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堰吴氏康熙丙午四修谱序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雪堰第一世家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3/29 8:28:49  文章录入:gohwu  责任编辑:gohwu
 
       按:世谱四修于康熙丙午年(1666年),距三修27年,由东分四房十二世尔玉公(生櫽)纂修,四修时族中已有近800人口。

四修邀请了地方的鲁桐声(鲁钊)先生加盟,第一次有了人物传记,传记从一世高益府君开始到十二世,时间跨越300年,其中由桐声先生执笔的传记有男八十五篇、女十四篇,尔玉公记有一篇。

四修是雪堰吴氏世谱一次里程碑的续修,其中的传记成为雪堰吴氏早前三百年宝贵的历史资料,特别是关于始祖高益府君当年毁屋为筏,飘湖徙居的事迹,没有传记将成为永远的谜团。四修的另一贡献是收录了一篇关于雪堰吴氏祖源的文章《源流实录》,这文章后来颇受争议,但过了350多年后的今天,证实这文章的关键内容属实。关于此文的详情请看本博客中《雪堰吴氏祖源考》一文。

四修对雪堰吴氏的历史传承具有重大意义,纂修四修的尔玉公为顺治丁酉(1657年)科举人。遗憾的是为四修作出贡献的鲁钊先生身世不详,已无从考证。

四修的序文由鲁昭先生执笔,这是继首修叶少湖先生后的世谱中第二篇序文。

 

康熙丙午续修族谱序

吴氏之谱,自嘉靖戊午叶君少湖修之,有图无传。万历戊申、崇祯已卯,其族人希乾、惟一续修,止刻世表,图与传终弗成,则吴人之征不显、幽不阐,食德者聿求无本,盖观型靡所据也。

康熙丙午之秋,吴之长者致盟于余,余祥览旧谱,喟然叹曰:甚哉!谱之不可不修也,祖宗之德泽不足传、训迪不足逑则不修;子孙之遗忘日益深、衰微日益盛则不修。

然为人之祖宗,未有不愿其子孙为贤者;其子孙,未有不愿其祖宗之传者。为前人不知后人之为何人古闻之矣,至后人不知前人为何人,尚忍言哉?是故谱之不可不修也。况吴氏之族不见龙门之史乎?世家爰首泰伯见称,孔子实以三让为至德,传至季子,坚守斯义,其志总归于让。

让非礼之意耶,遵礼而敦让,则爱吾父以及人之父,敬吾兄以及人之兄。终其身无事不本于孝悌,而人咸率其教让之所施,不既广且远哉。準乎,是而推行之,能爱斯能孝,孝岂必剜肝刳股。吾亲冀吾之为善,而克顺其志以自淑,吾躬可言孝矣。能敬斯能悌,悌岂必长枕大被。苟不至一言不合而同室操戈,抑又可言孝悌矣。兄弟合而父母顺,家人宜而天下平,礼言大同斯之谓欤。

循古人之法而立,则为子孙而可受,为祖宗而可尊,岂特古史世家以吴为首,即南国之有家者,亦莫不易以其父子兄弟为法,而家之克世安有替哉?於是谱成而为之序。

                                                                                                                       同邑桐声鲁钊撰

译文:

吴氏的家谱在明嘉靖戊午年由叶少湖协助创修,当时有图无传。到了万历戊申、崇祯已卯,其族人希乾、惟一续修,仅刻世表,图与传都没有,则吴氏家族的特征就不能显示,许多内情也无人所知,培养品德的人无本可求,树立榜样也没有根据。

康熙丙午年的秋天,吴氏家族中的长辈要我帮助续修家谱,我详细地看了原来的旧谱,深有感慨:家谱不能不修,否则祖宗的德泽就不能传播,许多教诲就不能传承。如果不修家谱,子孙的遗忘就越来越多、也就会变得日益衰微。

作为祖宗的,没有不愿意他的子孙成为贤能的人;作为子孙,也没有不愿意其祖宗能代代相传。曾听说过前人不知道后人是怎样的人,如果后人不知道自己的前人是谁,能忍心这样说吗?所以谱不可不修也。何况吴氏家族难道在史记中没有记载?在三十世家中第一个就是泰伯世家,孔子也称赞三让为至德,吴氏传到季子,仍旧坚守其高尚品德,所有的志都归于一个“让”字。

“让”不就是“礼”的意思吗,做到遵礼而敦让,就能爱自己的父亲及别人的父亲,尊敬自己的兄长和别人的兄长。人的一生没有不以孝悌为本,所有的人都听从教诲和以此为榜样,其意义不是很深远吗。对了,照这样做下去,就能相亲相爱、就能讲孝悌。能孝就能做到剜肝刳股。任何人的亲人都希望自己能善良,能敬重别人的意愿来要求自己,那就可以说是孝。能做到敬重也就能做到孝悌,能孝悌就能兄弟友爱悌。如果一言不合就同室操戈,又怎么能讲是孝悌呢。兄弟合而父母顺,家人宜而天下平,《礼记》中讲的“大同”就是这样的意思。

按照古人的方法建立家谱,为子孙可得以传授,为祖宗可得到尊重,不是古史之中世家特以吴为首,就是在南方的家族中,也没有不把父子兄弟的关系作为家法的依据。而家族中的世代关系还能用其它方法来替代吗?於是谱成而为之序。

 

天气: 多云 -2℃ ~ 3℃ 东北风 4级

2011-2-15(农历辛卯年一月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