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溪夫概 西平铸剑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11/1 16:12:34  文章录入:OK  责任编辑:OK
 

 

公元前506年十月,吴楚二师阵於柏举。阖闾之弟夫概晨起请於阖闾曰:「子常不仁,贪而少恩,其臣下莫有死志,追之,必破矣。」阖闾不许。夫概曰:「所谓臣行其志,不待命者,其谓此也。」遂以其部五千人击子常。大败走,奔郑,楚师大乱,吴师乘之,遂破楚众。楚人未济汉,会楚人食,吴因奔而击破之雍滞。五战,径至於郢。

 

公元前505年六月,申包胥以秦师至,秦使公子子蒲、子虎率车五百乘救楚击吴。二子曰:‘吾未知吴道,使楚师前与吴战,而即会之’大败夫概〔于稷邑〕(在今河南桐柏县东)。夫概师败却退,九月,潜归〔吴国〕自立为吴王。阖闾闻之,乃释楚师〔归国〕,欲杀夫概。〔夫概〕奔楚,楚昭王封夫概于棠溪〔邑〕(在今河南舞阳县东南),为棠溪氏,管理原房国政务,时称吴房。(好细腰的楚灵王<楚平王的二哥,楚昭王的二伯父>时期,楚国迁房子于楚,并将房国并入楚国的版土)

 

堂奚谷又写作堂溪、棠溪,古属郾城,今属西平,当时是楚国北部边境,靠近晋国。夫概去世后,称其为棠溪公,他的墓被称为棠公墓,后来演化为棠王墓、唐王墓。由于其坟墓众多,在郾城城南十公里处,连绵70多座大土堆,谓之“空冢”。民间有“七十二座唐王墓,拉拉扯扯到汴京”之说。当然,这些墓不都是夫概的,从春秋到汉代的都有。由于年代久远,墓群悉数被盗,唐王墓遂成空冢,地由此得名。

 

在离棠溪不远的河南驻马店泌阳市沙河店镇的大沙河的河岸上,有一座高约十来米,周长100多米的古墓,当地人叫它冢子。(“冢”发音zhong第三声) , 据说,这是夫概在这里同越国打仗,时值山洪暴发,士兵全被洪水淹死。夫概羞愧交加,引颈自刎。后人感念他,修了这座墓,称为吴王冢。

 

棠溪河两岸野生的棠棣树逢春开花,秋季野果丛生,棠溪河的名称便由此而来。

 

这里有必要插一段。熊猫就是猫熊,但菠萝不是萝卜。那么,棠棣是不是棣棠呢,唐代诗人李商隐认为是。李商隐 《寄罗劭兴》诗:“棠棣黄花发,忘忧碧叶齐。”但李商隐错了。棠棣不是棣棠,《诗经·小雅·鹿鸣之什》中有“棠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李商隐错把棣棠认作棠棣。棠棣花(郁李花)粉红色,棣棠花金黄色

 

  

 

棠棣又称郁李或者六月樱,开白色或粉红色花,果实比李小,可食用,蔷薇科李属,棠棣花两三朵为一缀,茎长而花下垂。诗人以常棣的花比兄弟,或许因其每两三朵彼此相依,所以联想。

 

而棣棠,开的是黄花。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把‘唐棣’、‘棠棣’合并在“郁李”的条目之下,郁李的花只有白或红两种颜色,没有黄色的。而在四、五月间开的黄花灌木,花直径可达4.5厘米,花瓣5,这是棣棠花。开黄花的“棣棠”,学名黄榆梅,日本人称她为“山吹”。

 

早春时节,人们在山坡山坳里总能发现几簇郁李悄然盛放,白的粉的一串串相拥成团,类似野樱桃花,也像李花,但是并不高大。金秋时节,上山采摘郁李的果实,俗称“欧李”,大小若家樱桃,滋味像李子,但多了几分酸涩,别具风味。她的种子常被采集,晒干后的“郁李仁”。

 

