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府吴宅六尺巷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11/12 17:50:20  文章录入:OK  责任编辑:OK
 

 

清代文坛上最大的散文流派“桐城派”的故乡桐城西南一隅,市区西后街与五亩园之间,西环城路的宰相府内(省康复医院内),有一条六尺巷,东起西后街巷,西抵百子堂,叫仁义胡同,有六尺(两米)多宽,百米来长,地面由鹅卵石铺就,巷道南侧原为清大学士张英府邸,北边为吴氏宅。

 

故事的主人公张文端公即张英(16371708年),字敦复,号乐圃,清代名臣,文学家,今安徽桐城人。清廷入关后,沿袭明朝官制,废除宰相之职,分设六部——刑、工、户、兵、礼、吏部,以加强皇权。而张英历任礼部侍郎、兵部侍郎、工部尚书、翰林院掌院学士、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等职。桐城人习惯将张英称之为“老宰相”,其子张廷玉称之为“小宰相”,父子二人合称为“父子双宰相”

 

据《桐城县志》记载,清代(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的老家人与邻居吴家在宅基的问题上发生了争执,两家大院的宅地都是祖上的产业,时间久远了,本来  六尺巷牌坊就是一笔糊涂账。想占便宜的人是不怕算糊涂账的,他们往往过分相信自己的铁算盘。两家的争执顿起,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也不肯相让一丝一毫。由于牵涉到宰相大人,官府和旁人都不愿沾惹是非,纠纷越闹越大,张家人只好把这件事告诉张英。家人飞书京城,让张英打招呼“摆平”吴家。张英见信后,对家里人依官仗势、欺凌乡里的不端行为深感忧虑,于是回复诗一首: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老夫人看到此诗,立即命家丁后退三尺筑墙。吴府老爷得知此情,很受感动,也令家人对院墙后移三尺。张吴二府化干戈为玉帛。当地人纷纷引为美谈,并且给这条小巷子取名“六尺巷”。

 

20074月,“桐城文庙-六尺巷”成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巷口,一棵老槐树有两人环抱之粗,高耸十几米,枝叶繁茂,遮蔽了一片阴凉。树下,石桌石凳围树而造。几位老人悠闲地摇着蒲扇,谈笑风生。一位老人神情淡定地说:“争一争,行不通;让一让,六尺巷啊!”

 

2008221,国务院副总理吴仪来桐城视察,在与讲解员谈到即将视察的六尺巷时,吴仪风趣地说:“我知道六尺巷的故事,那时的吴家做得不太好。”引得周围人笑声一片。   在六尺巷视察时,吴仪对六尺巷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看得非常仔细,临离开时,吴仪很严肃的说:“六尺巷的故事告诉世人:大度做人,克己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