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豹》建太伯墓庙于梅里皇山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吴金全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3/21 18:55:58  文章录入:吴金全  责任编辑:吴金全
 

吴郡守《糜豹》诏建太伯墓庙于梅里皇山

 

在吴郡守《糜豹》考一文中,根据《苏州府志》考证,糜豹是东汉吴郡太守,是毫无疑问的。 那么,吴郡究竟是指那个地方?因为旧中国历朝的建制变化很大。既然糜豹是东汉吴郡太守,当以东汉建制为主,查《吴郡志》和《苏州府志》,都有同一结论:

“后汉顺帝永建四年,分浙江以西置吴郡领县十三。” 《苏州府志》(注):吴(县)、海盐、乌程余杭毗陵、丹徒、曲阿、由拳、钱唐、富春、阳羡、无锡、娄县十三县。值得注意的是,东汉时期,无锡也是棣属吴郡管治的。

在吴郡守《糜豹》考一文中提到:《糜豹》“建吴太伯庙于阊门外”。请注意:这里只说吴太伯庙建于“阊门外”,并没有说距“阊门外”多远?十里、八里或更远也可以,都属“阊门外”,只要在吴郡范围内,就是“阊门外”了。据资料介绍,阊门,乃苏州古城之西门,通往虎丘方向。假如我们从苏州城西门出发,沿虎丘方向往西走,就可以走到无锡。那么,“建吴太伯庙于阊门外”的无锡,以至梅里,就不是没有可能的了。

我多次注意吴郡无锡“阊门外”的字眼,是因为我看到了吴存礼编的《梅里志》(附件1之“历朝崇祀褒典”一文中的一段话:“汉桓帝永兴二年四月,命吴郡守糜豹道茔域,宏以门庑,周以垣墉,祀以王爵,给二十户充至德庙洒扫,豹另加三十户,另给五十户守卫王墓。”照此推理,吴郡守糜豹于永兴二年去建的不是太伯庙,而是太伯墓及其附属建筑工程,与《苏州府志》所载“建吴太伯庙于阊门外”。不是自相矛盾吗?

众所周知,太伯墓是在无锡梅里皇山,除非无锡是属吴郡管理,吴郡守《糜豹》,才会跑到无锡,去监修太伯墓及其附属建筑工程。从《苏州府志》找到了答案:对!东汉时,无锡确属吴郡管理。但关键的“建吴太伯庙于阊门外”,在(清)吴存礼编的《梅里志》之“历朝崇祀褒典”一文中没有出现,只有“给二十户充至德庙洒扫”,“洒扫”不是“建筑”,令人费解。因为“永兴二年糜豹建吴太伯庙于阊门外”,是人所共知的。

带着疑惑,我翻阅到吴存礼编的《梅里志》卷四,糜豹写的“太伯墓碑记”(全文见附件2,恍然大悟。该文称“汉永兴二年,吴郡守糜豹记曰:……..不意受命南邦,诏建太伯墓庙于皇山……瞻庙貌之日新…….。”其中“诏建太伯庙墓于皇山”,短短几个字,真是重如泰山,字字值千金,还解决了千古之迷。原来汉永兴二年糜豹“于阊门外”建的“太伯庙”和“太伯墓”,均在无锡梅里皇山!

话又说回来了,谁不知道“阊门”在苏州,“阊门外”的“太伯庙”,就在苏州,怎会跑到无锡去呢?还有“正史”《苏州府志》为证,原来苏州“阊门外”就有座“太伯庙”,是糜豹于永兴二年所建(注:也有说是韩整守吴所创),至后梁乾化四年(910年),吴越钱鏐才徙庙入“阊门内”,言之凿凿,无懈可击。难道吴存礼笔下,糜豹写的“太伯墓碑记”是假的?他又有什么理由造假呢?吴存礼笔下,糜豹写的“太伯墓碑记”是真?是假?毕竟吴存礼编的《梅里志》,不是“正史”,纯属个人“野史”,有待谱学家鉴定。

但“阊门外”这三个字,为我指点迷津,这就是我上面说到的,“阊门,乃苏州古城之西门,通往虎丘方向。假如我们从苏州城西门出发,沿虎丘方向往西走,就可以走到无锡。”加上无锡属吴郡管理,吴郡守糜豹在无锡 “诏建太伯庙墓于梅里皇山”,就顺理成章了。

 

附件1:吴存礼编的《梅里志》卷二:历朝崇祀褒电 97-98

附件2:吴存礼编的《梅里志》卷四: 糜豹《太伯墓碑记》第180-181

 

注;以上资料,摘自:《无锡地方文献丛书》无锡市史志办公室、无锡太湖文史编纂中心合编的(清)吴存礼编《梅里志》

                     中国文史出版社  20059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