据说,棠棣也叫山楂、红果、绿梨,山里红,红果。河北土名称之棠棣,江苏土名称之大山楂,人们也称之郁李,又名寿李,爵梅,秧李,棠棣,夫移,喜梅,树高不过五六尺,花贴枝而生,开时一枝长条从上至下全是花,白色的小花一簇一簇,上承下覆,繁缛可观,似有亲爱之意,故以喻兄弟,棠棣联芳  即兄弟联芳 。枝叶似李而小,实若樱桃而赤,味酸甜可食。潘富俊的《诗经植物图鉴》中认为“唐棣古名棣,今名常棣。朱熹语:“常棣,棣也。子如樱桃可食”

 

人们不知道为何楚昭王要把夫概封在堂溪之地,想必楚昭王读过诗经,应该知道棠棣之溪的郁李花,是代表兄弟情深。而他把兄弟相争的夫概放到这里,是不是想提醒夫概的兄弟之争。当然也可能是因为这里靠近国境,楚昭王希望夫概为其防守国境,也可能是因为这里盛产铁矿,希望夫概手下的吴国匠人为其制作精良的兵器。也许这三个原因都有,所在楚昭王把夫概封在堂溪,还称之为堂溪氏。

 

这棠棣郁李,堂之夫概,棣之朱棣,李之李世民(“堂棣郁李”成为“唐的李”),都是生猛夺权兄弟相残的人物,与他们的姓名“棠棣之华(花),鄂(花萼)不韡韡, 凡今之人,莫如兄弟”的含义形成强烈对比。在看历史中,蒋干相当不干练、来俊臣非常不俊臣、陈俊卿绝不是俊卿,魏忠贤更别提忠贤,历史上,这种讽刺,代不乏人,屡屡上演。

 

《辞海》中关于“棠溪”解释是:古地名,在今河南西平之西,春秋楚地,吴夫概奔楚为棠溪氐,战国归韩,出金,铸剑戟甚精利。《战国策•韩策》曾有记载:韩之剑戟出于棠溪。《资治通鉴》曾这样盛赞棠溪剑:棠溪之金,天下之利。《水经注》曰:西平县出名金,古有铁官。西平,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冶铁铸剑的圣地。

 

棠溪盛产恶金(铁矿),恶金是铸锻利器的重要材料,同时这里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西出商洛,东达淮海,北接郑洛,南极吴城,棠溪可作为兵器制造中心。夫概为报答楚王,具体负责协助督促铸剑任务。“采冥山之石冶炼、取龙渊棠溪之水淬火。”制作铁剑。棠溪剑因河而得名。《战国策》曰:“韩之剑戟,出于棠溪。”

 

据史料记载,西平棠溪春秋属楚,战国属韩,是当时冶铁铸剑的圣地与军工基地。县西有古柏城,属柏皇氏原封地。《路氏前记》云:柏皇氏,姓柏,名芝,是为柏。以木纪德,为而不有,应而不求,立于正阳之南,是为皇人山。其后为柏,有柏氏。

 

西平周边有山,山下有棠溪湖、棠溪河,山上有棠溪源。棠溪流域是战国至晋代的重要冶铁基地,是中国迄今发现最早、保护最完整的冶铁遗址区。

 

如今,当地还保留了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第一大兵工厂——冶铁城。如今,西平县保存一处迄今为止国内发现的惟一一处战国冶铁遗址,该炉为一竖式炉,上半部是椭圆形,锅底装炉缸,直径是1.72.7,现在这个炉子的残高是2.28,主要由两部分,上半部是炉缸,主要用于冶炼,下半部是井桶装,主要是鼓风。炉壁主要由粘土,大小石英粒、河沙加碳粉,是较好的耐火材料。炉壁上的坑坑凹凹的小坑,主要是炉壁烧熔后,添加木炭留下的痕迹。据当地人称,像这样的冶铁炉,遍及以冶炉城为中心,方圆48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古有“十里棠溪十里城”之说,棠溪城与当时的冶炉城、合伯城齐名,均是古韩柏子国(今西平)较负盛名的冶铁铸剑地。能称其“城”,可见规模之大,影响之远。“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山川”,是对当时冶铁铸剑场面真实记录。此外,当地的个村叫菜坡,据说是给冶炼工匠们供菜的中转地;有个镇叫酒店,则是给工匠们喝酒休息的场所。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村镇。

