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史与家谱互补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吴金全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3/15 11:33:10  文章录入:吴金全  责任编辑:吴金全
 

一.“国史”与“家谱”互补

    最近,我看了吴成瑜《关于39世武、国与安国的问题》一文,他引经据典、深入浅出、以理服人的认真态度,使我深有感触。

他提出:“如要衡量《统谱》与《后汉书》的可信度,我更相信《后汉书》,因它不管再版多少次,都会与原著一致,而谱的质量远赶不上国史书,因历次修谱者的素质参差不齐,变数太多,总免不了会出些差错。不管是统谱还是支房谱都有这样的问题。”

    看到这,我不禁想起你们是要修国史,还是要修家谱?!的那句话,一方坚持家谱要服从国史,修谱要以国史为准,另一方则坚持既然要修家谱,就必须要好好研究研究谱()”。问题是出在如何正确对待如胜谱

正如吴成瑜所言:“其实,这个问题并不复杂。既然是修统谱,就该还历史以本来面目。我觉得:国史和家谱之间的关系,是互补而不是对抗的。以谱为本,以史为鉴才是修谱的根本准则。在讨论问题的时候,对事不对人,切不要乱扣“帽子”,要以太伯的“谦让”至德精神,和谐共处,目标一致,就是“还历史以本来面目”。

无锡第二次由吴若远主修,于志宁在《伯高吴公重修世谱系》中就提到:“由四十一世祖东汉灌阳县如胜所修之牒,上摭史册所载, 参以诸吴宗系,质诸家老相传之语,总为一帙图。”在这序言中,就说得很清楚,修谱的三部曲:

1.       上摭史册所载”:“摭”就是摘录,“史册”就是史书,当然就包括“国史”,还有其他史书,如“史记”“左传”之类了。往上参考、摘录史册的有关资料,以填补“家谱”的不足,这是其一;

2.       参以诸吴宗系”:也就是说,“重道支系”参考“征生支系”,或“夫差支系”参考“征生支系”,互相借鉴,取长补短。这是其二;

3.       “质诸家老”:也就是说,“家有一老 如有一宝”,村里 的父老乡亲,他们文化低,写不出,但记得清,请他们口述,也是一个办法。这是其三。

在上述三个基础上,再“纤悉详究,精别雠校,一据以实。” 也就是说,还要“详细解释”、“精心校勘”,最后,根据实情处理,也许,做到如上几点,也许就是最好的“家谱”。

但是,经历了几千年的人祸、天灾、战乱,大逃亡、大迁徙,要搞一个全国性的《大统谱》,谈何容易。特别是远祖世系,现今更是混乱异常。早有“佚名”者在网上提出过,宣公世系,就有南北谱系之分;我细查宣公世系,就有“重道”、“征生”、“夫差”之别。越查越糊涂,还不如放下心来,先搞好本村、本乡、本县、本省的族谱,再广而扩之,再扩而合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