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西南吴氏通谱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吴西顺  文章来源:本站编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2/28 22:41:07  文章录入:吴卫东  责任编辑:gohwu
 

参泰伯85世孙吴万清明景泰元年编修的《吴氏族谱》:

夫差23谏议大夫吴暨/太子鸿/友(避难隐休宁)-弥庸23--句馀24--(名直)25--(蹶由)26--(彰)--------吴芮28(景德镇)——吴浅(第3子,封便项侯)29——吴信30——吴广志31——吴千秋32——吴长陵33——吴全34——吴隆35——吴复兴36——吴章37——吴汉38——吴成——吴盱——吴如胜——吴圭——吴文质——吴应之——吴康年——吴嗣英——吴正己——吴定——吴坦——吴延——吴猛——吴安诚——吴均——吴钦53——吴授54——吴文蔚55——吴良56——吴义方57——吴少微(新安祖)58——吴巩59——吴泉60——吴铨(为王字旁)——吴淑溱——吴矩——吴明——吴道隆——吴晋——吴深之(迁休宁)67——吴五(名靖)68——吴第大(迁临溪)69——吴全衅71——吴仁福72——吴念九(名园)73——吴十五(名镇,宋宣和二年迁岭后)74——吴三七(名渊)75——吴九(名炳,守居岭后)76——吴七77——吴百六78——吴元一79——吴泰二80——吴福三(龙山)81——吴森(忠)82——吴通(显)83——吴玄保84——吴钓公85(迁山东郓邑城东吴庄)。

鲁西南薛屯和西腊山吴氏世系(录自泰伯85世孙吴万清于明景泰元年编修的《吴氏族谱》)吴芮——吴浅——吴信——吴广志——吴千秋——吴长陵——吴全——吴隆——吴复兴——吴汉——吴成——吴盱——吴如胜——吴圭——吴文质——吴应之——吴康年——吴嗣英——吴正己——吴定——吴坦——吴延——吴猛——吴安诚——吴均——吴钦——吴授——吴文蔚——吴良——吴义良——吴少微(新安祖)——吴巩——吴泉——吴铨(王旁不是金字旁)——吴淑溱——吴矩——吴明——吴道隆——吴晋——吴深之(迁休宁)——吴五(名靖)——吴第大(迁临溪)——吴全衅——吴仁福——吴念九(名园)——吴十五(名镇,宋宣和二年迁岭后)——吴三七(名渊)——吴九(名炳,守居岭后)——吴七——吴百六——吴元——吴泰二——吴龙山——吴忠——吴显——吴胜佑(字孟章)——吴寄生、吴天赐。

安徽桐城吴姓分为三个不同的宗派,即麻溪吴氏、豸岭吴氏、高甸吴氏。桐城吴氏始祖:太伯--季札...吴演...吴诺...吴汉...吴少微,传7世吴寿一、吴寿二、吴寿三。吴寿一、吴寿二、吴寿三从江西婺源迁来桐城。寿一居安徽怀宁黄梅山北麓,寿三居太湖。寿一、寿三建立崇让堂,以怀宁石镜乡甘露庵吴氏宗祠为中心。寿二居桐城豸岭,成为豸岭吴始祖,这一支为寿二公传下,寿二传道一,道二,道三。明从化年间八世开始修谱,字辈为24世,现祖居在安徽枞阳。

吴良唐初从雅乐迁歙州,后裔形成歙州吴氏,又称休宁吴氏、新安吴氏。吴团公,讳第大,五代时迁临溪。74世全聚,75世讳用清,敦善行义,乡称长者。19世季札、24世吴稿又名吴申、25世吴[艹丙]又名吴沐、26世吴浅又名吴霍、32世吴永又名吴千秋、34世吴封又名吴全、35世吴芸又名吴复兴、41世吴璞又名吴胜、42世吴镬又名先承、54世吴谔又名吴戢、58世吴堂又名洵文、59世吴明彻又名吴鬲、60世吴逵又名吴盾、64世吴[禾困]又名世伟、70世吴篪又名吴常,吴篪有子10人:吴彦辉、吴彦正、吴彦文、吴彦山、吴彦旦、吴炳、吴炎、吴皙、吴炜、吴焕。吴皙子吴烁太伯第72世。

注:安徽省休宁县溪口镇石田村;东临溪镇,位居休宁县东南部,北与屯溪区阳湖镇毗连,紧靠黄山市中心城区。

 

Snap8

 

吴道子:唐代著名画家。被后人奉为"画圣"。其画线条遒劲雄放,变化丰富,一变古来沿袭的高古游丝描的细笔,发展了线描的艺术方法,故表现出来的物象富有运动感、节奏感,被人们称为"吴带当风"

