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景区建设文化顾问吴傲君
一座城市的根只有深扎在文化的沃土,才会盛开繁荣之花。
漫步在岳阳楼景区,飞檐翘角的瞻岳门,巍峨高耸的古城墙,古朴雄壮的南大门,汴河街内的青石板街道、仿古街灯、赭石色门窗、镂空雕花窗,精巧的“岳舞台”,“洞庭风韵”诗词碑栏,“五子登科”“湘灵鼓瑟”雕刻……湘北特色民居的建筑元素在这些街景中纵情流溢,仿若行走在历史的画卷中。
岳阳楼景区建设中地域文化的彰显既使其环境更美、更磅礴大气,又以其风格独特为城市精神扩容。在设计院的构思基础上,大胆起用本土文化人担任建设顾问,这在岳阳大型建筑史上是第一次,也是建筑的文化元素丰富多彩的主要原因。
吴傲君,这位著名剧作家、艺术家,欣然承担了岳阳楼景区建设文化顾问这一特殊的使命。
“这是一次快乐的建设之旅!”从规划之初就参与到建设中的吴傲君回忆起艰辛建设历程时说,“建设之中,每位建设者都在强调‘什么是岳阳的’这一点上非常统一。”走在宽敞的民本广场,他说,修建浮雕《政通人和图》,主要是再现宋代的岳阳街景,以洞庭湖画面为贯穿线,以岳阳楼街区为背景,这是岳阳独有的。还有浮雕《渔歌互答》,以展示洞庭湖的风情、风物为主,勾起人们对湖区生活的无限遐思。修建城门楼、角楼,比例、样式都十分讲究协调感,用最好的石头,请最好的匠人来制作,大家努力想把它做成具有历史沧桑感的精品。沿古城墙俯看一、二级平台,柚子树、油松、柳树、椤木、小叶麻、槐树、红枫等数十种花木疏密相间、自然天成,吴傲君说,在种树上也动了本土文化的心思,有的树木取自的是园林学上别人不用的,但能充分体现湘北文化特色,就大胆地用了,效果挺好。
-------------------------
吴傲君,国家一级编剧、剧作家 1942年生于湖南平江连云山下,因家境贫寒,十八岁弃学从军,在广州军区工程兵部队服役七年,因曾祖父系土豪劣绅,而未能入党提干,便有了许多闲工夫,于是写了戏,也写些曲艺、小说,有时还登台献丑。“文革”时退役下放农村,开了七年拖拉机,劳动之余时有新作,如相声《泵声隆隆》、花鼓戏《追花夺蜜》,在湖南又露了脸,也就捞到了一份编剧的差事,先是平江县花鼓戏剧团,后调岳阳市戏剧工作室,并著有戏曲《剪窗花》、《乘龙快婿》、广播剧《支票》、《论土豆过冬》,小说《酒仙下凡》、电影《巴陵窃贼》等等,较有影响的作品有新编历史剧《喜脉案》(与人合作)曾获文化部一等剧本奖、中国剧协全国优秀剧本奖。拍成电视后又获戏曲片飞天奖。创作有大型现代戏《将军谣》获湖南省最佳剧本奖、中共中央宣传部一九九二年“五个一”工程奖。1991年个人被评为全国文化系统先进代表。
-------------------
《巴陵窃贼》彩色电影故事片。作者,吴傲君的短篇小说《巴陵大盗》改编而成,反映清光绪年间,岳阳县令将《岳阳楼记》雕屏复制,以假乱真,盗走真屏,后被一班义士追查盗走《岳阳楼记》真屏的贼船,保护了国宝,杀死了县令。1986年冬,珠江电影制片厂在岳阳拍摄。1989年获广东省鲁迅文艺奖。
清道光年间,岳阳有一吴姓知县,看到岳阳楼内《岳阳楼记》雕屏,无论文章、书法、刻工,还是木质,皆是珍品,便生了歹心。于是,他用重金贿赂一民间艺雕高手,用十七个月时间精心临摹,秘密仿制赝品。 两年后,吴知县调离岳阳,事前偷梁换柱,携带家小和张照手书真迹,趁一个风雨交加的变夜晚出逃。不料,船行不久,颠覆于鹿角,雕屏随波逐流,沉入洞庭湖中。而悬挂在岳阳楼内的赝品,因做作精巧,谁也没有发觉。
后来,湖干水浅,《岳阳楼记》雕屏真迹才被渔民发现,打捞上来,不慎将第八块板上“歌互”二字和第十块板上“乐”字损坏。当地文士吴敏树用一百二十两银子从渔民手中将雕屏购回,花了三年时间临摹张照手迹,才补上被损的三字。又过了将近百年,1933年岳阳楼再度整修。主管官员段珩派人用一百二十块大洋从吴家后人手中将屏赎回,悬挂于岳阳楼二楼大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