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氏入粤始迁祖吴居厚及其后裔概况(1)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吴锐麟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5/14 17:53:47  文章录入:吴锐麟  责任编辑:吴锐麟
 

    吴居厚(1038-1114)简历:他是得姓始祖吴泰伯的第七十世,吴彦倫之子,字重本号敦老。初名居实。祖籍江苏无锡梅里村人。北宋政治家,是赵宋一代变法理财的能臣,官至拜尚书右丞。进阶中书门下侍知枢密院同平章事。生于北宋仁宗宝元一年戊寅(1038年) ,卒于宋徽宗政和四年甲午(1114年) ,享寿七十六岁。

    嘉祐八年癸卯(1063年) ,二十五岁荣登进士。   

    熙宁三年庚戌(1070) ,任武安(湖南长沙)节度使推官,奉行王安石新法甚力,升大理寺丞。

    元丰二年巳未(1079)任河北常平仓提举。按照新法精神,增订【损役法】五十一条,把新法更推进一步,财政收入颇见成效。神宗赐银绯,晋升京东转运判官。不久,又升副使、转运使。更议盐法,募民养保马,竭尽心力。财政收入巨增。神宗重贘,再次晋升为天章阁待制。四年辛酉(1081) ,在任京都转远使期间,以盐铁赋税之利。资助河东换马牧养;拨出大铁钱20万缗(一缗为一千文钱) ,支援陕西边关急需军响及募民养牧马匹,进而安置游牧百姓。神宗嘉誉其"于职分之外,恤及他路。非才智有余不能"。

    哲宗即位后,王安石新法与权贵冲突严重,弹劾不休,吴居厚亦遭弹劾,被贬为黄州(湖北黄冈县) 团练副使,不久转知庐州(合肥)。绍圣元年甲戌(1094) ,吴居厚以集贤殿修撰有功,起用为江、淮、浙转运使,掌管东南六路遭运,兼管制茶、盐等事。随即疏浚运河,不但有利遭运,更有利灌溉农田。深受百姓赞赏及谢恩君皇,哲宗升户部侍郎、户部尚书。后晋光禄大夫、中书侍郎加门下侍郎。次年(1095) ,以龙图学士知开封府。继后,奉旨修永泰陵(唐代宗李豫陵墓) ,出任桥道顿递使,其间因久雨耽误期限,被贬知和州(安徽和县)。后为陕西转运使,复任开封府尹。

    崇宁二年(1103) 四月,徽宗晋封中大夫,拜尚书右丞。三年(1104) 九月,为右光禄大夫、尚书右丞加中书侍郎。五年(1106)正月,以右光禄大夫、中书侍郎加门下侍郎。

    大观元年(1107) ,因年事已高,徽宗为照顾吴居厚身体,以资正殿学士改任鸿庆宫提举、东太—宫使,恩许仍服团金毬文带。后知毫州、洪州,改太原道东门、佑神观使。四年(1110) 八月,以资政殿学士、宣奉大夫、佑神观使加门下侍郎;十月,迁升知枢密院同平章事。

    徽宗政和三年(1113) 正月,以武康节度使知洪州。初迁豫章洪州,建阁于闽,徽宗赐"褒贤之阁"四字门匾,以示宠异。

    因权臣对新法弹劾不休,王安石新法受阻,王安石被迫去职,由吴充继他任《吴充是宋主簿,王安石襯家,是权倾一时的大人物,为首激烈反对新法》。吴居厚力谏宋帝不从,自知已失宠幸。徽宗政和三年癸巳(1113) ,辞官携家眷引退迁居广东南雄。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