吴承恩:明朝小说家。著有《西游记》传世。  

吴勉:贵州黎平侗族英雄

吴起:战国时著名军事家。卫国人。初为鲁将,继为魏将,后奔楚国,任令尹,主持变法,后被杀。  

吴广:秦末农民起义领袖。公元前209年与陈胜发动戍卒九百人起义,建立张楚政权。后为部将田臧假借陈胜命令杀害。

吴三桂 :明末清初人物,字长伯。明末清初辽东人,祖籍江苏高邮,大将军 。

吴敬梓:清代人,以小说《儒林外史》而著称的杰出讽刺作家。  

吴沃尧:清代著名小说家。著有《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吴昌硕:清代著名的篆刻家、书画家。工诗,善书法,尤精篆刻。

吴汉:字字颜,南阳宛人。关于吴汉及其家世的历史演义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其中有一出京剧《吴汉杀妻》,也叫《斩经堂》。汉朝潼关总兵吴汉娶了王莽的女儿为妻。王莽篡汉后,下令捉拿汉宗室刘秀。吴汉守关时,捉住了刘秀,准备送去报功,其母告诉吴汉说,王莽是他家的仇人,吴汉的父亲是被王莽杀害的,那时他年龄小不懂事,现在应该为父报仇。吴母命令吴汉杀死王莽的女儿,扶助刘秀兴复汉室。吴汉持剑去杀妻子,正好其妻在经堂念佛,吴汉不忍杀她,将实情告诉了她。王莽的女儿听后自刎而死,吴母因为促使吴汉下决心反对王莽,也上吊自杀了。吴汉于是死心塌地追随刘秀去打天下,后来成为东汉中兴的名将之一。

吴隐之:字处默,祖籍濮阳鄄城,是吴质六世孙。吴隐之还有一个胞兄吴坦之。吴隐之家境贫寒,其父母早逝,兄弟俩相依为命。吴隐之年轻的时候,博览群书,以孝著称于世。相传,他和哥哥吴坦之为去世的父母哭丧时,其悲声惨切,不但令行人为之流泪,而且出现了双鹤哀鸣、群雁不飞的情景。

后兄弟因孝名远扬,被朝廷征召做了官。吴隐之兄弟间感情真挚,东晋大司马桓温专权时,袁真对其不满,起兵反叛,最后失败了。吴坦之因支持袁真受牵连而被桓温逮捕,即将被除死。吴隐之听说后,急忙赶去面见大司马桓温,情愿替兄赴死。使桓温被感化了,从而赦免了吴坦之,吴隐之也因此受到大司马桓温的赏识。吴隐之官职屡次升迁,后来出任为晋陵郡(今江苏镇江)太守。在太守任上,他勤于政事,为官清廉,生活简朴。平时穿布衣,出门不坐车子,他的妻子虽贵为太守夫人,也是亲自纺纱织布,就连到集市上买的劈柴都自己背回家。相传吴隐之的女儿出嫁时,他的朋友谢玄不知道他家拮据,派有名的厨师前去帮忙操办婚事。厨师到他家后发现他家几乎穷得一无所有,家人正牵着一条狗准备去卖钱,换取嫁女的费用。后来吴隐之升为秘书监,生活依然清苦。所得俸禄大都接济了贫穷的亲戚朋友,冬天到了甚至连棉被都没有,像普通老百姓一样贫苦。

位于五岭之南的广州地区,盛产象牙、珍珠和名贵药材。历任广州刺史大都贪泞受贿,搜刮百姓,使得民怨沸腾,简文帝司马昱为改变此弊端,决定委任清官吴隐之为龙骧将军、广州刺史。吴隐之赴广州上任途中,在距广州20里的地方,有一个名叫石门的小镇,那里有一股涌泉叫石门水。据说,外地人一旦饮了这里的泉水,便会起贪心,干出伤天害理的勾当,人们都称它为贪泉。历任广州刺史东窗事发后,都以误饮贪泉为借口为自己开脱罪责。吴隐之到达此地后,他认为官吏贪不贪,关键在于心术正不正。他掬水而饮。饮过贪泉水,还做了一首诗以表明心志,诗中写道:“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

吴隐之到任后,严格要求自己,生活非常简朴。起初,人们认为刺史不过是在装模作样罢了。可是一年过去了,吴隐之仍一如既往,时常以贪泉的事来警诫自己。一天,随从送来一包剔骨的鲜鱼,他立刻警觉起来,拒绝接收这份礼物,并严厉警告说:“一定要以身作则,不吃请,不受贿。如再发生此类的事,必定要严加惩罚。”在吴隐之的感召下,广州地区风气为之一变,官吏奉公守法,百姓安居乐业,民风也淳正了。

吴隐之饮贪泉而不贪的行为,不但受到东晋皇帝的嘉奖,也备受后人称赞。唐代名臣魏征编修《晋书》时,为清官吴隐之写下了“晋代良能,此焉为最”的评语。如今广州越秀博物馆内,仍竖有一块刻着“贪泉”两个大字的石碑,这是广州老百姓为纪念清官吴隐之的趣闻佳话而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