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祭墓祠确认为涉台文物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gohwu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2/28 11:49:42  文章录入:吴卫东  责任编辑:gohwu
 

    吴祭墓和吴祭祠堂位于莆田市荔城区黄石镇重兴街,吴祭祠堂目前是莆田市级文保,由于蜗居闹市中,当地正规划筹建吴祭纪念馆,当地吴祭文物保护中心近日正申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不久前吴祭墓祠还被省文化厅确认为涉台文物,台湾吴氏同胞还特意赠送了一块牌匾以资纪念。

  吴祭文物保护中心理事长吴国林告诉记者,前段时间,年逾古稀的台北市莆仙同乡会荣誉理事长吴昇修因思乡敬祖心切,特意向黄石镇吴祭祖祠赠送了这份礼物。

  吴国林说,吴祭是吴氏唐代入闽始祖,其后裔四百多万人遍及世界各地,主要分布在菲律宾、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吴祭后裔名人辈出,明代国师吴大田、清代名将吴英以及曾任新加坡总理的吴作栋都是吴祭后裔。而仅在台湾,吴祭后裔就已经繁衍了几十代,达到60余万人。台湾同胞尊为“阿里山之神”的吴凤,就是吴祭的第32代裔孙,台湾至今还保留有“吴凤祠”、“吴凤乡”。

  此前,因历史原因,吴祭墓祠一度遭到破坏,最近的一次重修是上世纪90年代初,时任新加坡总理吴作栋的母亲及胞叔都慷慨捐资。去年12月,省文化厅确认吴祭墓祠为涉台文物。为此,吴昇修专门赠送牌匾祝贺。

  前两天,吴昇修还向莆田市政府有关部门写了一封信,详细介绍吴祭的史绩,恳请政府部门推荐吴祭墓祠申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今后,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吴祭诞辰,将举行两岸谒祖祭典,进一步促进大陆和台湾吴氏同胞、海外吴氏侨胞的联系和文化互动。


吴祭祠中的吴祭像是目前公认的造型


 

 

  附据海峡都市报记者许爱琼报道:

      经过黄石镇闹市中心重兴街,不少人会注意到一座规模大气的“吴祭墓”。吴祭后人近日在香港中央图书馆查询到一份权威资料,再次确定吴祭就是吴氏入闽始祖。

  记者昨日获悉,吴祭墓、祠堂最近一次重修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近日,吴祭文物保护中心准备对吴祭墓及墓地不远处的吴公祠再次进行重修。

  新加坡前总理之母曾捐资修复祠堂

  吴公祠与重兴寺都是唐代建筑,祠堂位于重兴寺内,经过重兴寺才能进入吴公祠内。只见大门祠额上写着“唐工部员外郎吴公祠”九个字,这是宋代理学大师朱熹的手迹。在吴公祠不远处,吴祭墓坐东朝西,墓碑前设有祭台、五级墓埕及莲池。

  吴祭后裔吴剑云告诉记者,祠堂和重兴寺从唐代至清代,都是由吴祭后裔置田亩,供养僧侣予以维持,并由僧人负责守护,使墓祠得以保存。

  吴祭文物保护中心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吴金华介绍,由于历史原因,吴祭墓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一度被填埋为操场,吴公祠和重兴寺也被改为学校。1993年,吴祭海外后裔首先发起修复保护吴祭墓祠,吴祭裔孙、新加坡前总理吴作栋之母吴柯桂华、胞叔吴佳钦也慷慨捐资。

  将建纪念馆保护涉台文物

  吴祭文物保护中心秘书长吴瑞堂介绍,如今吴祭后裔遍布世界各地,仅台湾就有60余万人。因此,吴祭墓、祠也是莆田重要的涉台文物之一。吴氏名人辈出,古有唐代义勇侯吴兴、宋代状元吴叔告、明代国师吴大田、清代名将吴英、“阿里山之神”吴凤,近代有抗日烈士吴万桥、新加坡总理吴作栋等。

  上个月中旬,吴祭文物保护中心理事长吴国林先生在香港中央图书馆查询了资料《中华姓氏谱吴》,再次确认吴祭就是吴氏入闽始祖,也对之前一些质疑的声音给予有力的回复。

  据介绍,吴祭墓、祠于2004年被评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近日,他们将组织对祠堂进行重修,今后还将申报省级文保。在更长远的规划中,还将在这里建立吴祭纪念馆,更好地保护这座涉台文物,目前已邀请专业人士进行规划设计。

  吴祭

  字孝先,系中华吴氏始祖泰伯第67世孙(据《福建莆田吴祭世系宗谱》),原籍河南光州固始县,生于唐开元三年(公元715年),十五岁入国学,后举乡魁,登进士第,累官浙江主事、工部屯田员外部、平章政事兼观察使。居官清正廉洁、勤政爱民。于“安史之乱”后偕兄弟发、兴、瑞、良、斌及老幼30余人入闽避乱。后祭偕弟瑞、良、从弟兴入莆。吴祭居莆田灵岩山,继卜居黄石水南钱坡,为吴氏入闽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