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仲堪后人确认季子墓在申港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延陵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2/17 23:05:05  文章录入:吴卫东  责任编辑:gohwu
 

原文地址:http://www.china-yinshang.com/?action-viewnews-itemid-14549

网根你好!

  那天由于时间较紧,也没有交流点其它方面的内容,今天你发来的信息我已摘录下来了,慢慢消化。东汉殷封为江南曲阿初祖已有定论,仲堪死后葬回丹徒,说明祖墓在丹徒,同时也说明仲堪有后裔在丹徒,这个后裔我可以断定就是殷侑这一支,这一支在丹徒传了22世600年。殷浩除了苏北一支后裔另一支去了浙江衢州,殷景仁一支去了苏州,西晋末渡江南下,殷氏主要迁徙在南京江宁、秣陵地区,但和曲阿殷氏是同宗。

(2010年12月1日)

  仲堪安葬丹阳墓侧,我理解应该在先祖墓侧而不能在其它地方,我看过江阴申港志,季子墓应在申浦河畔,江阴始祖德裕公就是瞻仰季子风范而迁徙到江阴申港的。

  除了秉常公支各谱要研究,外支也要研究,这样才有可能比较全面客观了解殷氏,这次新宝谈到,早在南北朝时期,殷氏就在江阴华士砂山建佛寺,这段时期正是晋至唐800年殷氏重振时期。

  昨天我已说了东晋初渡江的殷敞这一支主要迁徙到江宁、秣陵一带,和曲阿殷氏是同宗,初祖就是殷封。关于墓碑之争我们只有合理作出判断,理由有:

  一:封公墓在丹阳,封公22代孙侑公世居丹阳,直到唐安史之乱才迁到苏州。

  二:仲堪葬回丹阳是当时风俗要家族聚葬。

  根据这两条推断理由丹阳应该有这两块墓碑。(封公碑、仲堪公碑)

(2010年12月2日)

附一:《谒季子庙碑》
  晋·殷仲堪
  君讳札, 吴王寿梦之少子,泰伯十九代孙也。封于延陵,号曰季子。周室蕴累仁之基,有吴开至德之祚。缅悬流以远会,起云祥于一朝;参三才之妙致,挺斯文而在兹。君惟兹上善,体极黄中,温量渊岳,争明日月。仁和阳春之德,志邈秋云之高,凝雪不足拟其洁,南金无以喻其贞。夫老民同王侯于三大,仲尼以名器为大贤。非道无以通物,非德无以守位。吴王知君之贤,思托社稷之重,三昆同誓,传国而至。百姓与戴,历数在躬。而君桎梏人役,臭腐英华,超然高谢,避耕原野。轻千乘于鸿毛,易大业于脱屣。昔泰伯遐举以违亲,子臧宵驾以辞国。其由王业之命有托,义嗣之主非己。孰能践圆机而弗扣,抚归运而长揖哉?自古皆有让,未若君之高者也。若乃内艰弗兴,大存宗国。会仁而不持,导义以忘贤。深情远概,超名节之外,潜功密运,无涉世之累。兹谓体道忘形,与人而己愈有矣。观乎嬴博之达,几乎知命;领首悟契,殆尽神功。解剑徐君之墓,亮至信于不言;指金采薪之士,表幽人之高情。以一幽显,照达微章,荣华不能干,哀乐不能滞。绝尘昭旷之境,独得神明之肆。邈矣哉!清明高远,弗可尚已。譬犹乘太虚而升昆仑,游青霄而佩日月。英风澡俗,遗德在民。虽复世经五代,年积千祀,而坟陇勿剪,庙宇常存。有晋太原陈郡殷仲堪,作守兹土,怀清尘于久壤,讯遗踪于故老;践灵阶以肃感,历松柏而凄心。缅矣长思,慨然永叹。以为圣贤虽远,神想可通;影迹虽减,风趣不泯。使百代之下,若见其人者,非夫传旨文言,寄兴音味,何以致兹?乃研厉树思为之铭。赞曰:
  百王咸暨,群动资竞。邈矣上哲!
含云独镜。脱屣尘路,超逸悬径。明殆庶几,达侔知命。眇眇秋云, 皎皎宵月。惟清惟虚, 既高既彻。亮兹默诚,昧彼庸节。言发信章,功深累绝。情由道属,理以神通。况伊有感,承乏此邦。一瞻灵宇,惆怅坟封。乃刊悬石,传想无穷。俾彼后生,濯君高风。

注:此文载于民国《丹阳县志补遗》

附二:殷仲堪与季子庙

  徐敏

  殷仲堪(?~399年),字不详,陈郡人,殷融之孙。生年不详,卒于晋安帝隆安三年。能清言,与韩康伯齐名。调补佐著作郎,谢玄请为参军。又为长史,领晋陵太守。父病,仲堪衣不解带,执药挥泪,遂眇一目。父丧服终,孝武帝召为太子中庶子,甚相亲爱。授都督荆、益、宁三州军事,镇江陵。在州纲目不举,而好行小惠,夷夏颇安附之。安帝时,与桓玄战。兵败,为玄追兵所获,逼令自杀,死于柞溪。仲堪与从兄觊均以擅文学著名,各有著述。《隋书志》纂有杂论九十五卷,并行于世。撰有《殷荆州要方》,已佚。

  殷仲堪曾重修季子庙,并撰写《谒季子庙碑》一文。这是有关季子庙和相关碑文最早的记载。

  江阴文史学者刘徐昌先生的《江阴延陵季子墓与十字碑撷谈》指出:

  记载历代都有,而记载最早的是《皇览》一书。《皇览》成书于三国时期的220年~226年间,是魏文帝曹丕命刘劭、王象、桓范等人编撰的一部大型类书,是专供皇帝阅读的书,故称“皇览”。其记曰:“延陵季子冢在毗陵县暨阳乡,至今吏民皆祀之。”这里清楚地说明了其墓在毗陵县的暨阳乡,而且官吏、百姓一直祭祀延陵季子。由此可知,季子祠最晚也应在三国以前就建立而成了,否则,人们就不可能将祭祀吴季子的活动形成习俗了。而有人认为江阴季子祠始建于东晋明帝太宁(323 ~326)年间,显然,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

  由此可知,有关江阴季子祠明确的记载,早的约在220~226年之间,晚的也在323~326年之间。殷仲堪是晋孝武帝时人,约在373~396年之间,远远晚于江阴季子祠。

  殷氏后人《南渡二十八世殷民栋宗亲致晚辈殷网根的信息》指出了殷仲堪及其后人与江阴、丹阳两地的密切关系。原文考察姓氏源流及变迁,最后明确指出:“我看过江阴申港志,季子墓应在申浦河畔,江阴始祖德裕公就是瞻仰季子风范而迁徙到江阴申港的。”为季子墓在申港的论断提供了佐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