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ign=center]岱东吴氏家谱史简介[/align]
[align=center]首续家谱[/align]
始祖容,元末明初(公元1368年左右)由河北枣强迁居泰安岱东清泉村。经七代人的辛勤耕耘,不懈努力,家境富有,田园不少,人丁兴旺,书香门第。五、六、七三代人,识字明理,为官省城,辞职处士,乡间保长。岱东吴氏家族随同明朝的兴起、强盛、消亡而发家、富有、衰败。
七世祖希孔、希孟,明万历十三年春(公元1585年)建义冢,立碑,修墓,首续家谱。地点在:泉河东岸之上,南至官路,东邻李帮卿,西和北自己管业地。“欲葬不必问,既葬不必谢。”(这十个字呈现了七世祖多么仁义、宽宏。)“岁久葬满,再从管业地扩之。”并且指出“不恤葬者之情非仁也,不成先世之愿非孝也。”(七世祖为何等人已跃然纸上。)
[align=center]二续家谱[/align]
明末清初,八世祖十二人、九世祖二十三位、历经战乱和“重大变故”,舍弃家园,秘迁祖茔,分散逃亡各处,各自为生。族中有心人,于清康熙五十五年(公元1717年),集聚邱家店,十七位各世先祖会首公立于村南(现村内小学墙南),建祖茔、立祖碑,追溯记载五至十二世(八代)136人。这是事实上的二次续谱。
由于追忆有误,或某种原因,五六世颠倒,嗣序不清,难以后续。碑记请外姓张氏为序,只字没提明先祖,妄图依永科为始祖,以邱家店为始居地,遮掩或佯为不知明朝三百年家族史。
细阅邱家店老谱及官庄老谱,当时谱中人物只及碑谱中人的五分之一。并且十七位公立人中,十六位来自其他村庄。(邱家店和官庄只有盛一人参加。)
[align=center]三续家谱[/align]
二续之后,又经两代人,即九世祖之俊祖后辈,于清乾隆年间(公元1777),为纠正邱祖谱碑中的差误,仅为本支又自十二世续至十四世,并规定了起名字例:十五世用曰,十六世用中,十七世用正。这是客观存在的一次续谱。三续家谱虽没有留下真迹,也没有留下续者名氏,但功不可没。三续不仅存在,还有谱书。既然有谱书,必定有序文,必定有署名。三续的年代很接近于二及首续的年代,所续内容毕竟接近于客观事实。不知何故,不知何人后续者把三续删除干净,唯剩下希孔公置义冢碑记。四续宝善祖是以三续旧谱书为据而续的,否则后世很难知道还有三续的存在。
[align=center]四续家谱[/align]
清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十六世宝善祖,依据三续老谱,查墓碑,访老人,走村窜户,广为搜求,自十四世续至十八世,并规定了后世的起名辈分:十八世用福,十九世用寿,二十世用传,二十一世用家。难能可贵的是,把前世保存的“希孔公建义冢碑记”,自加前言和后语的流传了下来。
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7年),于沙峪沟发现了五世祖文进、六世祖永科的墓碑,以及明万历年间的谱碑。从而澄清了邱祖碑上的差误,并且证实了“希孔公建义冢碑记”是的确有其事的。
[align=center]五续家谱[/align]
民国二十年至二十一年(公元1931——1932年),邱家店十八世运章,官庄十九世相孚,分别续修了本支家谱,自十八世续至二十世,并规定了后世起名的用字。
邱家店希孟后世:二十二世用忠字,二十三世用孝字,二十四世用仁字,二十五世用恕字,
二十六世用信字,二十七世用义字,二十八世用和字,二十九世用平字;
官庄希孔后世:二十二世用忠字,。二十三世用恕字,二十四世用继字,二十五世用世字,二十六世用仁字,二十七世用义字,二十八世用衍字,二十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