇庆,在谱中则是韩文与汉文间隔交错书写的;还有一种是:用韩文书写,在每一个段落后边将翻译的汉文书写在括号内。

其二、门类设置日益走向完备

1、公元1397年,由松隐堂吴卓真编制的《三十世系图》,按作者所言:“我世系传统,也谨按新罗国史总论,东方初无吴姓,至智证王元年庚辰武惠公东渡以来,吴氏始显。而又考我五世祖锦成君讳淑珪所传统系录,自武惠公至二十四世海州君讳贤辅……”此“三十世系”仅有吴卓真《世系图说》一篇,其门类可以说是很简略的了。

21747年,吴大经编修的《罗州吴氏族谱》分上、中、下三卷。上卷有序言、吴氏来东文跡纪等史料15篇,凡例和世系图录;中卷和下卷均为世系录,末尾是《印书始终记》和跋文。实际上,该谱基本由史籍汇编和世系图录两大部分组成,加上序言、凡例、后记,这种框架结构成为以后历届修谱的基本格局。

320033月出版的《长兴吴氏大吕洞教授公派世谱》设写真图照26幅、序文集、宗族上古史、吴氏世代居户和长兴吴氏分贯世居事迹、科举官行状录、凡例、世系图录、附录、后记等12项,门类设置比较齐全。其中收录从1769年至2002年序跋18篇、人物录237人。有的族谱还设置《索引簿》,方便读者检索资料。

其三、改革世系图录   

韩国吴氏族谱多次提到“略仿苏老泉谱例,适合于旧谱之规”及“舍繁取简之要义”。“略仿”二字说明原则上按欧苏五世一提之体例,但也不拘泥于欧苏之法,要进行改革,采用先合(总)后分(派)之法进行编写。以长兴谱为例,设世系图﹙表﹚和世系录两大部分。

1、世系图表    先绘制从一世祖黄帝到45世祖吴瞻为《吴氏上古血统系图》,再绘制入韩鼻祖吴瞻至30世兵马节度使长兴始祖吴天佑为《吴氏世谱系图分派图》,以上均为吊线图。又绘制从一世祖吴天佑至27世《长兴吴氏世系图》,将此图分为两段:从分派一世祖天佑至十世祖应震等同辈13人为第一段,用吊线图表示。第二段是每页按18世一提绘制成总世表,直到27世当代出生人为止。这样的世系图表,既起到了纲举目张的作用,又是一份“按图索骥”的索引册。

2、世系录,俗称世系文字谱,每页“横间六阶”﹙韩国谱语﹚,按编写世系录的要求,将内容撰写于宗名门下,分为两段:从一世祖吴瞻至30世天佑为第一段;从长兴一世祖吴瞻30世天佑(1410年全罗兵马节度使)编写到当今出生人口为第二段。第二段的特点:一是要编制两条并行的世次;二是世系图表与世系录宗名和页码的对号相符。概言之,这种世系图表与世系录互相联系、互为补充,形成一部完整的谱书,为当今编纂族谱的一种得体之法。

其四、根据韩国历史实际和现实需要,采用多元化纪年法

1、在世系录中采用西纪(公元纪年)、中国王世纪年、韩国王世纪年和干支纪年四种形式相配合。如《长兴吴氏大吕洞教授公派谱》吴瞻第20世孙吴璟的生年书为“(宋)神宗庆丰四年、(高丽)文宗三十六年(1081)辛酉生”。也有仅用西纪、韩国王世和干支纪年的。

2、从公元669年(唐高宗总章二年)新罗文武王开始至1895年李朝时期,均使用中国历代王世年号。如锦阳君吴谦《罗州吴氏族谱遗失及裒集事迹记》文中署“万历六年戊寅四月十五日”。

3、因奉明朝为正统,视清顺治入关后的年号为“清倭年号,有意识的忌避”,另编制“崇祯纪元后年代”,从1645年开始,延伸到1945年止,也有使用到当代的。如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吴晋周撰《海州吴氏族谱跋》(又名《戊寅谱跋》)署日期为“崇祯甲戌后八十五年戊戌孟夏上浣”;1824年(清道光四年),吴得让撰《长兴吴氏族谱续叙》所署“崇祯纪元后四甲申(纯组二十四年)元月日”即是。

4、教育界使用孔子诞生纪年。韩国著名学府成均馆长金敬洙于1993年在《成均馆答通文》后署“孔夫子诞降二千五百四十四年癸酉三月日”。

5、使用檀君纪年②。1955年,吴宗淑在长兴《乙未谱跋》文末署“檀纪四二八八年乙未三月下澣”。

6、使用大韩民国光复(指1945年日寇战败投降)后纪年。如《梧下居士罗州吴公讳九锡孝行碑》时间署以“大韩民国光复四十六年六月日星州李根淳撰”。

其五、配偶、岳父、女及女婿、外甥入谱颇有特色

公元1474年丁卯罗州吴氏谱《凡例》规定:

1、谱中人物“各在其名下旁注表德、别号、生卒、丘墓、科第;

2、配偶“姓氏、贯系、及其先代名贤达官”;

3、子女次第:先记男,后记女。“男未命名,女未适﹙嫁﹚人者,只书曰子、曰女。”女出嫁后只写名,其姓随男方;“女婿亦书姓、乡、父名与科第职品及先代名贤达官”;“外孙只书三代,不书生卒、墓所,唯书官职”;“本宗不书姓,外孙必书姓,以别内外之宗。”这种将亲戚关系记述三代的连环谱,为后世修谱提供了佐证资料。公元1578年(明万历六年),吴谦在撰写《罗州吴氏族谱遗失及裒集事迹记》时,尝苦于缺乏资料。他说:进士吴淑珪之后至中郎将吴偃,“其间年代则长远,而祖先名讳无从可考,常多闷然者有之矣。”他又说:万历六年四月,幸好“乡人郑梦虎自称同谱系云,袖持久远族谱以示余。余考之,则吴淑珪、郑可臣之考,同为郑宝儒之婿,诣郑松寿,而吴淑珪之子、吴庆延子、吴光佑名讳世次,昭然可考矣。”吴谦感叹:“噫,世代久远,记其所闻,而为谱诸门所录,互有详略而然耶!”在女婿郑松寿家谱里,“其上两祖庆延、光佑,始得因是而知之”。当代有的学者利用这种连环谱提供的信息,进行学术研究获得了一些成果,已引起谱牒界的重视。

其六、将搜集整理资料、谱牒研究与编修族谱相结合

韩国吴氏族人将搜集到的各种族谱资料进行认真整理,按类别编辑出版了《罗州吴氏事迹》、《罗州吴氏由来》、《罗州吴氏由来追录》、《庄和王后遗迹实录》、《吴氏,我们是一家》等专辑史料和吴相建论《族谱》、海州吴氏乡派《海州吴氏之本源及今日之现实》、吴永焕《吴氏三十世系图和族图跋》等研究论文集,内容翔实,很有价值。另还编辑出版了《韩中主要王朝历年表》、《崇祯纪元后年代检索表》(公元16461927年)、《东西洋年代对照表》③、《族谱索引簿》等编谱和阅谱工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