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吴祥达石城不死 太平军南北两支 就在幼天王走散的那天晚上,吴祥达也被护卫幼天王的大部队遗弃在石城杨家牌的荒山野岭之中。两个多月以来,一个十一岁的孩子,从昌化白牛桥出发,进入淳安,走遂安、开化、常山、玉山、广丰、铅山、广昌直到石城杨家牌,天天行军打仗,从未好好地睡过一夜觉。那天晚上他一躺下,就睡得死死地。 当清兵发动夜袭,冲进吴祥达住居的民房里,放火烧着民房的时候,吴祥达还在做着甜甜的梦,梦中跟父母讨饭,在一个庙堂中烧火堆取暖的情形。这时只听得父亲在喊他“祥连(祥连,吴祥达的奶名)!赶快起来逃,庙里着火了!快逃!”他一下从梦中惊醒,见民房已经着火,铺垫在他身体下的稻草已经着火了,战士兄弟们早已冲出民房了。 此时,以快为先,他慌不择路地一直向民房外冲去,冲出村庄,冲过田畈,跨过一条小小的溪流,一口气跑到一座山脚下,停住了脚。回头一看,远处各个大小村庄全都着了火。火光冲天,哭声震地。夜深人静的山村顿时成了一片火海。吴祥达一个人,坐在山脚下一株不太大的香樟树下,竖起耳朵在听周围的动静,瞪着大大的眼睛,注视着远方村庄中的火光。 东方发白了,天快亮了,几千人马的太平军突然消失得无影无踪。清军也离开远去了。大地一切都恢复到昔日一样的平静。但天空中还飘散着房屋被烧着后的烟火尘埃,烟雾中掺杂着各种物体被烧焦的难闻气味。这时吴祥达突然想起:天亮以后他怎么办呢? 他首先想到的是回家,脱离太平军,回到家乡去。但转念一想:淳安老屋还在吗?家还存在吗?哥哥在何处呢?他身受枪伤后还能劳动吗?还活着吗?这一切都不知道,怎么个回家?回家没有出路。 他又想:老人常说,时逢盛世,是修来的福分;时逢乱世,也是有作为人的良机,乱世出英雄。太平军近年来失算,被清军打败,是暂时的,以后会胜利的。因为太平军是好人,老百姓会支持太平军的。可是,我怎么样才能找到太平军?他想起来了,从这两个多月的行军方向来看,太平军是一直往南走,打回老家去,以图东山再起。我往南走,总有一天,十天半月会找到太平军,回归部队。 吴祥达的脑海在翻腾着,想不好,脑袋在发热,他伸出双手,狠狠地抓了一下头皮,不料,当他双手触到头发时,吓了一跳。原来他的头发被火烧焦了,长发变成了短发。头发上结成了一个个小米大的无数小球球,用双手一抓,卷缩而焦黄的头发纷纷落下。 天大亮了,他起身向四周环顾一下,原来他坐在一个坟头上的一株香樟树下。他小心翼翼地走到前山脚下一水坑中去洗个脸,一看脸,自己不认识自己,满脸是黑黑的灰尘。活像个非洲小孩。 他口渴了,用双手捧溪水喝了够,就索性把整个头也潜入水潭中,用双手狠狠地抓洗着头发。边抓头发边想:我要把自己装扮成一个地地道道的讨饭的小孩,一心往南走,找到太平军。洗完头发之后,发现溪坑中有一双葛根做的破草鞋,他拿过来修整一下,脱掉足上的军布鞋,换上破的葛根草鞋,顺手从溪中捡起了一根小竹杆(作打狗棒)。上路。 开始三天,吴祥达采取昼伏夜出的办法,专走小路,不上大路。因为他发现清兵设路卡,盘查很紧。肚子饿了,就到溪中去找水喝。记得在皖南讨饭时,父亲对他说过,人只要有水喝,七天七夜不会死,如果既没有饭吃,又没有水喝,只能活三天。 夜里赶路,怎么样辨认方向呢?这又是他父亲在皖南讨饭的路上告诉他的:第一,注意早上太阳升起和傍晚太阳落山的位置,看准自己要行走的大概方向,夜幕来临之前出发。第二,到天很黑的深夜,方向实在难辨的时候,用手触摸路旁的树杆,认真识别感觉出树杆的温暖程度,树杆向南的一面肯定比其他方向要暖和一些。 三天过后,吴祥达估计已向南方走了一百多华里了,也远离清兵的盘问了,于是他开始走街串巷,挨家挨户的讨饭吃了。从老百姓口中得知,此乃是石城与瑞金交界处,的田背镇。