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以泰伯仲雍的礼让和义举而立国,吴氏以阖闾与季札的礼遇与义行而有传世美谈。而夫差失国,只因任由心性无礼无义,导致自己吃不开而亡人亡国,而非放走勾践
有人说,春秋无义战,其实并非如此。吴国攻入楚国称霸诸侯的两位重要人物是伍子胥和孙武,伍子胥是楚国人,与楚王有仇,所以吴王阖闾伐楚成功,而且是义行。而孙武是齐国人,但与齐王无仇,夫差伐齐,即使成功,也是无义可言。
夫差即位后打败勾践,是为父报仇,可算为一次“义举”,但之后,夫差四次伐齐,三胜一败。在第一次伐齐并获胜之后,又做出一系列的无礼举措---什么征百牢,烧城门等等。最后一次伐齐之前,夫差的无礼无义之举是让伍子胥自杀。夫差因伍子胥把自己儿子留在齐国而让伍子胥自杀之后,从海上伐齐,失败而归。
在这最后一次伐齐失败的两年后,夫差与晋国会盟于黄池。
而晋国在吴王寿梦时期曾派使臣教吴兵车战法,使吴国逐渐强大,应该是有恩于吴国的,夫差与晋国争锋,什么“于周室我为长”,可谓无义又无礼。如果夫差认为此时的吴国强于晋国(且不谈在海上攻齐失败的事),但念及当年寿梦时代的往事,而谦让于晋国,强者施礼,漂亮非凡,可谓有礼有义。最初是泰伯让位,之后有季札让王,这次该夫差让出霸名,这应该可以使夫差成为千古佳话。但是夫差没做到这一点。
有人说,夫差失国是因勾践吃人屎尝猪胆睡柴草的阴谋,其实,夫差放走了勾践十一年之后,在与晋国争霸(口头上的仪式上的伯霸之位而己)之时,勾践攻陷吴国都城,从这里开始,勾践己经举起了反吴的大旗,就算在过去的十一年里,勾践用了文种的所谓灭人国的九种阴谋,但到了这个时间,吴越之间,己经无任何阴谋可言了。什么都己经明朗化了,剩下来的就是实力的较量了。在这之后,如果吴国还不能战胜越国,就不能说是越国的阴谋在起作用,只能说自己培养不了自己的实力 ----这是一种当然的无能。
有人说,夫差失国在于穷兵黩武,其实这也是借口与遁辞。战争,打败了可以使自己削弱,打胜了,可以越战越强,可以获得战利品(大量的各种物资),使自己更强大,从那之前之后的历史看,楚国的扩张,齐国的扩张,晋国的扩张,秦国的扩张,从来没人说他们穷兵黩武,只有越战越强,越战获得的物资越多,越战越有实力。
而夫差在放走勾践之后的十一年里,打了如此多的胜仗,所得如此多的战利品以及战略物资和战略要地,却没有使自己的实力得到加强,这只能如某人所说夫差“贪功名而不知利害”,最后,勾践第一次攻下吴国国都,四年后,越国第二次打败吴国(笠泽之战)。
在勾践第一次攻入吴国国都之后九年的时间里,如此长的时间,夫差再也没有发动对外的征战,说夫差穷兵黩武是说不过去的。而这九年里,夫差都无法再次培养起实力抗衡越国,直到越国第二次轻易地攻入吴国国都,围困吴国国都三年,使夫差做了三年的囊中之物,以消勾践在吴国为奴为仆三年之耻,使夫差在被围困的国都里(其实就是监狱里,只是狱友之间的关系比较亲密和睦而己)受尽苦难之后,才拿下吴国国都。
可见,无礼无义的举措,即使有九年的时间,也无法培养出自己的实力 ---- 因为无礼无义,伍子胥死了,孙武的心也凉了,再加上无礼无义,伍子胥第二以及孙武第二包括各国才俊也不再会来,国家内部诸事搞得不好,实力自然不长只消,只剩下“智力孤危,战败而亡”。
----------------------------------------------------------------------
关于夫差放走勾践的十一年后,勾践攻入吴国的情况
吴太子友闻越军来攻,即率兵至泓上(今苏州西南郊)抵御。太子友深感实力不足,主张坚守待援,火速请夫差回军。吴将王孙弥庸既轻视越军,又见越军中有其父被越俘获时所丧之旗,急欲为父报仇,不听太子友指挥,擅自率5000人出战,吴将王子地亦领兵相助。六月二十日,吴军击败越军先锋部队,俘畴无余、讴阳。次日,句践率主力到达。吴军诸将因初获小胜而骄傲轻敌,企图乘越军远道跋涉而疲惫之时将其击败,乃留王子地守城,余皆出战。越军士气高昂,句践挥军猛攻,大败吴军,俘太子友、王孙弥庸、寿于姚等将。二十二日,越军乘胜进入吴都,焚姑苏之台,缴获大批物资。
夫差在黄池与晋争盟正酣,得知越军袭破姑苏,太子被俘,遂以武力胁迫晋国让步,急忙回师。吴军长期远征,人困马乏,加之国都失守而军心涣散。夫差料反击越军无胜利把握,于回师途中派太宰伯嚭携厚礼向越求和。句践鉴于吴军精锐尚在,乃允吴议和,班师回国,伺机再战。
越灭吴后,将王室成员大批发配到边远偏僻之地。罗泌《路史·后记》记载:越灭吴,勾践流放了夫差仅存的三个儿子(吴姑蔑在与越人作战中被俘;吴亡前数年,夫差的太子吴友和王孙弥庸也一同被俘,流落到越国)。夫差的新太子叫吴鸿,在吴国国都被再次攻陷后,被流放到江西婺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