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里坤吴家庄子的吴三桂后裔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10/26 19:56:54  文章录入:OK  责任编辑:OK
 

 


巴里坤的吴三桂后裔
2007年05月28日 11:01:43 稿源: 新疆都市报 作者:黄适远

枭雄吴三桂,打开山海关,迎入清兵,击走李自成。最后又在云南起兵反清,出师未捷身先死,满门消失在历史的视野中,留给人们一个千古之谜。谁能想到,在西域的古代蒲类国(今巴里坤境内),青青草原中居然露出了吴三桂血脉的踪迹

    巴里坤西行30多公里,当地取名叫“双疙瘩山”的两座山峰赫然入目。

    据当地人说,这两座山峰像是两个丰硕的女性乳房,高高耸立在天山主脉的胸脯上,因而命之为“双疙瘩山”。

    这里气候湿润,泉水叮咚。山的腹部是一片开阔的土地,被开垦成良田,滋养着这里的居民。

    居民大多数都姓吴,和古代内地一样,大姓人居多的,便以大姓命名,这里便称为“吴家庄子”,而庄子里的吴姓人家多称自己是吴三桂后裔。

    巴里坤受优待

    云南藩乱后,吴三桂的后人究竟是全部被朝廷诛九族,还是有一部分被发配了,似乎成了一桩无头案。但是巴里坤这一支吴氏却有着特殊的来历。

    吴三桂的儿子吴应熊是和硕亲王的女婿,吴应熊被诛杀后,与郡主所生的儿子被恩典特赦,和原吴三桂的部队一起被调往边疆服役。

    平定准噶尔叛乱时,吴三桂原部奉命调往西域,来到富宁安将军大营所在地——巴里坤。

    据吴氏后人们说,他们吴氏从此就在此地安家落户,享受着朝廷给予的特别政策,即:养儿不当兵,养马不当差,种地不纳粮。

    朝廷的言下之意当然是给个优惠条件,养着你不让你造反就是了。

    铜香炉证明身份

    吴氏到达巴里坤安定后,排了家谱。虽然先人吴三桂不在了,但吴氏血脉还要延续。

    辈分按序排列为:英豪诚士美,万世享荣华。这是康熙帝御口亲封,由于只取了10辈,远不够用,吴氏后人曾请求康熙再赐一些辈分名字,康熙帝说10辈取尽,你们祖先的罪也赎罪完毕,不必再取了。

    到以后,吴氏族人把这10个辈分用完后,只好再轮回用。目前,吴氏后人唯一能证明自己身份的是祖先传下的一只制造于明朝宣德年间的铜香炉。

    香炉圆肚、细耳、短足,炉底有一行字引人注目:“大明宣德六年工部尚书吴邦佐监造。”

    据说,吴邦佐是吴三桂的祖爷,由于无法查实吴氏明代以前的吴氏家谱,这也就成为一个历史传说了。

---------------------------------------------

吴家庄子距离巴里坤约四十公里。距离哈密约一百二十公里。距离连霍高速公路(江苏连云港到新疆霍尔果斯口岸)与312国道约三十四公里。

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北部的一个边境县,位于天山山脉东段与东准噶尔断块山系之间的草原上,南接哈密市,北界蒙古人民共和国,中蒙国界长达309公里。

巴里坤古称蒲类国,西汉神爵三年(前59年)属西域都护府管辖,后为匈奴游牧地。东汉属西域都护府管辖,后属匈奴。北魏属柔然、高车。唐贞观十四年(640年)建蒲类县。宋代属伊州。元代属别失八里行省东境,始称巴尔库勒。明代属瓦剌和硕部。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内附,改巴尔库勒为巴里坤。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置巴里坤直隶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设镇西府。清咸丰五年(1855年)裁府改设镇西直隶厅。民国2年(1913年)撒厅设镇西县。民国23年(1934年)划归哈密行政区。1954年恢复巴里坤县名,成立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现隶届哈密地区。

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哈萨克语:Barköl Qazaq awtonomïyalıq awdanı;维吾尔语:Barköl Qazaq aptonom nahiyisi)是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地区所辖的一个自治县。 2002年人口为10万,有哈萨克、汉、蒙古、维吾尔、回、满、东乡、土家、撒拉、藏、壮、俄罗斯等16个民族。县人民政府驻:巴里坤镇。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辖4个镇、8个乡:巴里坤镇、博尔羌吉镇、大河镇、奎苏镇、萨尔乔克乡、海子沿乡、下涝坝乡、石人子乡、花园乡、三塘湖乡、大红柳峡乡、八墙子乡。境内有:兵团红山农场、兵团红星一牧场、红星一牧场良种繁育场。巴里坤县三塘湖盆地的面积为1.9万平方公里,在新疆21个小盆地中面积最大,从1992年至今,石油队伍在三塘湖总投入达4亿元多。已探明和控制地质储量为7千多万吨

巴里坤县奇特的地形地貌,可以说是新疆地形特征的一个缩影。巴里坤县的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受地质构造控制,大体可以分为高中山地、高原、盆地、戈壁荒漠、湖泊五大类。  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
地形特征是三山(巴里坤山、莫钦乌拉山、东准噶尔断块山系)夹两盆(巴里坤盆地、三塘湖盆地)。南部是巴里坤山,中部是莫钦乌拉山,北部是东准噶尔断块山系。

巴里坤山(南山),位于县境南沿,为天山山脉东段,绵延县境内160多公里,平均海拔3300米,最高峰是奎苏东南的月牙山,海拔4308.3米。在海拔3600米以上的山峰,终年积雪,分布着大量的冰川。   

巴里坤草原是新疆的第二大草原。巴里坤大草原上牛羊肥硕,牧草丰美,空气清新,绿草如茵,是一处夏季避暑冬季休闲的好去处。

巴里坤草原海拔1650米,雪山晶莹,松林青翠,云雾缭绕,变幻莫测。

巴里坤是大草原。但巴里坤草原不象内蒙古的草原那样一望无际,可以看到草天相接的地平线。巴里坤是盆地,极目远望,四周与蓝天相接的是连绵不断的山巅。这些山都属于东天山。特别是南山尤为高大雄伟,山顶有终年不化的积雪,山腰是四季常青的林带。山顶积雪融化以后,有的顺着山沟流了下来,不到山口就不见了踪影,全都钻到地下去了。而有的则就地渗入岩缝。俗话说,“山有多高,  巴里坤草原水有多高”确实不假。因为在山上到处可以见到泊泊的山泉。夏天,水草丰美的高山草甸草场则是牲畜避暑的绝好去处。为数不多的几条大沟里的水可以流出沟口,便成了山前冲击扇平原上农田的灌溉用水。

 在冲击扇平原的下面,就是地下水溢出带了。巴里坤盆地不大,南北也就是三四十公里。因此南北两山的地下水溢出带集中在盆地中间,有的地方也有十几公里宽,这里无数泉眼的泉水竟然汇聚出一条条小河,自东向西流入到巴里坤湖。这十几里宽的地方植被很好,形成了很好的草甸。古诗《疏勒歌》中的“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据说就写的是巴里坤。古人也称这里是“甘露川”。现在人们干脆就叫“草湖”:草,牧草,湖,水也,既有草有水的地方。草湖与巴里坤人的生存息息相关。