吴祥达还从老百姓口中得知,田背村离瑞金城只有90里的路程,小孩子两天能走到。吴祥达听到这个消息很高兴,他心中打算日夜兼程,一天赶到瑞金,投入太平军中。他开始行动了。走出田背镇,刚进入通往瑞金的大路口时,遇上了清军的盘查队。 盘查队根据抓住幼天王的经验,怀疑他是太平军中的少年兵。于是把他带到部队,审问他:叫什么名字,多大了,家住何处,到何处去等等。吴祥达把早就自己编好的那一套回答了清兵: 我叫王小苟,今年九岁。没有家,出生在江西玉山县一个破庙里,因为我父母是讨饭的。父母去年又病又饿,死在铅山。丢下我一个人,父亲临死之前告诉我,南方没有战事,能讨口饭吃,要我往南走,可以活命。兵爷,我会唱讨饭歌,唱完了,让我走好吗?于是他就大声地唱起了他父亲自编的《讨饭歌》: 正月讨饭正月正, 家家户户挂红灯; 十五元宵团圆节, 讨饭人家守庙厅。 ……… 聪明的吴祥达,一边唱一边哭,引起了盘查清军的同情。从少年的衣着、打扮、头发等考察都不像长毛军。于是他们就放走了吴祥达。并提醒吴祥达说:“瑞金那边有“长毛军”,你最好不要去瑞金,当心长毛军把你杀掉。”吴祥达表面上答应了,不去瑞金。但心中想:我正要找“长毛军”,谢谢清军提供的准确消息,想不到我自编自演的悲情剧这么快就见效了。 第二天,吴祥达到达瑞金城外的大柏树林,找到太平军汪海洋部将回到谭体元部队到了,吴祥达终于回到了太平军的怀抱。 同治三年(1864)冬,在大江南北,太平军尚有几十万人,仍同清军进行着英勇的战斗。在南方,以李世贤所部为主,兵力还很强大。李世贤攻克漳州后,布告安民,鼓励群众恢复生产,得到老百姓的拥护,社会秩序很快安定下来。部将汪海洋、谭体元等,也分兵略地,占据了比连得广东、江西的大片州县。福建人民也积极配合太平军对清军的战争,纷纷举行起义,“有的来做向导,有的踊跃接济粮食,有的出任地方乡官,建立地方政权,有的组织游击队,袭击清军的后路。”(《李世贤传》)。当时在这一带地区,出现了振作有为的革命气象。随后,由于湘军、淮军,再加上外国侵华军队,分几路大举入闽,战场上才出现了不利于太平军的局面。 这时,在太平军内部又接连发生了一些矛盾。漳州被清军围困时,汪海洋正驻守龙岩。李世贤令汪海洋来救,海洋拒不应命,并擅自杀了李世贤的部将李元茂。 同治四年(1865)五月,李世贤见漳州难以坚守,遂主动弃城出走。汪海洋也率部离开福建,进入广东。屯驻广东镇平(今焦岭)。八月,李世贤到镇平,入汪海洋军。汪海洋是李世贤的部下,为不救漳州和擅自杀李元茂事,汪海洋怕李世贤治他的罪,就乘夜晚睡觉时,把李世贤杀死。这时继李秀成、洪仁玕死难后又一重大损失。 李世贤死后,清军攻打镇平,汪海洋兵单不能守,遂率军退出。他在粤东转战了几个圈子,进入江西,但处处被清军阻击,无处立足,只得再折回广东。这年十二月,汪海洋袭取了嘉应州(今梅县),入城据守。旋被清军左宗棠部围攻,相持了一段时间。 同治五年(1866)二月,汪海洋于战斗中负伤,败回城内,不久死去。军中褚将推谭元体统领,在嘉应州继续坚守。但清军加紧围攻,形势日益危险。谭体元决定弃城突围,后在黄沙嶂迷路,被清军追及,发生血战,谭体元负重伤后被俘,英勇牺牲。南方太平军最后结束。 长江北岸陈得才,赖文光统率的太平军,尚有二十多万人。陈得才,原石达开部下,赖文光原陈玉成部下,石达开西走,陈玉成失败后,他们先后转入北方,联合在北方活动的捻军,转战湘北,陕西、河南、山东数省。同治三年(1864)冬,陈得才因部下发生兵变,而自杀,剩下赖文光所部,他与捻军联合,高举太平天国大旗,采取以走致胜的运动战,屡挫清军,一直坚持到同治七年(1868)秋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