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道台府:官解吴引孙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共乐壶天  文章来源:壶天拍人文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3/18 9:47:24  文章录入:gohwu  责任编辑:gohwu
 

 

p7

     吴宅主,历官浙江宁绍台道道员,广东按察使,新疆布政使,浙江布政使等职。由于吴引孙多年在浙江任道员,人们便称他的宅第为“吴道台宅第”。从吴引孙自述年谱中来看,这所豪宅建成于1903年,当时吴已升任新疆布政使,应该是“藩台”了。后来吴氏还一度署理过新疆巡抚,他在清朝的最后官职是浙江布政使,并获赏头品顶戴。所以,不应叫“道台府”,该称“藩台府”。

    耗时5年完工的吴府,的确给人留下深印。

p8

 p9

   扬州仅有的一处浙派建筑群,俗称“99间半”,位于扬州老城区东部古运河西岸。远远望去,错落有致的马头墙中独立着一座小洋楼。

    对吴引孙生前的职衔最准确的称呼应是“头品顶戴,浙江布政使”,而不是“浙江宁绍台道道员”。所以,把这座华宅称为“吴道台宅第”,并在轿厅廊庑陈设了道台的衔牌执事,显然与主人的身份不符。   

    吴引孙的测海楼,是晚清东南地区颇负盛名的藏书楼,时人甚至将其与宁波范氏天一阁,虞山瞿氏铁琴铜剑楼,聊城杨氏海源阁并称中国四大藏书阁。吴家藏书始于吴引孙祖父吴次山,其藏书处名“有福读书堂”。吴引孙幼时,祖父常以“有福方读书”等语教育他,勉励他努力读书,认为只有读书才能得到福分,吴引孙收藏图书,就是继承了“祖庇”。

  

p10

     进入宅第东门,经过天井门厅,便会看见这座坐北朝南、东北西三面均有开放式回廊的两层欧式建筑。灰墙青瓦配以红砖拱门的小楼,既典雅又现代。走廊外嵌赭红色砖垛、拱券砖柱。内墙为青灰色清水整砖,屋檐盖红瓦。一楼面阔四间,其中主房二间,两侧廊房各一间,上下两层合计八间。用柳桉木制作的木质百叶飘窗,室内的吊灯、壁炉、唱片机,处处透出浓郁的西式风情。

    沿一楼东侧书房的楼梯盘旋而上,是曾作为卧室与起居室的二楼,现在陈列着吴氏后人吴征铠在国外的留学照片。整座小楼的北面是小花园,种有八株枝繁叶茂的桂树,与一楼拱门齐高。秋风乍起后,定是满园桂香。

     吴氏藏书楼取名“测海楼”,其义为:学深似海,登斯楼读书,无异于以蠡测海,含有“学无止境”之意。“测海”二字出自《汉书·东方朔传》。当年测海楼的藏书量要远远超过浙江宁波的天一阁。天一阁藏书五千余部七万余卷已经被世人称为“南国书城”,而测海楼的藏书已达8020部247759卷之多!其总卷数是天一阁的三倍!吴引孙每购置一部书就作一记录,记下所购书的卷数、购买的钱数,精心地盖上“真州吴氏有福读书堂”的藏书印,还组织人将这些书统统编为一部书目,题名为《扬州吴氏测海楼藏书目录》,并刻印成书。

    旧社会,文化常受以摧残,测海楼藏书的命运也不佳。1927年测海楼遭受到军阀孙传芳部队士兵严重的骚扰,驻楼军官偷走了数百册善本书。为了避免藏书再遭受损失,吴家人经过匆忙的商量,计8021种589箱,决定以四万元极低廉的价格,1930年卖给北平书商王富晋。

p11

     吴氏小洋楼好像一扇待时而开的大门。当国运乖张之际,门虽设而常关。当国运亨通之时,吴家子孙便从这里通向凯旋之路。在吴氏兄弟的影响下,孙辈多学业有成。佼佼者有:民国时交通部沪宁杭甬两路总工吴征钰;诗词和剧作家吴征铸;医学家吴征鉴;物理化学家吴征铠院士;植物学家吴征镒院士。兄弟四人同时与1978年的全国科技大会,成为扬州人的美谈。

    吴引孙是清末扬州籍的达官显贵之一,由他亲手建起的浙派风格吴道台宅第已成为扬州古运河畔的著名景点。建于1904年,坐落扬州市区泰州路中段,当年宅主吴引孙道台用40万两纹银,仿造宁绍台道衙署,结合扬州建筑风格建设而成。

    宅内的那眼水井无论干旱多么严重,它的水位永远不变;测海楼前的金鱼池,即使用抽水机连续抽水几天几夜,池内的水不会见底,因为有一条地下管道于古运河贯通,金鱼池百年来毫无淤塞腐变,这一奇观令人惊叹。

    老吴也是洋务派,西洋风格的后院不一般:

    法国的玻璃,西班牙的窗。

p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