 

如今冶炉城早已废弃,但故城轮廓仍在。城墙周长1340,城墙上宽18.5,基宽25,残高7.4,仅存北城门,城门呈方形,宽21。从城墙的剖面观察,城墙系人工夯筑,夯层厚1550厘米不等。

 

《吴越春秋》记载:”棠溪在西平,水淬刀剑,特锋利,为干将莫邪所从出,亦名川也。”铁器时期中国有三大治炼中心,棠溪是其中之一,其他的两个治炼中心生产的是生产农具,惟独西平这一带生产的是兵器,并且它曾辉煌过1700多年,造就了历史上九大名剑。

 

剑,作为冷兵器时代主要的格斗武器,关系到政权巩固与王权尊严。《史记》记载:天下之剑韩为众,一曰棠溪、二曰墨阳、三曰合伯、四曰邓师、五曰宛冯、六曰龙泉、七曰太阿、八曰莫邪、九曰干将……皆陆牛马,水截鹄雁,当放则斩坚甲铁幕。……韩卒之剑载,皆出于冥山棠溪。

 

河南西平县旁边的舞阳(棠溪所在地),位于河南省中部,地处黄淮海大平原,属漯河市辖县,在漯河市西南。舞阳在夏禹时即得名。舞阳是从潕得名的。潕水发源于岗峦起伏的伏牛山间,“潕”通“舞”,因其源头珠花四溅,形若飞舞得名。春秋战国时期,全境先后分属楚、韩、魏等国。秦置舞阳县。舞阳,有“帝乡侯国”之誉,英杰荟萃。樊哙、吴汉,司马懿皆封侯于斯

 

贾湖遗址位于河南省舞阳县北舞渡镇西南1.5公里的贾湖村,贾湖文化遗址有许多震惊世界的重大发现:出土的骨笛已具备七音节结构,可以吹奏完整的乐曲,它把人类音乐史向前推进了3000年。出土的甲骨契刻符号比安阳殷墟甲骨文早四千年,比素称世界最早的古埃及纸草文字还早一千多年,是“人类从愚昧迈向文明的第一道门槛”。是9000年前人类文明文化的象征。舞阳县目前辖7个镇、7个乡:舞泉镇、吴城镇、北舞渡镇、莲花镇、辛安镇、孟寨镇、太尉镇、文峰乡、保和乡、马村乡、侯集乡、姜店乡、九街乡、章化乡。县人民政府驻舞泉镇。

 

唐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冬,地方节度使拥兵自重,割据一方,吴元济在中原腹地棠溪,以棠溪有利地势和棠溪直接提供的大量兵器,与李愬率领的政府军抗衡,李愬副将马少良进攻去泰州,途径冶炉城时,看到工匠们都在铸造兵器,十分震怒,“取城池,戮工匠”, 一把火烧了,一些工匠都逃跑了。从此之后棠棠溪剑便萎靡不振。

 

棠溪名器,从公元前505年吴王夫概堂溪氏开始,辉煌的制剑圣地,到公元817年李唐王朝的吴元济终结了。虽然治铁炉被毁,工匠被杀,但其工艺并没有消失,而是散失当地民间,世世代代的冶炉里,仍延续着棠溪冶铁铸剑的香火。

 

 

《小雅 棠棣》

 

棠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死丧之威,兄弟孔怀,原隰裒矣,兄弟求矣。

脊令在原,兄弟急难,每有良朋,况也求叹。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每有良朋,烝也无戎。

丧乱既平,既安且宁,虽有兄弟,不如友生。

傧尔笾豆,饮酒之饫,兄弟既具,和乐且孺。

妻子好合,如鼓琴瑟,兄弟既翕,和乐且湛。

宜尔家室,乐尔妻帑,是究是图,亶其然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