稚晖先生的故乡情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雪堰第一世家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3/29 8:16:04  文章录入:gohwu  责任编辑:gohwu
 
       稚晖先生自小丧母,七岁就被外婆陈太夫人带到无锡江尖抚养,当年就业师张鼎臣接受启蒙,此后基本在无锡生活,虽然有时也随父亲返乡,但大多数时候还是在无锡生活,包括夫人袁蕴生也是无锡人。

吴稚晖平时一口无锡话,至老弥淳,许多人多认同他作无锡人。吴稚晖总是笑着说:“说我武进人可,无锡人可,总之,是中国人也。”但吴稚晖对家乡雪堰桥,对吴氏家族一辈子情深意厚。

稚晖先生作为辛亥老人、党国要人,作为发展文化的杰出贡献者,一生奔波繁忙,但始终关心着家乡和家族的发展,做了许多实事,这些事情延续至今仍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办学

1900年,吴稚晖在其父逝世回乡守孝之际,奔走于亲友之间,提倡“废科举,兴学堂”,即停办以四书五经为授课内容的私塾,兴办以现代科技和白话为内容、男女平等入学的现代学堂。雪堰有识之士积极响应,吴稚晖于次年(1901年)春会同镇人吴宪成、钱铁生,在雪堰桥南街梢创办“三等学堂”(今雪堰中心小学前身),由吴稚晖担任名誉校长。1902年,学堂迁至北街吴氏分祠旁,改名“道南小学堂”。这是武进历史上第一次现代的小学。

1922年(民国11年),吴稚晖回乡,在道南小学召开大会,向教师和乡人发表演说,宣传“废文言、行白话,推广拼音字母”,并篆书了“良工有道,大化其南”八个字。

1926年(民国15年)路过家乡时,为道南小学题写的校训“勤朴”。吴稚晖一生治学勤奋,生活简朴,这二字也正是他自己的写照。

1946年,先生已八十二高龄,依然热心为家乡集资造“私立道南初级中学”,并把八十寿辰时别人送的十两黄金捐赠学校。

因为吴稚晖和大资本家荣德生关系密切,在道南中学的建造过程中,荣德生先生大力支持,为此学校礼堂称为“怀德楼”。

当时有人提议中学命名为“稚晖中学”,老先生说前已有道南小学,也就称“道南中学”吧,先生一生为人不图名利。

二、造桥

1927年,无锡荣氏家族在认购50万元二五库券上与蒋介石闹翻,蒋介石以勾结军阀的罪名对荣宗敬下通缉令,查封了在无锡的荣家工厂住宅,连厂区煤堆上都贴了封条,两房十六、七个男女老少都被赶到天井中,无处安身。绝境之中,荣德生找吴稚晖相助。对于荣家的大祸闯,吴稚晖全力相助,吴稚晖又约请蔡元培、李石曾以及国民政府代主席张静江四位党国元老,面见蒋介石求情疏通,最后事情得到解决,荣家才免遭灭顶之灾,为此荣家对吴稚晖感激不尽。吴稚晖先生一生不受人馈赠,荣德生无以为谢,正好在无锡组织“千桥会”,也就想到为吴老大家乡造桥。

造桥从1929年开始,第一批桥造了“顺塘桥”、“万寿桥”、“绣衣桥”、“凤衣桥”、“周渡桥”、“故城桥”、“清云桥”、“大港桥”、“圣烈桥”、“怀德桥”等10座桥。这些都是用当时最好的钢筋水泥造的,每座桥上都有殷氏兄弟题写的对联,碑文镶嵌在桥边上。原本还会继续造下去,但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造桥就此搁置。80年过去了,有些桥至今依然完好。

对于雪堰镇来说,顺塘桥和怀德桥最为重要,分别是雪堰镇的南北通道,对此后镇上的经济发展十分重要。

三、通公路

1908年,沪宁铁路通车,无锡从此有了火车。但当时距无锡仅20多公里的雪堰桥依然交通闭塞,去无锡只能乘走水路乘那种人工摇的船,去无锡一次要好几个小时。到了1921年、1927年才分别有了通往常州和无锡的轮船。和雪堰桥同样处境的是临近的宜兴,宜兴是个人杰地灵、物产丰富的地方,但交通闭塞。 1930年无锡到宜兴开始建造公路,公路最初规划并不经过雪堰桥,因为一过雪堰桥往无锡就要进入山区给修路增加了难度,但雪堰桥是吴稚晖的老家,因为吴稚晖公路最终还是经过了雪堰桥,沿太湖的十八弯进入无锡。1934年的3月10日,锡宜公路正式通车,这对雪堰桥后来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据说吴稚晖在公路的建造期间,多次来到故乡。白天带了几只大饼去闾江的山头看修筑公路,晚上回到雪堰桥,睡在道南小学礼堂的讲台上。当时吴稚晖已经是叱咤风云的党国元老,但老家依然是破烂不堪的几间平房,不能住人,这对于现在的人来讲,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从1990年的为家乡办学开始此后的半个世纪中,吴稚晖先生对雪堰桥的发展功不可没。

四、主修雪堰吴氏世谱第十一修

未完

天气: 晴 - 多云 28℃ ~ 36℃ 偏南风 3-4级

2011-7-30(农历辛卯年六月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